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形义结合、方便入门
在第一册的一开篇,分别附有北京语音表、词类简称表和汉语元音、辅音发音指引说明,书后则附有生词表,方便读者的查阅和检索。各个汉语的元音、辅音教学分别编排在头十课内进行。每课中都有相关的语音、语调注释,并附有汉字的基本书写笔划,课后练习以语音为主。廿十一个汉语声母教学顺序,基本上是依照发音的部位,分为唇音、齿音和舌音,其中舌音又分为舌尖音、舌根音和舌面音;同时,又依据发声时气流阻碍的方式,将上述各部位的声母再细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再根据声带是否振动,分为清音和浊音;以及根据气流的强弱,再细分为送气和不送气音等①。韵母的教学基本上按照传统上-“四呼”-②来分类,即把所有的韵母根据其发音时的口形特点,而分成“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四种,按照由单韵母到双韵母的顺序来进行教学。“开口呼”中包括了全部七个单韵母,用于指那些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ü的韵母。如同声母的教学一样,主要也是依从发音的部位,即舌位的高低、前后以及唇形的开合形状来划分进行,但此书的单韵母教学中省略了[ê]音。根据双韵母的发音原理以及韵头或者韵腹在韵母结构中的位置,其他三类双韵母分别分为前响复元音韵母、后响复元音韵母和中响复元音韵母③,当中包括了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在教授这些复元音韵母的时间顺序上,本书是先教“开口呼”中的复元音韵母,然后教“合口呼”韵母,最后才教“齐齿呼”韵母,其中亦混合地教授了前后鼻音韵母,但是却省略了[üe]、[ün]和[üan]三个鼻音韵母。这样地安排教学顺序,对于学生们正确科学地掌握发双元音时舌位的滑动和唇形变化是有帮助的。在学习声母和韵母的同时,课本还在每课中灌输一点有关汉语声调的知识,例如,四声、轻声和变调等,课后附有相关适量的发音和辨音练习。另外,在汉字的教学上,亦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们知道汉字的书写笔划规则,并在每课课后布置不超过十个汉字的书法练习,从声、形、义三个方面同时引导学生们入门,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对于零起点的成人学生来说,难度适中,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二、情景句型结合、简单实用
由第十一课开始,下至第二册结束时的共四十课的学习中,重点转向以句型教学为主,结合日常生活情景教授语法重点,辅之于简短易懂的对话课文。与此同时,增加每课的单词量和汉字书写作业量,以迅速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外国人学汉语,按照赵金铭的观点④,掌握汉语语法是个生成过程,也就是按照一个句式造出许多的句子来,这是一个由意义到形式的过程。即他们要先把所接收到的汉语音符转变为他们自身的母语之后,才能听懂和明白句子的意思,这也是母语习得和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最大区别。因此,针对外国人习得汉语的行为过程讲授语法,要注重意义,并往往从意义出发,用分析和组装的方法来教。第一和第二册课本中所教授的语法点,都是汉语句型中最基本、也是最为常见的句式,使用的频率相当高,当中又以单句为主。我们不妨把这些内容和邢志群⑤所归纳和建议的初、中级句法教学顺序表作一个比较。显而易见,邢志群所概括的语法教学顺序表中,有的项目在两个级别中是有重复的,当中涉及的应该是难度的问题。例如,名词词组、疑问句、否定句和补语结构等。这里只是想展示一下学习汉语初、中级学生应该涉及的语法范围,而表中所列出的教材比对也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对应检查,应该是不完整的。如前所述,第一册和第二册中所教授的句型几乎全部是简单句,因为教授的对象为零起点的葡籍学生,尚未涉及到复合句的范畴;因此表中第12和第22项的内容并没有包括在内。而其他的内容基本上都有涉及,但程度是相当浅显的,且有部分语法点内容是在两个级别中交错重叠地来进行教授。但是,两册书中有个别的语法点,如能愿动词、动词和形容词重叠、比较句等,却在表1中找不到对应的位置,或许是名称叫法不同所致。若就整套《汉语教程》的全部语法内容而言,此两册书中未有包括的语法点,应该会出现在后续的课本中,不会担心出现缺失的情况。而且,单就已编排的文法内容而言,此两册书的文法标准,已基本上达至国家汉办所公布之通用课程大纲中常用汉语语法项目分级表的一至三级,其中有些更涉及到四级水平的要求⑥。总体来说,头两册书文法内容的编排,是符合初级句法教学简单实用、趣味性强的特点。所设置的语用情况均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衣食住行、亲朋好友到工作旅行等,都是他们所熟悉的话题。因此,对于句型的掌握是很有帮助的,虽然当中的文化元素含量不够多。
三、以学词为先、难度相宜
