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柔性管理的时代诉求及其文化特征
隐性管理最早发端于日本管理模式在全球的推行。1981年,帕斯卡尔与阿索斯两位美国学者出版《日本的管理艺术》一书,书中指出,美国的企业注重战结构、程序和制度等刚性因素,是一种典型的刚性管理模式,而日本企业在强调制度建设等刚性管理之外,还注重组织士气、人员技能和企业价值观等柔性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未来的企业管理应该汲取日本管理模式的经验。同年日裔美国学者WilliamOuchi(威廉•大内)出版更具广泛影响的《Z理论》一书,对美国注重标准化控制和专业化分工的美国组织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更加推进了人们对企业文化认同等柔性力量的关注,同时也掀起了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彼得•圣吉在被誉为“21世纪管理学圣经”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指出,美国一些知名大企业三十年来一直应用系统动力经营模式来辅助重大策略与企业研发,这种模式的百分之九十是如沟通态度、文化和士气等软性变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管理、智力资本和动态能力等更富有战略意义的柔性管理理念获得长足进步,柔性制造、柔性工资制和柔性的工作时间等诸多柔性管理实践深入到企业管理的诸多领域。管理理念的柔性转向使传统精密化的决策技术和定量控制方式逐渐淡出高端管理者的视野,管理的重心被定位在企业文化及员工价值观方面。这些管理思想虽然表述千差万别,但在本质和内涵上,都要求注重人的精神力量的激发,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因而都属于与传统重视制度和结构的刚性管理模式相对应的柔性管理模式。与以“物”为中心的刚性管理模式不同,作为一种新管理模式柔性管理以人为中心。柔性管理的本质是构建基于精神、信念、伦理、信仰等共同价值观和精神思想氛围的人性化管理;柔性管理的中心和焦点不在制度、任务和财务等硬性方面,而是以人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为焦点,强调情感感化、道德感召和价值启发等柔性方面;管理的使命是通过使企业与员工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最大程度挖掘人的精神潜力,追求组织经济目标和个体自我实现的双重价值。具体来说,柔性管理具有三方面文化特质。
(一)柔性管理以隐性知识为媒介。
传统的刚性管理的对象是任务、制度、规则等可以具体化或量化的显性物质,从根本上来说,刚性管理是基于文字材料、会议记录和组织章程等显性知识的管理。柔性管理的对象则是一些无形的精神要素,属于一种基于隐性知识的管理模式。隐性知识难以用语言解释与表达,也不以文本的形式在组织中传递,它来源于技能与经验并存在于组织成员个人的头脑之中,只能通过演示来证明它的存在,而学习此技能的唯一办法是练习及领悟。
(二)柔性管理突出地关注组织的目标、价值系统。
目标与价值是每个组织中最为宏观和根本的子系统,“组织将依赖于其内部参与者及外界社会共同抱有的最低限度的价值观念,以获得生存。经营者和个体参与者的价值观是组织价值的主要构成,价值方面的投入还来自种类繁多的外界来源———顾客、竞争者、供应者以及组织的工作环境中的其他成分”。组织的价值系统对其他管理分系统有重大影响,柔性管理在把组织看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前提下,特别彰显其目的、价值和精神分系统的作用。如果忽视了组织价值因素,柔性管理在多元价值冲突的复杂管理环境中只能使组织走向混乱不堪。
(三)柔性管理具有内驱性和持久性。
柔性管理不是依靠法律和制度来实施管理,而主要依赖于在员工及下属之前建立具有默契的心理契约,在员工内心深处激发精神潜力、创造精神和主动性。根据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观点,柔性管理类似于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管理者只需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就可以达到管理目标。事实上,当组织的制度、规范等外在的硬性力量内化为员工的精神价值之中而转化为软力量之后,组织的目标就转化为员工的个人目标,从而激发员工自我行动的内驱力,使管理者做到无为而治。与这种内驱紧密相关的是,柔性管理将外在的规定转变为内在的心理承诺并进而转变为员工自觉行动的过程十分漫长,但是一旦转化成功,柔性管理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会旷日持久。
二、组织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内部机理
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管理模式,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组织管理的关键部分,而在内容与目标上与企业文化建设息息相关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也获得新的管理价值。国际学者对企业文化多层面的探索成果已经十分丰硕。在威廉•大内看来,确定实践、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就是企业文化。科特与赫斯克特则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的各个部门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与经营实践也是职能不同或者地处不同环境的部门之间共通的文化现象。彼得斯•沃特曼从企业员工管理的角度出发认为,企业文化指组织成员做出巨大贡献时会产生有高度成就价值的意识和价值感,它来自对工作和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热爱,并且承认每个成员对组织发展的贡献并给予成员相应的荣誉。
可见,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共有的价值观,这是能够凝聚企业目标和员工行为的巨大力量,强调将企业建成一个所有成员都具有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命运共同体。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及其所有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凝聚起来的共同群体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创造的所有物质的、精神的成果。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柔性管理指向,这主要体现在一个企业的宗旨、指导思想和经营理念必须是独一无二并具有革新性,其价值准则、道德规范以及文化理念要有崇高的精神力量去教育人、鼓舞人、感动人、团结人,来激发企业所有成员的归属感、发掘他们的最大潜能。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管理更以文化为基础,对组织认同及其内化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机制一旦发生变化,管理方式及其模式也必然随之而变。针对当今的企业管理发展趋势,柔性管理作为基于企业共有价值观和精神家园(企业文化)而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已经成为适应现代企业文化发展的管理形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是柔性管理的基石和条件。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关乎整个组织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在显性层面需要表现在企业的建筑风格、工作环境及商品包装等塑造,在隐性层面则变现在企业宗旨、价值观及经营理念的提炼和扩展。其中,隐性部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在企业隐性文化建设中,价值观、世界观等意识形态的改造则是其更为根本的内容,由此在意识形态层面具有诸多优势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则进入企业文化建设及隐性管理的视野之中。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遵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管理规律,通过塑造、改造和提高企业职工的精神信念、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达成上下同心的情感心理企业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确保企业永续经营的一种管理活动。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统一分散的个人目标,将组织成员各种零散的思想凝聚为组织向心力,化解各种矛盾和激发员工团体潜力的一项常规性工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与全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共性一般性任务和普遍性工作,二是针对特殊行业、特殊企业及其特殊职工特征而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其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企业职工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和管理价值观,并使之与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向一致,以此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并从精神层面塑造共同价值观和规范企业成员的期望行为,动员企业员工为实现企业长远利益和远期目标努力奋发进取。柔性管理的实施需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铺垫和强化平台,它同样是与传统刚性管理模式相对应的一种柔性管理方式。企业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企业党组织对企业职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强化来改善企业经营水平和提高职工潜力的一种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和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以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当下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为内容的现代社会发展导向为价值,以现代社会的新知识和高科技为手段,以提升员工的道德素质、思想境界和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为本质。企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统一管理理念和协调目标,消除员工的沟通隔阂。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注重规则、制度和硬性任务分配、标准化控制的刚性管理模式不同,它强调组织的价值观及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及科学文化水平,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明确的柔性管理指向。它突出展现了柔性管理的人性化、内驱性特征,以人的思想观念等隐性知识为管理媒介,强调以人为本,具有人本性、情感性、精神性和过程性等柔性特征。以柔性管理模式来纵观二者可以发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许多相通之处,完全可以恰当地在经营管理中融汇在一起,两者在管理内容、管理目标及管理途径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柔性管理的特征。
