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国内经济 >

城市园林设计与文化传承(3篇)

第一篇:城市生态园林设计分析

摘要:乡土植物作为城市建设生态园林中重要资源的一种,其区别于外来植物,其有着非常强的适应能力,其遗传、生理以及形态特征能很好地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本文通过对乡土植物的概念,城市生态园林的特点,以及乡土植物在现代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总结了乡土植物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重点强调了乡土植物在现代化园林设计中的价值,总结了乡土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就如何使城市生态园林的设计更加和谐和美观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观点。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乡土植物;应用分析

伴随经济和时代的发展,城市除了满足人们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其他的社会活动以外,人们对于生活休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生态园林的建设有助于现代城市的整体建设,其中现代园林的建设具有多种功能。例如调节城市的小气候;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城市的碳氧平衡;吸收有毒有害的气体;吸滞粉尘,有很好的杀菌作用,并且可以衰减噪声等等。然而生态园林的这些功能的主要功劳归结于植物。植物是不仅可以美化城市市容,增加城市的艺术效果,是丰富城市景观的重要举措,将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与大自然紧密相联系,使城市的建设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在我国当前的园林绿化中存在的现象是大部分植物都是外来品种,乡土植物的利用率很低,这样不利于植物的多样性发展,同时有可能会加重病虫草的危害,增加绿化成本,降低绿化质量。本文对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优势以及应用进行分析,旨在加强乡土植物与园林绿化中之间的融合发展。

一、乡土植物的概念

所谓的乡土植物是与外来植物是相对应的,多半是指本地生长的一些植物,这些植物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生命力强。但是却多半不受重视,被人们所忽视。例如狗尾巴草,苔藓等等。然而笔者认为在现代城市生态园林中乡土植物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城市生态园林的意义

伴随工业化的发展,社会化进程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环境破坏日益严重,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的生产环境恶化的刺激以及人们对新城市建设的不断反思,越来越多的城市讲究建设园林城市,希望在工业发达的同时能够给城市人建立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园。生态园林的建设日益流行,生态园林的宗旨在于绿色,环保,强调经济发展与自然相统一。2004年国家提出建立生态园林概念,其中有提到一点“将森林引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其具体的做法是在城市以及城市周边种植大量的乔木以及植物,从而达到净化城市的空气,防止尘土污染,降低噪音等功能。在国家大力的推广下,目前我国已有进75个城市被评定为国家“国家森林城市”。

