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险管理导向型内部控制的内涵和意义
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过程,其实施受到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及其他职员的影响,其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经营性目标、报告性目标和合规性目标提供合理保证。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具有共性,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方法。
从构成内容来看,内部控制系统是风险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风险管理体系更为系统全面,它既包括对企业交易事项的经营风险、合规风险以及财务报告风险的管理,也包括战略风险、运营模式风险等其他风险因素的管理,它体现了内部控制的延伸和发展。因此,企业应在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下,对企业业务循环和作业流程进行梳理,识别、评估相关风险,有针对性地分析、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流程,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价值增值责任为主线的内控体系框架。施工企业是高危行业,质量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加上房地产业与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与日俱增,因此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框架对施工企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既有利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防范各种风险,也有利于协调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将企业发展、风险与回报紧密联系,有利于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
二、风险管理导向下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框架
(一)为什么控制———内部控制的目标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的目标确定为“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施工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项目周期性长、协作关系复杂、流动性强、露天作业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其风险的表现形式比一般企业更为复杂,无论是项目初期的投标决策还是项目结束的竣工验收交付与决算,在合同管理、经营承包模式、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多种风险隐患。因此,除了实现提高经营效率、维护资产免受损失等一般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外,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还需要综合考虑风险、质量、安全等多种元素。本文认为,在风险管理导向下,施工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通过对工程业务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严格制定质量和安全技术规范,合理设计内部控制体系,并对其严格实施、全面监督和及时改进,其内控目标是在符合施工企业质量验收标准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减少项目施工成本、合理保证项目施工进度、降低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安全管理风险,为实现机械物资等项目资产的安全性、项目信息的客观性提供合理保证,最终提高施工项目的经营效率和效益,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和企业战略目标。
(二)控制谁———内部控制的对象和层次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在企业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中应贯穿内部控制的管理要求,内部控制应体现在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业务和交易事项中。也就是说,构建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应整合企业人员、资金、物资设备等各项资源,通过风险控制点的设置和内控制度的安排渗透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所有业务,简而言之,企业的价值活动及其增值过程构成了内部控制的对象。因此,风险管理导向下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象应涵盖从合同签订阶段、前期策划阶段、工程施工阶段到工程终结阶段的所有业务。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象分为两个层次:组织层面控制和流程层面控制。组织层面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制定、颁布及实施一系列规章制度而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安全、有效运行,包括:企业管理层决策程序、企业基本会计制度、主要经济事项的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是流程层面内部控制,它是指公司为了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和战略目标,在业务流程中采用的控制,根据施工企业实际情况,施工企业主要围绕着工程项目的承接和分包、合同签订、采购管理、施工管理、资金管控、工程价款结算等等业务建立控制措施和程序。根据企业重要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应对企业的重点交易事项和高风险环节予以特别重视,并把其作为影响企业价值增值的关键业务,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方案,以适当成本实现有效的控制。
(三)如何控制———内部控制的构建步骤
在明确内部控制目标和对象的基础上,可以按以下步骤构建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1)识别和分析企业风险。通过梳理企业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董事会、管理层和专家集体讨论、判断和鉴定企业潜在的重大风险及其来源和性质,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专家打分法、敏感性分析法等对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风险因素带来的损失程度、风险等级进行合理分析,明确各项风险的大小及对工程项目的影响,从而为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提供依据。(2)制定内部控制措施。根据相关的准则、指引、实践,有针对性地选择控制措施,将控制点嵌入生产经营活动,以规避、降低和控制可能的风险。(3)监督和评价。定期检查、严格监督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并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对相关的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控制风险做出评价,根据评价结论及时纠正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三、风险管理导向下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构建
—以工程施工阶段为例施工项目主要业务阶段为:(1)合同签订阶段:包括市场调查、施工投标、签订施工合同等;(2)前期策划阶段:包括投标交底与合同评审、选派项目经理与组建项目经理部、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等;(3)工程施工阶段:主要内容是投入机械材料和劳力进行施工并形成工程实体,具体包括资源(人员、材料、机械)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等。(4)工程终结阶段。主要内容是工程施工验收、决算、签署工程回访保修证书、建筑物使用说明、工程移交、施工项目管理总结评价等。工程施工是施工企业的核心业务,其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对于施工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工程施工阶段为例,探讨内部控制构建框架的具体实施问题。
