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国内经济 >

校园创新人才文化活动论文

一、创新人才的内涵

创新人才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创新素质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关键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创新意识是一种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人们面对未知问题和领域表现出强烈的、勇于尝试的欲望和冲动。从其构成来看,可将其按层次分为创新需要、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信念和创新理想等,具体体现在对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的意义的认识上。创新思维是指人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批判和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对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从中进一步找出新关联、探求新知识,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新观念、新方法的思维活动。具体表现为对事物能进行独立思考,勇于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破思维定势,善于从多角度中求解。创新能力是指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运用创新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发现和发明新事物的能力,是一个人在创新活动中所具有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和。从一定意义来说,人类历史的前进和发展,是一代又一代人通过不断的创新活动实现的。创新人格是指个体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推动创新进程、促进创新人才成长和促进创新成果的产生起引导作用的优良的理想、信念、意志、情感、情绪、道德等非智力素质的总和。“一个人虽然具有了创新能力,但若缺乏创造性人格,没有从事创造活动的积极性和愿望,自然也不会取得创造性成果。”[2]优秀的创新人格能够引导其选择正确的创新目标和价值取向,推动创新活动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培养。

二、校园文化活动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

良好的政治素质是创新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范和要求的重要保证。校园文化活动以其植根于深厚的大学文化之上,紧跟时代脉搏,结合地域特色和优秀民族文化,坚持育人导向功能,在其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影响人和教育人,对大学生能力的提高、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形成往往较课堂教学作用更为明显。这就要求在进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校园文化活动中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党和国家对创新人才的期望和要求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2、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良好的个性品质

积极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能为大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同时也为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优越的环境。通过环境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内化理解,同时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创新品质即“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稳定、乐观开朗的情绪情感,顽强果断、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正确认识自己,正确面对挫折、勇于开拓进取的可贵品质等个性品质”[3]。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20%依赖于智力因素,其余的80%则依赖于非智力因素。”[4]校园文化活动是根据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并且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既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又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提高,获得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

3、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创新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活动以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目的,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校园文化活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于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的路径

1、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理念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将活动目的与校园文化育人理念和活动特色结合起来,不能只顾活动目的,忽略学生的主体感受。在学生社团组织中,尊重社团干部和活动“带头人”在学生群体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其充分施展的空间。在此前提下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理念一是要尊重师生精神文化诉求的多样化。这就要求校园文化活动应富于变化,避免观念僵化,活动内容陈旧。二是要注重活动体现时代化,要及时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大趋势相结合,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三是注重活动科技化,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要与科技相结合,善于运用和借助高科技提高活动的观赏性、参与性和真实性。四是注重活动的通俗化,校园文化活动要以学生最熟悉、最易接受的形式和生动形象的风格,使枯燥乏味的理论入脑、入耳、入心,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认可并接受所倡导的理念和价值观念。

2、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

校园文化活动的核心问题是提倡一种什么样的校园精神,怎样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实现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显性和隐性塑造。要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的这一功能,使学生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真正有所收获,学校必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不断挖掘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一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渗透性教育,解决大学生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问题;二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内容要注重优秀传统道德的要求,依据一定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影响学生,以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能力。三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内容要积极充实创业教育等相关内容,一方面可以利用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业实体等组织创新校园文化活动,以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合作创业意识,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创业实体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3、拓宽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创新一是要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如牡丹江师范学院每年五月份的“国际文化艺术节”就是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缘优势,与俄国、韩国、日本及牡丹江市等周边不同类型的高校联合举办的集思想性、政治性、科技性、文化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国际化活动,这种方式创新了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为提升大学文化提供了新的有效的途径,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二是新形式的创新和尝试。网上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特殊形式,通过对网上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探索,拓宽交流平台,提升品位,强化特色,不断增强网上校园文化活动的生机和活力,不断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三是校企携手、校园文化活动与社区、军营等携手。积极探索校企携手的突破点和交点,在扩大校园文化规模的同时,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的社会化,加强同社区、军营和社会文艺团体的有效沟通,延伸校园文化活动的空间,为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创造良好的环境。

4、坚持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运行机制

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是以学生为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良好平台,但是目前校园文化活动往往比较零散和分散,同时活动数量过多,不便于运作和管理,因此对其进行项目化管理是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运行机制的有效举措。所谓项目化管理是指项目管理者为了实现其目标,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是以活动项目为单位,以培育品牌活动为契机,整合活动项目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从而达到优化配置。在项目申请阶段要明确项目类型、项目目标以及存在的风险和障碍,在审批阶段主要是把握好项目论证及项目完善两个环节,在执行阶段要确定项目负责人及各环节的分工和项目起止时间、准备项目完成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在项目控制阶段主要以项目的运行状况为基础,根据项目活动方案预测并分析项目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对活动项目的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最后在项目总结阶段,对项目过程及结果、项目管理组织者及参与者的工作进行评价。校园文化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既能合理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又能实现教师指导与学生自育的统一,促进了全员育人氛围的形成,整合了领导机制、运作机制及评估机制的功能,增强了校园文化活动效果,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水平。

作者:李小红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校园创新人才文化活动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gnjj/147678.html

    相关专题: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上一篇:简约商业空间设计论文
    下一篇:马列主义灌输理论的逻辑变迁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