三、生态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的应用

1.乡土植物的特点植物是自然赋予人类的自然美的象征,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小到居家办公室的点缀,公园景区的设计,大到城市绿化建设,深入城市的点点滴滴,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园林甲天下,我们在现代化生态园林建设中有着许多值得中外园林设计者借鉴的地方,包含很多小的细节,例如乡土植物在现代生态园林设计中所占的影响。乡土植物有着非常显著的特点,首先乡土植物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乡土植物是通过遗传,其生理、形态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长期生存于本地的物种;第二,乡土植物由于适应能力强,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了乡土植物丰富的文化底蕴,不管是在历史还是在现代,乡土植物都广泛运用在园林的建设中,不仅在改善生态环境上做了重大贡献,同时也赋予了园林更多的文化品质和内涵;第三,乡土植物的性价比比较高。相对于外来物种乡土植物的栽培要简单得多,其不仅容易栽培,而且观赏价值高。只要通过合理并且科学的方法进行植育,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可以达到繁花似锦的效果,是生态园林设计中非常优良的品种,从成本角度来说,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设计的成本中要比外来物种低很多,所以综合来说乡土植物在园林设计的应用非常广泛,是性价比比较高的物种之一。举例说明:杨梅。都说中国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中国。其中杨梅这种乡土植物在苏州的园林建设中广泛的应用。杨梅属于灌木或者说是小乔木类型的植物,适应于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东地区,是长绿植物,其胸径能达到60余厘米,高可达15m以上。杨梅树容易栽培,且经济寿命比较长,生产的成本比其他的水果树木要低得多,在苏州很多园林建设中都可以看到杨梅树。它经常被人们誉为“摇钱树”和“绿色企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乡土植物在园林建设的广泛应用。2.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价值体现综合上述乡土植物的特点,结合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需求,我们不难总结出乡土植物的价值。首先乡土植物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植物作为造景和配景自古以来就是诗人以及文学创作者笔下的创作对象,并且深深影响了自古至今的园林设计。例如有古诗“树木丛生,百草从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都是以植物为美景,表达美好诗意的句子。在园林的设计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有树木旁边配上古诗词。在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我们讲究创造生态宜居的环境,并且以文化和艺术的形象来陶冶人们的情操,而在整个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乡土植物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从上我们不难总结除了观赏价值,乡土植物还蕴含着一定的文化价值,让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当地的人文精神以及风俗习惯。第三,乡土植物有着非常高的经济价值。第一从乡土植物的培育成本不难看出相比较外来物种,培育的成本要低很多,其次我们的乡土植物本身能够创造非常高的经济价值,例如前面我们提到的杨梅,杨梅的果肉中含有丰富分糖分,且含有纤维素、矿质元素、维生素以及果胶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杨梅一般嫁接培育,4~5年就可以结果实,8年以后杨梅产量稳定,大的杨梅树一棵可产600斤杨梅,最高的可以达到1000斤。而且杨梅的市场均价为20元每千克,因此经济效益十分的客观。从上可以看出来,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对实现经济、有效、绿色生态的园林景观,构建完美的生态体现有着重要贡献。3.乡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在我们城市园林建设中,乡土植物虽然被广泛应用,但是所应用的种类却十分的有限。很多园林设计者之所以会引进大量的外来植物,是因为对乡土植物定位为不够档次,单调和非常的普通。所以即使我们一再强调乡土植物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价值,可是实际上乡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只占了一小部分,甚至很多城市园林建设中所选择的乡土植物占本地的乡土植物的总量的5%左右。园林设计者引进大量的异地植物,片面追求新、奇、特、异的景观,忽略了乡土植物的优势以及应用价值。只有外来的植物达不到绿化要求,人们才会反过来想起乡土植物。由此可见乡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还是停留在宣传以及口号阶段,很多园林设计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让乡土植物得以应用。

四、案例分析

苏州石湖公园是苏州吴中区生态园林之一,其位于苏州吴中距水乡古城7km,东临湖(苏州石湖),西依山(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优美,是人们业余生活休闲的好处去。景区内随处可见的都是我们苏州的乡土植物,例如落叶阔叶树种中的黄檀、山槐、野漆树等等;竹类的有淡竹和毛竹等等。还有一些当地不是很出名的花花草草。这些乡土植物和外来的一些植物相结合,使得石湖的风景宜人,是苏州比较典型的生态园林之一。结语乡土植物对于城市园林设计有着重要作用,其使得现代城市园林能够遵循互惠共生的原则,协调植物的关系,发展绿色城市。乡土植物的应用更加符合生态园林建设的要求,满足城市追求绿色、低碳、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城市园林建设因为乡土植物会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袁浩年.乡土植物在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5(2):161.

[2]孙玉静.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农业,2013(10):78.

[3]何九平,周飞,杨俊.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主要功能和配置方法分析[J].城市建筑,2014(12):278.

作者:杨名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 武宁县园林管理所

第二篇: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的应用

摘要:现代艺术中的艺术观念以及艺术语言极大地影响并且丰富了城市园林的设计与表达。本课题从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体现的艺术观念以及艺术语言入手,分析和探讨现代艺术对城市园林设计的影响,以及城市园林设计与现代艺术的相通点。

