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消毒规范要求,做好消毒工作,包括每24h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清洁,在进入无菌手术室,应于术前半小时进行循环紫外线消毒工作,且要求术中每间隔15min进行一次紫外线消毒工作,直至手术结束。术中尽量保证工作人员的安静,减少流动,手术结束后应对手术间物品进行整理,并做好严格的查对,采用消毒液对手术台以及手术地面进行清洁打扫。每天至少应有1h的开窗通风时间,每晚使用消毒液擦拭手术间的无影灯以及台面,并采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进行1h的消毒。每间隔3~6个月有必要清洗一次空气消毒机过滤器,每间隔30d应擦拭紫外线灯管,对紫外线灯管的强度情况进行检查,若灯管强度下降,应立即更换。组织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打扫,每30d进行一次物表培养以及空气培养。选择耐湿以及耐高温的压力蒸汽锅,选择环氧乙烷对耐热以及耐湿性不良物品进行杀菌。若器械疑为污染或过期,必须经过消毒才能投入使用。在使用一次性物品前,必须注意观察物品的密封性以及核对产品信息,若有任何问题应禁止使用。在放置一次性物品时,可将其放置到高于地面20~25cm,远离墙面5~10cm,天花板下50cm的专用柜子内,保持房间的湿度、温度合适以及柜子的干燥整洁,并做好定期的消毒清理工作。
1管理医疗废物
手术室的医疗废物较多,包括感染的、药物的、病理的,在处理时,应做好具体的分类,采用黄色的的专用塑料袋收纳废物,将刀片、针头等比较锐利的废物放入到利器盒中,若废物装满3/4时,即可封袋。由专门的废物处理人员对废物进行集中回收以及处理,若暂时不能回收的医疗废物,暂存时间不能超过2d。指标观察:记录分析护理满意情况、不同切口发生感染情况、手术前后的手菌落数、空气菌落数,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72例患者中,非常满意29例,比较满意30例,不满意13例,满意率为81.9%,护理后,非常满意42例,比较满意30例,不满意0例,满意率为100.0%,护理后满意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护理前后切口感染率:护理前,Ⅰ类切口感染率为7.3%(3/41),Ⅱ类切口感染率为11.5%(3/26),Ⅲ类切口感染率为40.0%(2/5),护理后,无感染发生,比较两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P<0.05比较差异显著。
2.3比较护理前后的手菌落数以及空气菌落数: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手菌落数以及空气菌落数,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术前患者空气菌落数比较无明显差异,手术后,护理后患者的空气菌落数以及手菌落数明显下降,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是抢救患者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与患者生命健康恢复密切相关。随着当前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临床手术适应证不断增多,为更好治疗患者,越来越多手术方式开始应用到临床治疗中。为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科室要求手术室应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减少手术室感染[1]。手术室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空气感染、手术操作不规范、手术室环境未严格做到无菌要求。术前医务人员的清洁消毒工作不到位,将大量病原菌带到无菌手术室。空气中的尘埃等会携带病原微生物,当其落到器械,或直接落到手术切口,极易发生感染。在进行一些大型手术时,大量的流动人员,携带的病原菌增生,导致感染发生率增加。术后未完全做好术后器械、术后物品以及手术物品的消毒清洁工作。术后医院废物处理工作,未完全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均可能导致感染发生[2]。因此手术室实施护理管理工作时,首先应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防控感染的意识,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学习相关感染方面知识以及感染防控方面的规章制度,必须保证手术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必须认真按照规范要求对医手术室进行清洁消毒[3]。手术后,必须严格督促医护人员,做好器械的清洁消毒工作以及废弃物处理工作,保证手术中用品的安全无菌[4]。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实施护理后,护理满意率、切口感染率以及手落菌数以及空气落菌数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为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率,手术室有必要加强护理管理,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严格按照感染防控规范要求从事工作,有利于减少感染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秀敏 单位:农安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