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内控管理是当前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国际通用的企业风险管理工具是基于COSO框架的企业内控体系,我国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立足于企业的自身特点,采用何种模式将上述框架和规范要求落到实处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方威视有显著的国际化、集团化特征,笔者提出的“X+”建设模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进行试用和评价,取得了一定成果。
关键词:国际化;企业内控;COSO框架;“X+”模式;探索
经过多年“走出去”的发展,同方威视的产品已经销售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也在国外布局了若干生产基地和销售公司;其中智能安检业务发展迅猛,产生了多种关联交易方式,亟需使用管理工具加强风险控制。当前,国际通用的企业风险管理工具是基于COSO框架的企业内控体系。经过研究本次探索,作者提出了使用“X+”内控建设模式,经过6个月的梳理搭建、测试和评审,验证了该模式的适用性,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一、“X+”内控建设模式的提出
“X+”模式,是依据企业国际化、集团化的发展而设计,目的是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因符合发展特点而顺畅开展。其中“X”代表企业总部及各业务本部和分子公司统一和通用的管理流程。公司经营管理一般分为三层:一是战略活动,二是核心业务活动,三是辅助性活动。一般来看,战略活动和辅助性活动是以公司层面为主,各本部及分子公司需要按照总部的规定执行。这类流程为通用流程,由总部负责构建。“+”代表不同本部或分子公司自身特点的流程,也就是业务活动层面的流程。企业业务种类多、部门多,不可能用统一的流程来指导各业务、各部门、分子公司的具体工作,需要对自身的业务量身定做,建立符合自己特点的核心业务流程;另外,为了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贯彻集团的战略要求,各单位之间的协同非常重要,与之相应的管理控制也需配套进行权衡与调整。
二、新模式在内控建设中试行的效果
1.统一流程模板
在内控体系建设梳理过程中,发现企业内部存在两种流程形式:一是传统的工作流程,二是内控流程。产生一个工作有多种规定的情况,给员工造成疑惑,影响工作效率。传统的工作流程是“流程图+工作标准”的形式,内控流程是“流程图+RCD(风险控制文档)”的形式。传统的工作流程注重体现的是工作的操作规范和标准要求,而内控流程体现的是流程的风险和关键的控制点。管理的侧重点不一样,但都是基于实际业务的设置,因此提出“流程图+RCD文档+工作标准”流程模板,将二者有机结合统一板式。
2.培养人员的能力
内控工作不是某一部门或者内控岗位的工作,是全员参与的内控,也是要融入每个层面、工作环节中的,因此需要全体员工了解内控,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融入风险意识。在智能业务内控体系建设工作伊始,通过内控理论知识和实务的培训,使员工对内控有了初步的认识。经过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调研、反复沟通,业务人员实际参与流程的梳理、风险的辨识等工作环节,也不断加深了员工对内控的理解和提高了内控的实操能力。
3.“X+”模式的适宜性
结合其业务特点和管理关注点,梳理重构30个本部流程,覆盖了从市场、销售、合同签订、采购、招标、项目执行到售后服务全价值链条的核心业务,并评价设置风控点,强化本部自身管理、控制风险。另外,总部与之对接的部分流程,以及其他条线部门关联流程,也都进行调整,使之与现有体系有机接入以图良好运行。通过上述工作,也可完善公司整体的内控体系,提高总部对整体业务的控制力。新内控体系建设完成后,首先组织测试评审,然后请外部审计机构进行评价,验证了“X+”模式基本达到了设计目的,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内控体系,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智能本部的指导性强、易操作的内控流程,有较好的适宜性,并可纳入2016年内控测评范围,具有充分的适宜性。“X+”模式不仅避免了重复建流程的情况,而且与总部管理形成了闭环的接口实现统一。公司其他本部和海内外分子公司也可以运用该模式的理念,构建内控体系。
三、内控体系新模式的推广要点
企业的国际化、集团化、品牌化战略也对总部的职能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相关研究资料表明,企业集团化过程中会存在三种情况:业务单元不愿意被管;职能人员能力不足、意识缺乏,管不了;缺乏集团化筹划的对话机制,没有信息来源,产生不了想法。解决上述问题有三个方向:增强各业务单元协同的大局意识;职能人员学业务、懂业务,有能力提供增值服务;建立业务与职能的沟通机制,保证信息的畅通。当前各企业集团化过程中重视有视觉感的“硬件”建设,而轻视“软实力”,造成效率低下,费时费力,很难实现预期目标。威视海内外制造基地和销售公司的初步设立属于“硬件”建设,更重要的“软件”建设,如各区域公司、业务单元的发展程度和运营模式不一样,造成管理方式和管理重点的不同,不能照搬以前约定俗成的管理模式一刀切。作为公司“软实力”的内控体系需要及时跟上国际化、集团化的步伐,及时结合业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并有序建立。
1.观念先行
许多企业建立了内控体系,但收效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各方面在观念上对内控不了解,甚至抵触。研究集团化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建设运行企业内部的控制体系,不仅仅是外部要求,更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内部需求。以风险防范为出发点,覆盖了企业经营的全部核心要素,内部环境、主要活动和管控方法。内控不是一个部门的事,也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是管理层到员工层全员参与的工作,因此需要观念先行,转变思想,加强风险意识,将内控的理念渗透到实际业务工作中,推广“全员内控”的概念,才能真正将内控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充分发挥内控的作用。同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强内控体系宣贯,适当确保各层级的参与度,使大家在工作中加深对内控的理解和认识。
2.统一要求
公司在推广内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无论从公司层面还是业务层面,都应该运用统一的技术标准。技术标准的统一化是以《企业内控控制基本规范》为理论基础;以风险为导向,明确主要业务领域、识别常见风险点、制定关键控制活动并落实至岗;内控固化的表现形式以权限分配表、流程图、控制矩阵、工作标准作为内控体系的载体。同时,统一的内控建设也需结合内控评价、体系的维护机制,建立一体化的内控体系动态运行完善机制。
3.逐步推进
构建“X+”的内控体系模式,就是由上至下、层层推进的方式。今年以智能本部为试点,未来内控建设工作其他本部和海内外子公司复制推广,建立全范围的内控体系。公司的海内外分子公司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公司性质多样化等特点,内控体系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需要因地制宜,对各分子公司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来构建内控体系。
4.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是公司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信息。就内部信息传递而言,真实完整的经营数据及其有序的传递与沟通是提高管理与经营效率,正确辅助战略决策所必需的。公司需要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尤其是海外公司的逐步发展和壮大,更多是通过信息传递的方式,才能获取对海外公司的运行情况,如果没有完善合理的信息沟通机制,对海外公司的管控力就会越来越弱。
5.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对内控控制活动实施过程监督和评价,也是公司总部对各本部、分子公司管控的主要手段。通过每年的内控测评工作,梳理存在的问题并主动实现自我改进和完善,保证各项经营活动与流程的有效性和适当性,发现经营管理中的短板,提高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兴华.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J].中国石油企业,2012,(4):68-69.
[2]胡敏.浅议集团化管理模式下的内部控制体系——久事公司内控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综合经济,2004,(6):78-79.
作者:陈侃 单位: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