关键词:现代艺术;园林设计;应用

现代艺术的发展为城市园林设计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丰富了园林设计的表现形式,使城市园林在艺术表达、景观序列呈现、园林风格方面都有所改善,园林景观越来越成为设计师表现自我、赏景者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1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1.1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空间是现代艺术中极为重要的关注点,也时城市园林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可以决定园林的成败。要想园林设计营造出较好的艺术效果,应该合理的选择园址,进行场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和安排园林内外部空间布局,以期达到园林的完美构成,从而揭示人与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城市园林空间是具有多层级的,并且内容丰富的大型立体空间。其内容是由各种园林山水地形、建筑物、花草树木、道路等对空间进行限定,并通过起伏、层叠、交错、凹凸等方法来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这些对园林空间起到一定的分割作用,使之更具有错落感。城市园林设计中空间构图要讲究艺术美原则,遵循形式美。整体到局部都要注意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尺度与比例,注重对环境的提炼,空间的巧妙变换及融合,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巧妙沟通,同时赋予环境一定的内涵。

1.2现代艺术在园林小品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中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富有情趣,选址恰当的精美建筑物,称为园林建筑小品。园林小品是城市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现代艺术为园林小品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理论和艺术语言。园林小品通过园林设计师的表达,赋予园林小品深刻的艺术内涵。在它体现功能的同时也起到点缀空间的作用,群众通过欣赏和使用园林小品可以感受到作者要传达的意境。

1.3现代艺术在植物绿化上的运用

现代艺术追求植物造型的表达,将植物与人的感情结合起来,从而引发共鸣。造型方式多种多样,典型的有将不同种类植物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种植,体现植物景观的特色。由于植物独特的“可塑性”,使得植物景观表达略微容易一些。现代艺术崇尚亲近自然,所以现代的植物造景中,中规中矩的修剪手法已经大大减少了。现代植物造景的搭配在立面上讲究丰富的层次与配色,甚至将雕塑艺术融入到植物设计中,在植物平面上讲究构图美观,并将人们赋予植物的寓意应用于设计中。当然这两项都是在符合园林整体风格的前提下进行设计的。

1.4现代绘画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绘画艺术是将客观的事物通过具体的高度的浓缩、变形,从而形成的图形艺术,能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以及心理上的共鸣。这与园林设计中要求的艺术性是一样的。而且由于现代绘画自身的线条以及色彩很容易被转化为设计平面图中的一些要素,因此现代绘画艺术一直影响着园林设计的发展。

1.5现代雕塑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现代雕塑艺术与城市园林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其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往往能够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雕塑通过其独有的空间语言、不同质感的材料以及风格迥异的结构构造,给人们的视觉带来全新的感受,使群众耳目一新,在城市园林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我国城市园林设计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那么如何在将现代艺术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在西方园林设计的理念以及方法同时,融合中国特色文化内涵,营造出既符合“国际观念”又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园林呢,时代的发展要求园林设计师不再是简单的造园家,而是带有艺术审美的设计师。解决设计师对于艺术与现实结合的脱节状态。通过加强培养对园林设计师的艺术修养,使得设计师有一定的审美观;加强对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使得设计师有自己的思想;加强培养现代设计师的创新能力,为现代设计注入活力。在设计方面一定要结合基址实际情况来进行城市园林设计,切忌盲目设计,纸上谈兵,在设计风格的考虑上考虑大环境以及周围使用群众的感受,让设计为群众服务。在设计元素的运用上体现中国文化特色,但在处理手法上可以借鉴西方园林设计的手法。

3结论

现代艺术从方方面面影响了园林设计的发展,尤其是在艺术观念方面。现代园林设计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其他一些艺术和学科进行交流,形成新的支流,日益的丰富和壮大自身。

参考文献

[1]赵鑫.西方现代绘画对园林景观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作者:罗梦 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第三篇:现代城市公共园林设计与文化传承

[摘要]城市文化创造了城市景观,人们也可以通过城市景观解读城市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地区的竞争逐渐转变成民族文化的竞争。公共园林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人为景观,可将深厚的人文内涵、旖旎的自然风光和公众多种需求功能完美融合。现以甘肃省礼县综合公园为例,探讨如何从城市文化、传统设计手法、民俗活动、原生态保留等角度入手,从道路、节点、空间、小品等以点及线、以线至面,深入领会当地的文化内涵,发掘其形式多样的表现形式,研究具有科学指导的规划设计方法,营造场所感,使综合公园更好地适应目前现代化的市民生活。