(一)在管理目标方面,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都是通过激发职工的精神力量来提升管理的文化软实力。
在柔性管理时代,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员工全体整体素质及其价值理念。在这种背景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便是调动企业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以此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保证其将全部精力和才能投入到企业之中以使企业高效率运转并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同样也是强化达成共识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把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并引导每个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并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因而,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在机理和经济发展目标方面具有共同之处。尽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除了经济效率与社会价值之外,还有各种政治与社会目标,但在企业中,经济发展依然是其最本质的目标之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在企业中归根到底是一致的。
(二)在管理内容方面,两者具有共同的柔性管理内容。
广义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既包括对对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认识和情感以及宏观的理想信念教育,还包括企业文化的精神、经营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部分。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则是提倡企业职工忠于国家、对企业忠诚、强化企业归属感,而这些思想正是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主人翁意识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最集中的表现。总之,在管理的对象和建设内容方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复性和互相巩固性,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建设也是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重要基础和有力工具,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宏观原则。
(三)在管理途径方面,两者均强调人性化的软方法。
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过程都是作用于人的思想层面,大都强调情感的力量、人格的力量、理想的力量和信念的力量。通过这些力量的凝聚,营造良好的企业人际关系,形成组织合力来提高管理效率。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都高度尊重员工的人格和权利,调尊重人和关心人的原则,将员工是为管理的主体而非被管制的消极客体。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的途径
企业文化建设是组织进行全面整合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改革创新使其按照现代管理的内部规律和企业运行的市场规律来逐步构造和实现。既要梳理系统而科学的价值理念,也要汲取现代管理的新方法,采用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柔性管理为我们提供了融通二者的管理基础和理论模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具体途径来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
(一)以企业文化建设来助推政治思想工作。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出台新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先锋,在新政策、新措施实施之前搞好宣传引导工作,在和谐企业文化的要求下对企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发挥独特的作用。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经济效益的增长作为主要目标,在企业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构建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社会相协调的文化机制,充分发挥和谐管理文化的作用,使企业内部各要素协调发展。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以及对企业文化具有促进作用的各个要素,达到企业自身和谐,是和谐企业文化的核心和根本落脚点。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优化企业品质和形象,以塑造优秀品牌为导向,树立精品文化的意识,使得企业内外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合理安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立于政治、国家政策及企业利润的高度,能够发现和解决现行的企业文化体系中的问题与不足,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和关心,融入到企业和谐发展的环境中,做到既能够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又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潜能。从而在企业和员工形成和谐发展的关系,提升企业形象,营造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内部环境。
(二)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来加快企业文化的构建,通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支撑。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般能够从国家大局和组织集体出发,强调从宏观上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这就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治方向和价值保障。首先,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途径,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的人性化原则恰与之吻合,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培育独特的企业精神,塑造良好地员工形象和企业形象,从而保证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其次,我国企业建设的是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党和国家的政治方向,在经济领域使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结合起来,确保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三)确保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价值协同。
企业文化是从西方国家引入的一门较新的管理学科,其有些理论和经验并不适合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成功的经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将先进的思想政治文化注入企业文化的内涵中去,使企业产生积极的主流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通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培育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系统,它关系到企业对内、对外涉及人、文化和环境的各个方面,而思想政治工作在培育企业价值观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二,通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塑造企业精神,即以思想政治工作来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进而激发和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企业活力。具体来说,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塑造企业精神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使创新、变革,团结协作的企业精神深入职工内心深处;二是树立先进典型和榜样,通过模范的作用促使职工将企业精神付诸具体的管理实践;三是注重在实践过程提炼和发扬企业精神,使企业精神在知识竞赛及文娱活动等日常生活和企业生产经营构成中不断锤炼。
作者:乔颖单位:西华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