一、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成本分担与补偿的错位问题
1.教育成本分担与受益矛盾显著,加剧高职教育成本负担
高职教育经费主要由国家、个人承担。相关企业、单位是高职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但对高职教育的成本补偿投入严重不足,客观上突出了成本分担与受益两方之间的矛盾[2]。教育成本分担对象的缺失,抬高了学生分担比重,而个人的分担能力往往有限,使得经济能力不足的学生就读困难,甚至丧失了学习机会。高职教育运营整体上缺乏足够的周转经费,自身资金来源渠道又受到一定限制,增加了高职院校和在校高职生的经济负担。
2.高职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全,高学费标准与经济水平不相适应
我国现行的教育经费分配制度存在明显的不足,其分担补偿体系需要进行补充完善。目前情况是个人分担繁重、社会分担不足,高职教育筹资陷入困境。过于单一的资金来源渠道,以及政策方面的真空现象,都制约了高职教育资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高职院校为保障正常运营,不得不拓宽吸纳资金的渠道,这样必然会间接地抬高学费标准。致使高职教育陷入学费过高、招生困难,生源不足、经费来源少的的恶性循环中。
二、消除错位现象的应对措施
高职教育面临的困境中,教育经费不足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瓶颈。加强成本分担与补偿的合理建设,通过政府主导,完善措施,提高社会分担责任等,相信能够应对错位现象[3]。
1.重视高职教育资金投入,加强财政支持力度
政府是教育投入的主体,只有国家足够重视才能使高职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从根本上得以改善,形成良好的分担与补偿机制。因此,国家需要分担高职教育发展重担,提高高职教育重视程度。同时,要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现状的关注度和认知度。通过强化联系等方式,使社会提高分担高职教育成本的参与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应做好引导工作,改变以往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模式,加强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支持。对原来不对高职学生进行补助的情况做出相应调整,给高职院校经费上的基本保障,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2.完善相关教育政策,均衡教育成本比例
要提高高职教育建设水平,必须加大政策辅助力度,提高教育资金投入的公平性。高职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可用人才,其贡献应与待遇水平相符合。结合我国国情,推动教育政策公平性改革,提高高职院校地位[4]。注重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经费比重的均衡,优化经费分配结构,通过营建公正的发展环境,使其与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相协调。根据高职教育投入实际,如设备购置、师资投入等,政府在其公共建设应给予更多支持。在收费标准上,应缩小高职与普通高校投入标准的差距。经费调拨上建立统一标准,避免区别对待。通过政府调节,降低高职学费标准,减轻高职学生的经济负担。
3.鼓励教育发展,拓宽教育资金来源渠道
当前教育经费分担与补偿明显存在矛盾,错位现象较为严重。解决途径之一是提高社会分担成本比重,拓宽成本的来源渠道[5]。通过政府的鼓励性支持,使高职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经费保障。尽管政府投入不能完全满足教育资金运营的需要,但在一定经费保障前提下,可以缓解高职教育压力。在此基础上,为拓宽集资渠道提供一定的周转时间。社会大众是高职教育成本补偿的重要渠道,应当调动社会的积极因素,提高社会与高职教育的联动效应。通过企业与高校挂钩等方式,推动用人单位定向培养进行教育成本补充。亦可以采用基金会形式,吸纳社会资金,补足高职教育经费缺口,强化市场效应机制,增强社会对高职教育需求,拓展高职教育空间。采取必要措施使高职教育单一的集资渠道转向多元化发展,有效缓解错位现象。
4.结合实际制定合理预算标准,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矛盾
高职教育投入成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算,使成本分担与补偿有根有据,增强成本预算的合理性[6]。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制度,对高职院校教育进行成本评估,增强学费等条件对教育成本的补足。结合高职院校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通过市场调查、地区走访等形式了解学生教育成本的承受力,以此制定科学性的收费标准,平衡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合理的教育成本预算基础上,考虑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客观存在的差距,尽量在预算之内降低学费标准,使高职教育受益与付出成正比。制定合理预算标准能增加高职院校生源数量和质量,为教育成本的补足提供有效的来源渠道,同时也可为国家实行针对性辅助提供依据。建立健全合理的经费分担与补偿机制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解决经费分担补偿的错位,需要国家引导、社会各界关注与参与。遵循“利益获得”的原则,实现高职教育经费的科学分担,强化成本补偿。还要根据高职教育实际情况,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发掘新措施、新举措、新途径,推动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毛晓松 毕雪阳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