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生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进入初中以后,许多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们的身体开始出现一些显著的变化,例如,第二性特征开始发育,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初中生的最大心理特点就是处于“半成熟”状态,在这样“半成熟”的阶段,他们容易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叛逆。进入初中以后,学生把自己看成是“小大人”,开始崇尚所谓的“自由”,追寻无拘无束的生活。而这与家长要求的中规中矩有着天壤之别,初中生因此认为家长扼杀了自己的青春活力,从而与家长产生代沟,越来越抗拒家长对自己的管教。
(二)早恋。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身体出现显著的变化,面对异性,他们会下意识的想要吸引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目光,或者下意识的关注某个异性。初中生处于性懵懂的阶段,对于“恋爱”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认识,往往容易将这这些简单的相互吸引当做是爱情,从而陷入早恋的泥淖。
(三)厌学。初中阶段的学习相较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而言,具有科目增多,难度加大,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高的特点。而这些特点都可能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疏导,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目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我国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初中生处在健康心理的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学生学识与身心的全面健康成长。
(二)我国专业心理教师师资匮乏。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是学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但中国的现状是,有将近2亿的中小学生,却只有6000余人的专业心理学人员。而语文学科,作为学生人文教育的阵地之一,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则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专业素养。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和点拨者,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为人师表,首先应当对自身严格要求,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语文老师还应具备过硬的语文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学知识,以及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学生知识的过程中,注重人文渗透,推动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二)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很多学生喜欢一个学科往往是从喜欢教授该科目的老师开始的,初中生也不例外。初中生处在一个心理“半成熟”的状态,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又充满戒备,学生会因教师比自己拥有很多的见识和更丰富的阅历而自然而然与教师亲近。教师与学生之间这样亦师亦友的关系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三)巧用教学资源,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后,选入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绝大部分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其中的生字词和写作技巧,更要巧妙利用作者对其父亲的感恩,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利用教材中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这样的“不经意”就收到了“刻意”所达不到的效果,既避免了学生对教师刻意的说服教育而产生抵触心理,又大大降低了教师备课的工作量,何乐而不为?
(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善用榜样的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声无息的。孟母不辞劳苦三次搬迁只是为了让孟子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我们也应当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教学中多宣传健康、正面、积极向上的好人好事。例如可以宣传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白方礼及其身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榜样人物用自身的行动向青年传递出的正能量是不可估量的,无言的教育和循循善诱一样给人巨大的力量。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初中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公司战略管理论文行剖析,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几点见解,意在依托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作者:王芳 单位:惠安嘉惠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