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国内经济 >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教育制度的改革给各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学应该积极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教学资源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学生需要掌握基础文化知识,更需要学会专业技能,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培养和提高,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要求。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新能力,成了语文教师探索的课题。本文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的持久训练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做到尊重学生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因材施教。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掌握学生的共性特征后,应该了解个性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以情激趣,以疑激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的目的,除了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外,还需要把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式教给学生,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必要途径。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前面所说的目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整体发展,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教学的方向和思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合作学习模式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工作: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要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教学氛围应该是民主和谐的。教师要明确学生是课堂和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和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不能把自己摆在绝对主导的位置,而要把机会和空间留给学生自主探讨和思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疑点点拨,合作探究。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或者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般的问题可以在探究和学习过程中解决,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集中到一起再解决。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马上给出答案,可以对经典的、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展开小组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培养创新能力。语文老师的职责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代替学生学习。文章和课文需要学生多读、精读,通过阅读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一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没有给学生阅读课文的时间,而且自己反复讲解,讲得很详细和全面。尽管如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不透彻,因为学生没有潜心读过这些课文,并不了解课文词语、句子和段落表述的真实情感。这就如同把一块味道很美味的蛋糕放在学生面前,老师一直不停地讲蛋糕的美味,不论教师讲得多诱人,学生始终没有亲自品尝过蛋糕,不知道它的味道到底如何。换言之,教师应该把阅读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体会阅读。

二、加强思维训练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创新能力要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展现。思维的培养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我们常用的思维有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的思维是不同的,比如,文学作品侧重的是学生的形象思维。每种思维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作用,把多种思维进行有效结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会带领学生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问题的设计

教学方式和模式是多样化的,但每种方式和模式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教学的主体,才能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开展创造性活动。一些老师不知道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首先,教师要改变课堂的单一性,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回答,而且引导学生探索答案。其次,改变提问方式,假如一个学生不能回答某个问题,可以选择让其他同学回答,避免学生产生与我无关的心里活动。如果连续很多学生都不能回答出这个问题,教师就应该进行思考,考虑这个问题是不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或者是教师再次进行引导。这就是启发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思考方向和能力,还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问题的合理性由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提问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否则会让学生失去兴趣,也不能超出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否则会打击学生的信心。提问的问题最好由简单到难,由表及里,逐步深化。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教学中多说、多读、多写、多实践,利用现有资源创造很多机会和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维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师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中进行创造是长时间都被人们讨论的新课题,创造教育对我国整个教育制度的改革来说有重要意义。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创造型技术人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做到如下几点:尊重疑问、尊重观念、体现观念的价值、提供学习机会、因果评价。综上所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彼此的进步和发展。语文课堂应该是和谐民主的,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教师要提供机会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语文教学由课内转到课外,学生听说读写的方式也有很大改变,这都是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探索,为培养创新性人才不断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婷.让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活跃起来[J].教育天地,2014(04).

[2]石杨.浅谈语文教学课堂中体态语的运用[J].艺术教学,2012(05).

[3]江素容.浅析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6).

[4]杜宏.浅谈语文教学重的情感体验和渗透[J].职业教育,2009(24).

[5]谢玉聪.语文教学的实用性[J].职业教育,2010(2).

作者:李晓君 单位: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昌黎分校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gnjj/176963.html

    相关专题:建筑论文 证券投资风险与防范


    上一篇: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论文
    下一篇: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及对策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