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国内经济 >

金融危机下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对策

一、金融危机下高职生就业形势更趋严峻

金融危机大大创伤了我国长期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特别对就业具有很大吸纳能力的制造业冲击更甚,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本来就趋于紧张的劳动力市场,也增加了每届毕业生特别是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据统计,2014年,中国毕业的750多万名研究生、大学生本专科毕业生中,高职学生有近300多万。“根据知名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跟踪调查,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用人规模缩减,2013届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有实习或工作经历者签约率较高。本次调查从2012年12月12日开始,2013年1月11日结束,共收回有效答卷10940份。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3439份、本科毕业生3699份、硕士毕业生3802份。调查方式是挂网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签约率为35%,低于上届同期9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8%,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硕士毕业生为29%,低于上届同期7个百分点。调查表明,高职高专“有专业相关实习”的毕业生签约率为43%、本科为47%;硕士“有工作经历”的毕业生签约率为35%。”可以预见,未来几年,随着经济的转型调整,高职学生面临的社会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增大。然而危机也即意味着机遇,随着经济的复苏,未来经济格局将步入一个新的局面,就业也会有一个突破的空间。因此,当前高职毕业生应未雨绸缪,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自身就业能力,为未来的就业机会做出应变之策。

二、当前高职生就业能力现状远不足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毋庸置疑,就业能力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实践也证明拥有一定就业能力的学生总能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若是这样的求职者加上一定的职场经验,在就业上更能占据有利地位。那么,何谓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概念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它实际上是一种获取和保持一份工作的能力。有学者认为“其涵盖16项技能,包括5个类别:基本胜任能力(阅读、协作、计算),沟通能力(说和听),适应能力(问题解决、创造性思考),群体效果(人际技能、团队工作。协商能力)和影响能力(理解组织文化、分享领导)等。”总而言之,就业能力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寻找自己位置的力量。金融危机下很多企业都在挣扎求存,从而也导致他们在用人上更加小心谨慎,特别是对应用性强、操作力强的高职人才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而对于高职生来说,唯一可控制和完善的就是本身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自身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前景。

在某种意义上,学生是学校生产的“产品”,学校则是该“产品”的“制造厂”,企业则是学校的“用户”,是“产品”的“消费者”。高职院校办学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产品。这种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很好的解决了高职生的就业问题,企业需要什么人就培养什么人,岗位需要什么能力就培养什么能力。但这种培养模式也有其很大的弊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没生命、没思考的“产品”。用人单位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最终追求,因此他们就业能力就有可能以偏概全,这样使得学校与学生在培养上疲于奔命,最终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这种恶性循环促使我们开始真正的思考,什么才是学生自身需要的就业能力,这种能力让他们在职场中获得生存的保障与生活的幸福。笔者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结合企业与学生的求职状况,发现当前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距离企业发展确实需要还有很大一段差距,特别表现在很多毕业生尤其是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其综合素质差强人意。在应用知识能力、沟通协作、表达书写、适应新环境能力等方面比较薄弱。有些毕业生接触到较为艰苦的工种,面临较为不理想的工作环境,工作责任感极度缺乏,让很多企业甚为担忧与害怕。

(一)高职生自身角色定位偏差

著名的“人---职匹配理论”告诉我们,理想的职业从准确的自我定位开始。每一个个体他擅长的领域、感兴趣的兴趣都不一样,因此在寻找合适岗位的时候首先要进行必要的自我分析与自我角色的定位。准确的定位可以帮助求职者更好适应职场以及在职场上更能有效的把握机遇进行自我的成长与提升。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路径发展,因此每年读大学的学生比例在提升,但是,这在某种程度也进一步加大了社会容纳劳动者的压力。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世界很多国家大学生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在我国,金融危机下也正努力调整经济结构,用人单位求职门槛越来越高。高职毕业生若及时把握形势,做好自我定位,很容易产生自卑、厌烦、逃避就业等心理问题,最后引发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

(二)忽视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是每个人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明确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观念。对于高职生来说,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更是取得理想工作的必要条件。高职生由于学制年限,缺乏系统的自我认识和了解,加上高职学生由于各种客观条件,对外在的社会世界也缺乏接触,人生缺乏目标与规划,这样容易导致在角色选择、角色适应性以及角色定位上出现问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强调职业生涯规划,但流于片面,经常把过多精力放在职业生涯的其他事情上,而对学生的内在需求、实际发展需要缺少关心,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缺乏基本就业技能

