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并不是让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审美教育,而是要引导学生欣赏语文教材中的美学元素,从中感受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有人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会顾此失彼,影响教学效果,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语文教学要多元化、层次化,而审美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并且审美教育能够促进语文教学,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欲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动机,动机的构成因素有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即情感因素)。而审美就是富于情感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学生审美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数都有一定的艺术美,将这些艺术美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二、开源引流挖掘美
从形式上看,散文具有玲珑的“神韵美”,诗歌具有跳荡的“音乐美”,戏剧具有“冲突美”,小说具有“整体美”,还有说明文的“建筑美”,议论文的“逻辑美”,这些都能激发学生审美的冲动;从内容上看,有对祖国壮美山河的描绘,有对英雄人物不屈不挠的精神的歌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体现形式美与内容美统一的关键的字、词、句,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一)美在语言文字中
文字是文学作品的基础,在世界各国的文字中,汉字的音、形、意都是出类拔萃的。汉字的字形源于图形,所以我们自小就用“看图识字”的教学方法。书法家所书写的文字有一种美感,一笔一画都体现了书法家的思想,形成了笔画美、结构美、和谐美,就像人的品格。汉语的音韵也很美,文学家通过妙笔将独立的音节组合,发出美妙的节奏,犹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
(二)美在文学作品的形象、意境之中
语文教材收入的文章,大多数都是名篇佳作,可以说是文质兼美。通过阅读,能够看到繁荣、绚丽多彩的世界,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眼前,使学生感受到世界各地的人文趣事,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情感。
三、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切入点
(一)形象性
形象是作者根据美的规律用艺术技巧创造出来的。美不能离开形象,审美的过程就是通过形象对学生产生影响的过程,所以审美教育就是用形象感人。
(二)情感性
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如果一篇文章没有情感,那将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空洞乏味。如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读,使学生深切地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挚感情、对亲情的感悟,用作者的真情感染学生,激活学生平淡的情绪。教师要灵活地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情思,引导学生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愉悦性
美的欣赏会使人的心情愉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一点,引领学生进入文章所描述的意境中,使学生通过默读、欣赏来领悟其中的美妙。
四、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审美感知力是审美活动的基础,是审美的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听和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生活中的美。首先,要重视朗读。朗读能带给学生愉悦的心情,使学生积极参与,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因此朗读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多媒体教学,通过投影、录音带、录像、幻灯等现代教学媒介把文章变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审美形象,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一篇文学作品在描写现实生活的同时,充分反映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爱憎态度和对美的评价。只要读者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就能受到美感的熏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感人至深的形象、撼人心灵的故事情节,通过鉴赏,使学生感受到心灵之美、自然之美、理趣美、人格之美。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仅仅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还没有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才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弦外之音与言外之音的过程,即为创造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思维过程中的记忆表象经过加工改造成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准确地把握切入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鉴赏美的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发展个性,最终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作者:王成军 单位:甘肃省临潭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