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国内经济 >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论述

引言

煤矿安全文化是直接影响煤矿职工素质一个十分重要的环境因素。它是煤炭行业独特的积极健康的行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煤矿职工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对煤矿安全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当前,我们正处在网络化、数字化日益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的步伐也快速迈来,以网络文化的姿态开辟了一个“在我空间”的新领域,不仅覆盖全球,日益改变着人类文化,更把煤矿安全文化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传统的煤矿安全文化观理所当然地遇到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互联网+条件下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素质,值得每一位煤炭人的深思。

1煤矿安全文化的提出与界定

安全是人类赖以繁衍和发展进步的首要条件。煤矿由于存在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客观安全隐患,再加上从业者个人方面的种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安全与生产的矛盾尤为突出,安全管理成为煤炭企业管理的一个永恒主题。1989年国际核咨询组织最先提出安全文化这个概念。1994年4月我国有识之士开始倡导和研究安全文化。把文化引入安全这个领域,使文化注入安全的内容,让安全成为一种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概念的置换,而且是安全管理观念的一种飞跃。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煤炭工业安全生产必然产生煤矿安全文化。安全要成为一种文化,还需具备安全群体、共同的安全群体意识和安全物质载体等三个辩证统一的基本条件。1.1安全文化群体安全群体指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为了实现某一奋斗目标,而互相协作且有团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集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文化,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体。但这并不否认作为个体的人在创造文化中所起的作用。个体的人是一种文化的具体体现者。群体意识最初表现为在群体实践中形成的个体意识。当代表群体意识的个体意识被群体接受时就化为群体意识。这里强调的是群体是一种文化产生的首要条件[1],由此推论,创造煤矿安全文化的群体一定是煤矿的全体职工。虽然煤矿开采很早就有,但是采用手工业生产,生产能力低,效率低,谈不上安全更无所谓文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迅速推出了新的采煤工艺,提出了安全生产的方针并开展了采煤方法的改革,新方法的采用显著地提高了采煤的技术经济效果,改善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实现了煤矿生产机械化,七十年代,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彻底改变煤炭行业落后的安全技术面貌,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采煤,八十年代,我国的煤炭产量达到了十二亿吨,居世界第一位,从业人员达数百万人。这样,随着煤炭工业的不断发展,其产业人员已经成为新的特殊的独立的社会群体,从而奠定了产生煤矿安全文化的基础。1.2共同的安全文化意识共同的安全文化意识指某一特殊群体成员在生产实践中,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共同的、特有的(相对其它社会群体)角色认同心理、思维和表达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活动方式等。当煤矿的安全群体出现后,广大煤矿职工以其不可替代的身份和主人翁角色,将自己所代表阶层的思维模式、世界观行为模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以及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等广泛应用于煤矿安全生产,特别是通过煤矿的安全教育,使生产者把煤矿的安全方面的各项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技能和知识。煤矿行业有了共同的煤矿安全行为准则并在该准则约束下,煤矿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强大合力,源于煤矿企业文化又高于煤矿企业文化的共同的文化意识和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安全文化便运应而生了。1.3安全文化物质载体产生安全文化的物质载体包括安全生产所需的一切建筑设施、机械设备、矿井资源、物质产品、各种安全设施、以及作为生产力首要因素的职工及各种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行业长期形成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等。由于煤炭行业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安全物质载体在煤矿产生时就已具备,它为安全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空间界限。不同的研究视角,就有与之相应的关于煤矿安全文化概念的表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大致都从某个角度或某个侧面揭示了煤矿安全文化的基本特性。笔者认为,在探究煤矿安全文化问题时,应着重注意三条原则:①揭示煤矿安全文化含义;②明确煤矿安全文化外延;③把握煤矿安全文化各要素的本质及其关系。据此,可对煤矿安全文化作如下表述:煤矿安全文化是煤矿广大职工在煤矿安全生产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煤矿职工在安全行为规范、安全行为方式、安全思维方式上区别于社会其它群体的一种特殊群体安全意识和精神氛围。具体来说是指煤矿职工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是存在于煤矿职工之中的安全态度、安全知识、安全素质以及安全管理的总和,亦是具有煤矿特色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群体理念、安全行为规范、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方式等。煤矿安全文化物质财富包括先进的安全设施、安全装置、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工具等,这是煤矿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煤矿安全的精神财富包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行之有效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讲求实效的安全教育活动、牢固的安全思想、高尚的安全道德情操、先进的安全技术、严密的安全组织领导和高超的安全管理机制等。所有这些都为煤矿安全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制度保证、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