作为高职生就业所必备的基本技能是:实践操作技能、求职面试技能等基础综合能力。在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反馈回来的信息是,高职生不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却缺乏一些基本的就业技能。在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力评价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企业认为高职学生“操作能力一般(或差)得罪占65%”,认为“综合能力一般(或差)的占75%”。以往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是由市场作为导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在这种定单式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学校的基本就业技能的培养。这也是在高校的不断扩招后,就业形势不断趋于严峻,高校竞争不断激烈而导致的高职院校发展通病。

(四)职业道德欠缺

职场上需不需要职业道德?答案是毋容置疑的。我国教育历来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引导。当今驰骋在职场上的广大高职毕业生绝大部分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奉献、有担当、与人为善、谦虚而有遵守纪律。但是,也有部分企业反映,随着时代的变化,就业观念的改变,有一少部分的学生没能认真的反思检点自己的行为,从而导致企业与个人的利益都收到损害。据调查了解,当今一些高职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职业道德欠缺特点,如纪律性较差,团体观点薄弱,缺乏责任感,缺乏实干精神,过于追求物质待遇。他们个性张扬而忽略了规章制度的遵守,他们要求企业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若是不称心如意则选择辞职跳槽,而很少去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去思考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从积累最基本的经验开始,从最底层做起。“可见,就业能力,除了本身的专业能力之外,具备一定的就业道德能力也是寻找一份理想工作必不可少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直接影响着就业的成功与否。

三、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对策与建议

社会需求和市场导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他们对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诉求应纳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的培养出一批能即时就业的优秀毕业生。众所周知,在当今这种就业困境中,失业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失业:一方面很多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人。并不是市场需求不足,而很大程度上是高职学生本身的就业能力达不到市场需要。要改变这种结构性失业,以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切入点。

(一)加强职业道德的引导教育

现在的就业市场是开放的双向选择的市场,企业在寻找他们理想的人才,广大莘莘学子也在寻找他们力量的归属地,在这种双赢的选择当中,企业与学校、学生都要做出相应的努力,相应的牺牲与让步。总得来说“德才兼备”永远是用人标准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有其特有的培养模式,但始终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性、专业性人才的重任,这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加入一定的责任教育。一个独立的人,要享受与占用社会的资源,要在社会中自立自强,首先就是对自己的责任,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其次是对他人,对社会,对企业的责任。一个有责任的人,是一个真正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会把他的学生、生活、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并能保证一定的独立性与高效率。同时,引入诚信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管为人处世,还是求职,抑或在职场上奋发图强,诚信不仅体现为对所在企业、从事行业的真实态度,也体现为自己一生的品格修养。最后,是纪律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园”,纪律和成才是相辅相成的,纪律为成才提供重要的保证,只有把纪律和成才有机结合起来,自觉进行纪律修养,才能更好成才。

(二)创建“特色品牌”的教育方式

学生管理工作创建“特色品牌”正不断被广大高校接受。在提倡创新精神、鼓励创业的时代,利用特色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就成了重要的途径。创建学生管理品牌应以就业为导向,针对高职院校以及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情况,形成学校自身的教育特色,打响学校教育“品牌”,从而也打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品牌”。因此,在教育教学方面,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以“创办特色,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为培养原则,转变办学思路,根据专业特点、学生素质、个性不同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因材施教,创建“品牌教育”。

(三)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是社会的主体,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需要的满足也即意味幸福感的获得。在任何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来说,谋求一份职业,特别是求得一份理想的职业,这种需求意味着自尊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到了那个时候,职业变成了事业,而不仅仅只是为了维持生活,承担一些义务。青春期是个体探索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就包含了重要的大学阶段。每一个学生的性格、能力、气质、价值观都有其特点,加上现代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化,职业门类的不断分化,新兴职业的不断兴起,导致很多学生在求职前出现迷茫、恐惧、不安的情绪,因此,高职院校应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课,引进一些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师,对学生的求职、职业发展、生涯做出针对性、专门性的引导。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做到“百战不殆”。

(四)加强其他就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应把提升就业能力贯穿于全过程。从学生进校后,就要通过一定的测量工具,观察学生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并予以引导,同时辅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他们开发自己的潜能,帮助他们熟悉、理解并逐步掌握对未来就业有益的综合能力。一是专业操作技能。高职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职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要利用实训基地等,加大技能培养力度,培养学生掌握操作的原理和程序,训练出精湛的技艺。鼓励获取相关绘画艺术论文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就业的硬性条件。二是就业的基本能力的培养。比如: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本专业技能、写作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

作者:卢梅丽 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金融危机下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对策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gnjj/159747.html

    相关专题:有线电视技术论文 灌溉排水学报增刊


    上一篇:智能控制在农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