汉字的学习是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其实,在掌握了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之后,还应有大量的词汇作基础,尤其应该掌握常用词的不同义项及其功能和用法,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学会汉语,语法也才管用,这是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唯一实体,语法也只有依托词汇才得以存在”⑦。但是汉字的教学一直是许多外国学生学习的难点,因为汉字写的是笔划,而西方语言包括葡语写的是拼音,两者字形截然不同。究竟如何帮助外国学生们学好汉字,在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中,一直存在有“学字教学”或是“学词教学”之争⑧。前者强调学字的笔划构造为先,以认字为主;而后者则强调先听懂明白字的含义,搞清楚功能用法为要。前面的训练方法以阅读为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而后者则以听说训练为主,对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鉴于本两册书的教学对象均为初学者,且教学的目的又以口语为目标。因此,采用学词的方法较为适宜,而本书的编者亦恰恰选择了后者来编排。就所学的词汇量而言,两册书的总词量约为850个,其中:第一册433个;第二册417个。当中涉及到了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和词组等,分列如表2所示。应该指出,这只是一个很粗略的统计,无法分辩出所编词汇是否是高频率用词,仅仅依据课本后所附的生词表来区分其词性,其中词组部分的字包括一些常用的词组、专有名词和感叹词等。但两册书的生词总量和国家汉办所公布的《汉语词汇等级大纲》中所列出的常用汉字字数800个相近。当中又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以及数/量词为多,且大多是关于日常人们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指称、替代、语气、时间、节气和常见的动作等。因此,可以推断这些词汇属于基本词汇⑨,为使用者所共同理解,并能反映出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且这个生词量对于初学者来说,亦是恰当和适合的。至于该两册书课后练习的编排,也可见编者的悉心揣摩。全部练习均按照语音、单词、词组、句子的轴线来铺排,而练习的难度亦依从由浅入深、螺旋式的方式来递进,题型和题量也是如此。语音朗读练习,由第一册开始一直延续到第二册末,而练习的方式则由最初单纯的音标和声调朗读过渡到中文词组或词语的辩读,这是一个辩认和熟悉生字的过程,可以同时把音、形、义三者记住。应该补充指出的是,表2中并未包括每课单词总量的统计。事实上,这个也是逐渐增加的。在最初的语音阶段,每课的生词量约为5-10个字,练习以语音语调为主。第十课以后开始进入句型教学,每课的生词量则由15个字,逐渐增加到第50课的30多个字;包括笔划书写的练习,亦由最初的5个字增加到20多个字,主要是为了帮助学习者迅速地积累词汇量。至于句型方面的练习,两册书中所设计的题型大致相同,只是句子的长度逐渐加长,替换、扩展以及改写部分的数量逐渐增加而已。这个逐渐增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倍数量的增加。由此可以推断,到完成此后全册共八本书的学习内容之后,学习者的汉语表达能力应该是可以达到本系列教程最初设计时中等中文水平的要求。但是,第一和第二册中并没有包括篇章的阅读训练,全部50课,尤其是后40课的课文,全部是对话的形式,这方面的训练相信会在后续的课本中涉及。综上所述,《汉语教程第一册》和《汉语教程第二册》的设计和编排主要依从了功能教学法的原则,以口语交际为目的,并注重语音、结构、语义和功能相结合的教学方法⑩。而在教学内容和训练方式上,则严格遵从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的原则,题量适中、难度恰当。虽然此教材的版面设计没有任何的插图,看起来相当单调,亦没有配备相应的听力和视频练习,相信这显然是受当时的条件限制所致。但此教材最为难得之处是,所有的单词和语法点,均配有英、葡文的注释,这是相当费时和费力的工作,在当时澳门回归前如此紧迫的情形下完成此教程的编纂,可以看出两位编者的功力及他们所倾注的心血。对于当时零起点的土生葡裔或在澳的葡国人来说,不失为一套相当实用和有效的汉语口语速程课本。即使在外语教学手段和设备齐全多样的今天,此教材仍然具有保留和使用的价值。若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一定的更新和修改的话,相信对推动汉语作为第二外语在澳门的教学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赖健萍 单位:澳门高美士中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