(一)构建内部控制对象和目标
施工阶段内部控制属于流程层面控制,其控制对象是投入机械材料和劳力进行施工并形成工程实体时的一切业务活动,结合其业务特点,内部控制目标既应当与企业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目标一致,又应该同时侧重以下方面:一是投资不超过合同价款。通过工程造价控制、费用变更控制、预防并处理好费用索赔、挖掘节约投资潜力来努力实现实际发生的费用不超过计划投资,工程造价不超过合同价款。二是进度符合合同工期约定。通过工程控制进度计划的制定和审查,对施工现场加强管理、严格施工,对各项施工任务进行实时动态控制,对施工中的问题积极协调和解决,使施工进度能够如期完成,项目竣工时间符合合同约定。三是质量达到验收规范。通过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资质管理、加强物资与施工机械的质量控制、制定审核科学的施工方案等方法对施工环境实施全面、全程控制。对每一个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严格把关,实现合同约定的施工质量目标。四是安全施工。通过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安全监理等举措综合治理,实现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目标。
(二)识别和分析内部控制风险
在工程施工阶段,内部控制风险主要有:一是成本风险。施工企业成本主要由分包款、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管理费等组成。施工中常常出现工程项目成本超支的问题,主要原因有预算成本执行粗放式管理,不能全面控制成本;工程物资管控力度较弱,对材料使用量的监督流于形式;材料消耗定额核算不准确,不能根据消耗定额和施工进度科学安排用料;施工现场中以班组承包的方式较多,技术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技术不熟练、施工能力薄弱的班组存在着施工质量不高、资源使用浪费的现象。二是质量风险。质量是施工企业永恒的生命线,然而有的企业为了追求施工进度和成本控制,忽略了对于质量的严格要求。由于施工企业人员流动性强,有时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有限,达不到合同规定的要求。三是安全风险。一些施工企业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责任心不强,存在着侥幸心理。施工现场防护和管理不到位,存在着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会致使企业资质降级甚至吊销,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四是工期进度风险。施工企业项目大,周期长,影响因素众多,施工活动又受到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存在着不能按时完成工期进度的风险。
(三)制定内部控制措施
1.成本控制措施
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企业应努力做好成本控制,力争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首先施工企业应制定科学的成本核算制度。选择合理的费用分配方法;完善原始记录的登记、审核和保管制度,为正确核算施工成本提供原始依据;修订和审核工时定额、费用定额等资料。其次,将材料控制、劳动控制、机械设备控制、项目费用控制作为成本控制重点。材料领用应严格控制、定期盘点;周转材料要及时回收、整理;精简管理机构,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支出;科学选用机械并对其定期保养,提高机械使用效能;严格审核费用支出,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再次,明确成本考核目标。定期考核成本控制结果,奖优罚劣,并将其纳入项目经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最后,及时了解技术进步信息,采取先进的技术流程降低成本,尽可能地扩大成本控制范围和深度。
2.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企业应高度重视质量控制问题。首先,在工程施工前期,应根据合同有关质量标准的要求明确施工技术标准和质量规范,同时将质量控制责任分解,并层层落实到相关责任人,使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主动参与到质量控制过程中来。其次,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日常材料采购、设备管理、专业人员设计和施工能力以及施工方法都会对施工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应加强对这些风险点的管理,把好每个环节的质量关,并对其实时监督。再次,平衡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以及工期进度的关系。既不能为了追求成本低,工期短而降低对质量的要求,也不能因为追求质量的尽善尽美而延长工期,超支成本,尽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按时高效地完成工程项目。
3.安全控制措施
施工阶段安全生产的控制要点包括:内外架子及洞口防护、作业面交叉施工及临边防护、大模板及现场堆料防倒坍,机械设备使用安全等。具体措施方面,企业首先要加强安全管理,加大安全设施投入,杜绝使用不安全防护用品,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和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技能和安全教育。其次,施工区域的封闭、脚手架的搭建等安全防护措施应通过监督部门审查合格,特种作业必须通过申请审批方可开始施工。施工中要严格遵循工程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不得违章施工作业,从而减少和消灭安全隐患。再次,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要严格落实安全监理责任,加强安全监理。
4.工期进度控制措施
影响工期进度的因素较为复杂,包括施工设计方案变更、材料供应不及时、设备故障、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因此要确保工期进度,企业在施工前应按合同的规定安排科学的施工进度,合理规划资源配置、设备检修、人员培训等工作,做好施工准备;施工中保质保量,避免返工耽误工期;有序做好各工种的衔接和交叉;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责任者的全员责任体系,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任务、目标和实施期限,项目经理负责施工进度的统筹和协调;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追踪检查工程的实际进展,如果发现前期计划有不合理之处,应随时向管理者和决策者汇报,对施工进度及时调整修正,确保施工任务能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遭遇导致工期拖延的情况,冷静分析问题及成因,及时协调解决工期拖延因素,以减少违约风险。
(四)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
内部控制措施运营一段时间后,企业应当定期运用内部控制调查表、流程图、符合性测试等方法对内部控制措施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后续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内部控制措施不断修正和完善。同时,应通过内外部审计等监督部门对内部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执行进行监督,奖优罚劣,从而有效防范施工风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四、结语综上,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应遵循风险管理导向的思想,以内部控制目标为标准,识别和分析施工业务活动中蕴藏的风险,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因此本文在探讨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内部控制的目标、对象与层次和设计步骤的内部控制构建框架,并以工程施工阶段为例,探讨了内部控制构建框架的具体实践,对这一阶段的内部控制对象和目标、内部控制风险以及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和后续的监督评价进行了具体分析。
作者:孙银忠 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