2网络赋予煤矿安全文化新的时代气息

在煤矿安全生产实践中,健康向上的煤矿安全文化对煤矿职工素质的提高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安全文化的内容越丰富,水平越高,促进作用就越大;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又为煤矿安全文化增添新的内容,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煤矿安全文化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都为煤矿安全这个主题服务。网络文化的发展,为煤矿安全文化的建设和职工素质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最简捷的途径,把外界与矿区紧紧地连结在一起。计算机网络集声、色、画多媒体于一身,集信息传播、人际交流、娱乐欣赏为一体,打破时空界限,全球开发,人机互动交流,以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观念开放、气氛轻松自由、传播速度快和影响力大等为特征。传统的职工素质教育由于其内容枯燥、方法单一、方式封闭等已明显滞后。为此,只有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构建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煤矿安全文化体系,才能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安全生产服务[2]。可见,网络文化为煤矿安全文化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也为提高和培养职工的素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2.1崭新的学习途经以网络为依托的煤矿安全文化为培养和提高职工素质提供了崭新途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职工获取知识不再局限于电视、广播、报刊和课堂等媒介,计算机网络必将迅速成为煤矿职工学习各种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煤矿作为一个有特殊安全要求的企业,在安全教育中,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可将井下各种生产、安全条件加以演示,这对于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作用极大。2.2丰富的信息资源以网络为依托的煤矿安全文化为培养和提高职工的素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煤矿的主体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职工都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安全文化层次,综合素质也较低于其他行业。一般表现为思想保守、安于现状,对新观念和新思想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大多地域偏僻,消息闭塞。计算机网络技术理所当然地成为联结信息社会的纽带,世界各国和地区已联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种全新且广域的信息与通信网络系统,高速便捷地传递和处理日趋巨量的数据、信息和知识,所涉及的领域无所不及,为煤矿安全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资料。2.3全面的能力培养以网络为依托的煤矿安全文化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煤矿职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强固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综合素质张力正能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煤矿行业的广泛应用,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培养职工能力:①拓展知识的能力。网络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知识宝库,广大职工只有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才能自由自在地尽情遨游网络这个信息大海洋,最大限度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②创新驱动能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在传统的教育中,知识的获取依然注重的是记忆性,“上课”、“灌输”占用了绝大部分时间,职工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非常少,职工被动接受,无暇思索,缺乏主动性和个性,只是应付性地背诵和记忆。固然,基础知识是创新的前提,但不能把创新看成简单的智力活动,而要当作一种意识的追求。潜心研究安全问题的心理趋向,敢于并善于把握安全问题的敏锐性,不断提高自身对环境的安全适应能力,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在网络信息中,普通职工和管理层以完全平等的地位加入进去,消除了传统安全教育中施教者与接受者的身份差异性,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发挥行业优势,大胆积极毫无保留地发表见解,激发创新意识,实现传统素质教育所不能达到的目的和效果;③辨别问题的能力。职工面对网上众多纷繁的信息资料,有的放矢地进行认真检索、最佳选择、悉心加工和逻辑整理,这对职工来说无疑是一种综合锻炼,必将极大地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提高其辨别问题的能力。由于网络文化的高科技特点,对于长期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煤炭职工和相对封闭的矿区而言,脑力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接受新知识的滞后现象可以得到根本改变,同时,低成本,耗时少,这是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3创新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举措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重在创新。网络时代是以科技为先,用高新网络技术武装煤矿,提高煤矿职工素质,加快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3.1建立煤矿安全文化保障体系建立高层主管负责的安全文化保障体系,即建立以党委书记为首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体系,以工会主席带头的群众监督体系,以总工为首的安全技术保证体系,以团委书记为主的青工监督体系,以安监部门为主的安全监察管理体系,以女工为主的家庭安全文化保证体系。同时作为煤炭企业的集团公司、矿、区队班组及各部门、职工家属及离退休人员应层层落实安全文化责任制,从而,在煤炭企业筑起一道安全文化建设的铜墙铁壁[3]。3.2健全煤矿安全文化规章制度依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和对物的安全管理。煤矿职工在长期安全生产实践基础上探索出的许多切实可行的安全方针、政策、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规程、规定和各种防范措施办法,是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宝贵经验,也是建设煤炭安全文化的重要法宝,必须健全和完善,同时还必须坚持始终抓好落实。3.3增强煤矿职工的安全文化意识在煤矿生产的人、物和环境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因此,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增强职工关爱企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的安全责任意识,使煤炭行业的安全教育随着事业发展不断深化。在具体实施时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展览和安全简报等,形成安全文化的舆论氛围,使之深入人心,触及心灵,达成共识[4]。3.4营造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环境对职工从事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影响。煤炭企业脏、乱、差、险的生产环境,对安全生产极为不利,加之矿区地域偏僻,以及煤矿行业效益时而滑坡,就更加大了这种不利。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组织文体活动充实职工精神生活。在生产作业现场引导职工实行施工标准化,现场作业条理化,逐渐营造一种安全、文明、有序的作业环境,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3.5强化煤矿安全技术建设强化煤矿安全技术建设,改变煤矿落后技术面貌。安全事故经验教训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技术的薄弱环节是构成事故的重要隐患。必须一方面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一客观存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个人技能,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加强安全生产监控,改善安全技术条件,提高安全技术装备水平,杜绝事故的发生。发达国家的煤炭工业发展之路和我国神府煤田大柳塔煤矿成功的安全生产运营经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4结语

网络时代,大力加强煤矿安全建设还应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努力突出敬业精神,注重煤炭行业网络文化研究,用先进文化引导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朝着全方位、深层次、高品位方向发展。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就不可能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对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而言,挑战和机遇同在,困难和希望共存,只要煤炭行业各级管理干部和广大职工不断科学探索,准确定位,合理构建煤矿安全文化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功效,促进煤矿职工素质的提高,就一定能不断开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新局面,保障煤炭事业永续发展,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1-204.

[2]王晨.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N].人民日报,2011-11-03.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1-52.

企业生产管理

[4]焦娜.“以人为本”建设企业安全文化[J].陕西煤炭,2011,30(3):29-30

作者:许增站 单位: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论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gnjj/169732.html

    相关专题:中国老区建设 关于旅游开发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研讨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