[关键词]城市文化传;统设计手法;民俗文化;文化传承;原生态保留

城市文化是城市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历史文脉的发展的内部推动力。就其形式来说,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前者属物质的或有形的器物用品,如城市建筑、园林、教堂、公共文化娱乐设施等;后者则为价值观念、道德、艺术、宗教、法律、习俗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等。礼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历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拥有三国古战场—铁笼山、秦皇湖遗址等风景名胜,民间流传乞巧、庙会、神戏等特色民俗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礼县综合公园规划一方面通过传统设计手法,营造传统的空间布局和园林面貌,另一方面通过现代设计,提高公共园林的游憩功能,形成兼具传统和现代特征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在规划中,以“得到的,就是自由;拥有的,就是余生”为指导思想,提炼秦文化中的一池三山文化、牙行文化、秦腔戏服飘带,结合当今社会老百姓的主流思想,期盼年年有余,以“得余”为设计主题,通过鱼形中国红的景观廊道,取意于民间俗语:鱼跃龙门,年年有余。旨在创造一个穿行于绿植之间,抬头晴空万里、日光下澈,俯瞰百花竞开、落英缤纷,耳边泉水叮咚,微风拂面的都市桃源。

一、甘肃省礼县综合公园场地概况

1.优势首先,基地南部有西汉水缓缓流过,可作为外部优质资源借入公园内部,也可考虑高差因素,形成公园内部景观轴线,创建独特的城市绿色空间。其次,基地东、南西三面均为城市干道、南部还有一个公交车站台,交通便利。基地周边地块性质明确、功能完善,提供了较完善的公共设施。最后,基地紧挨滨河景观带,濒临两个城市滨水广场,对于北部居住区来说,一方面是休憩娱乐的公共空间,另一方面也是滨水开放空间的过渡带,两者相得益彰。2.劣势基地周围缺乏大片植被,故设计除了考虑增加常绿乔木,宜添加一些色叶乔木,丰富季相上的变化;有水无山,自然条件不够优越;西部工业区有噪音和空气污染,宜设计绿色屏障,减少工业区对公园的影响;南滨河路交通量大,会对基地产生一定影响。3.机会首先可将不利因素化为有利条件,由于场地地势平坦,宜挖湖形成水面加大景观的纵深,避免单一,另将挖出的土方堆在垂直的山脚形成缓坡,打造“一池三山”。其次依托城市滨水绿带,打造特色的主题教育公园,提供青山绿水、田园人家的自然生态型休闲公园。4.威胁地势过于平坦,影响竖向设计和天际线;交通性干道穿越基地南侧,对水岸景观使用带来干扰;西部工业影响了基地的环境质量,考虑遮挡。

二、甘肃省礼县综合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1.总体布局(1)景观轴线分析礼县综合公园基地南部为主入口,形成与江江相对应的景观轴线,并设置相关景观节点;主要以中心水体为设计主核,大量绿色植被与主体功能区共存的景观核,并由此向四周发散,从而建立起来“生态水轴”,将城市的自然水体景观界面和园林人工景观界面有机地贯穿起来,再由数个有层次的主、次景观节点点缀其中,形成清晰的空间格局,层次丰富多样。(2)交通分析基地南北方为主入口,东西方为次入口。园内道路分为一级道路、二级道路和三级道路,均为人行通道,部分道路可做消防通道。一级道路为立体交通,全园通过设计一条鱼形空间走廊和三条滨江木栈道,将中心区域和四个入口相连,并达到空间层次的多样化。二级道路主要环绕地面各功能分区,并联系各重要景观节点,供人们散步休闲、晨练健身之用,平时管理不允许机动车进入,紧急情况下满足消防车与急救车的通行。三级道路1.5~3m,主要加强主要步行道之间的联系,以青石板和石汀为主。图1正北方位剖面图图2西北方位剖面图(3)功能分区根据场地条件及地区所需功能的要求,公园分为六大功能分区:中心景观区,文化娱乐区,体育活动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安静休息区。公园内各功能分区由不同的色彩序列来完成其个性导向性,主要体现在铺地景墙材料,特色植物栽植等;通过障景、隔景等设计手法引导景观视线通廊,空间序列的主要个性为中国传统园林的内收含蓄。(4)传统设计手法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和城市规划中常采用的传统手法是视角控制,以此形成内敛含蓄的良好视觉效果。前人研究得知,30°、60°和120°对园林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遵循这一设计手法,礼县综合公园在整体布局、景点分布上同样采取了角度的控制。礼县综合公园是以水体为核心的综合公共园林,所以水体岸线形态是规划设计的关键。在岸线处理上,各个转折处都受到30°、60°和120°的控制,形成良好的收敛效果,在精心设计安排下产生了巧夺天工的灵动韵律。其次,传统园林强调步移景异,景观路线的设计实则暗示了柳暗花明的景点。公园里的几个景点正是由60°、120°角控制。例如绕紫微垣下沉广场四处环望,每隔30°角就正对一处景点,正好把一方戏台、东入口、西入口包含其中,又通过60°角与复桥、主入口呼应。围绕岸线的主要景点包括龙吐水、且听秦风、双生亭、水中屿等。这些景观节点布局呼应,尺度宜人,相互通过一定的距离与紫微垣中心广场形成向心关系控制。这种人为的规划设计使得公园整体及各个景点之间形成了一个互通有无的整体。2.节点设计(1)紫微垣广场在礼县综合公园里,通过且听秦风广场,就来到了水上复桥,可在这里欣赏到波光潋滟的湖光山色,可与对岸的一方戏台、双生亭形成良好对景。最后到达紫微垣下沉广场,紫微垣为三垣的中垣,位于北天中央位置,故称中宫,秦始皇求仙问道就是为了寻找紫微之星,取名象征其中心重要位置。广场不仅作为人们喝茶赏景的好去处,而且同时也为东侧的体育活动区提供休憩服务,其分为下沉广场、硬质广场和亲水平台三部分。(2)一方戏台在公园西部,结合当地的秦腔文化以及人们日常的唱戏习惯,设计了岸边的一方戏台。观演建筑临水之上,在水面种植了荷花,同时配以香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让当地人民可以感受到江南水乡的韵味。湖中戏台简洁朴素,与观演建筑形成台上台下般地呼应。在其60°的偏移后,设置岸边听戏区。听曲的人可以坐在廊下花丛长凳上观看,也可停靠于景观走廊上欣赏,好似古代戏楼听曲。绿树成荫、荷蒲熏风、处处鸟语花香、古音环绕。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地方文化底蕴的公园,展现眼前,让人流连忘返。

三、结语

“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这是巴塞罗提出的关于城市建设的口号。同样的,在现代公共园林规划设计中如何传承城市文化,这也是设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礼县综合公园设计,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一是要保护当地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传承城市优秀传统文化;二是要通过一些传统设计手法保护空间布局形态和环境感受,用人文手法表达升华景点的意境;三是要通过适当引入现代文化娱乐设施,丰富园林的游憩功能,使得公共园林更好地适应现代城市居民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高玮.基于城市名片视野下的工业遗产文化景观整合[J].中外建筑,2012(2).

[2]刘国光.中外城市知识辞典[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1.

[3]张杰,熊玮.清代皇家园林规划设计控制的量化研究——以圆明三园、清漪园为例[J].世界建筑,2004(11):90-96.

作者:程丹丹 袁犁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城市园林设计与文化传承(3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gnjj/175996.html

    相关专题:道统传承系统 中国写手之家


    上一篇:水利水电工程三维数字化设计及实践
    下一篇:人文素养与艺术类英语教学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