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连续纳入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行择期手术成人患者208例相关资料。以2012年10月(包括10月)以前的1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1例,女61例;年龄18~68岁,平均(39.59±6.39)岁;普外科手术44例,外科专科手术40例,妇科手术28例。以2012年10月以后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18~67岁,平均(38.42±7.12)岁;普外科手术37例,外科专科手术31例,妇科手术2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手术室有护理人员共22名,手术室10间。
1.2研究方法
我院自2011年10月以来开始计划开展责任小组制度,2012年正式开展该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室护理模式,研究组开展责任小组制度。通过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护理记录,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满意度调查、不良事件统计,以评估流程责任小组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水平质量的影响情况。
1.3护理方法
2012年10月前(包括10月),按照传统手术室护理模式,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手术护理,包括术前营养支持、健康教育和术前访视;术中保持体温、维持适当体位和生理指标监护;术后生理指标监护和康复训练。2012年10月后,由手术室中22名护理人员成立3个责任小组,每个责任小组负责3~4间手术室。责任小组应明确责任,并将各项工作分配到人,同时,应在责任小组外设置质控小组,对责任小组的流程护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1.3.1护理人员
在每个责任小组中,参考医生负责制度,实行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护理员4层管理模式。①组长:已取得护师资格,在手术室工作10年以上,有管理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教学能力,在该小组进行监督管理协调工作,8h在岗,24h负责。②责任护士:已取得护师资格,在手术室工作5年以上,在该小组中对小组负责患者实施全程护理,负责有创操作,8h在岗,24h负责。③辅助护士:负责无创技术操作、基础护理。④护理员:负责生活护理。另设手术室访视护士,负责整个手术室各项访视护理工作。
1.3.2护理流程
手术流程管理分为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护理3个阶段,根据不同病种规范流程管理。①术前访视:由专门设立的访视护士完成,访视在术前1d下午进行,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查阅病例和术前检查结果,做好与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建立和沟通。了解患者对手术的知情情况和认识,若患者对手术存在有较严重的恐惧或焦虑情绪则需要及时进行开导,并积极联系医生向患者解释手术情况和安全性,让患者充分了解手术内容和效果,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术前由责任组长主持术前讨论,由访视护士汇报患者情况,确定个体护理方案及护理人员的具体工作。②术中护理:由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操作,一方面实时监控患者体征避免出现体位损伤、体温过低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情况,若出现状况及时进行处理或通知医生。另一方面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熟悉手术流程和配合要点。③术后护理与随访:主要由辅助护士和护理员负责,随访由访视护士负责。流程按病种及《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5]以及《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3]相关文件进行。
1.4评价方法
护理质量评价由我院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结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5],根据医院制订的基础护理质量标准规范在护理模式运行中后期进行统一评估,包括基础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护理服务性、患者反应性、手术室管理、三基考核10个方面,每部分10分,共100分。患者满意度情况,通过采用自拟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获得相关资料,由患者自主填写;通过同行满意度调查表,分别由配合医生自主填写;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与同行满意度调查表为一套表,各有10项,每个选项分为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5个等级,分别为5、4、3、2、1分,总共100分。本次发放共发放问卷300套(包括),回收有效问卷208套,有效回收率为69.33%。通过研究期间手术室统计护理事故并结合6个月后投诉情况,对该研究期间的护理过程不良事件进行评估。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质量比较,在基础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护理服务性、手术室管理、三基考核9个方面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2.2满意度调查情况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医生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
研究组护理缺陷事件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被投诉事件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提倡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满意为宗旨”,以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提高医疗服务反应性为切入口,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开展人性化、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不断探索和实践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方法[6-7]。传统上,手术室通常以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作为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服务责任人,为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和操作负责。在长久的时间中,发现这样的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护理阶段不清晰,护理内容项目流程实施不规范;负责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大;护理质量无法保证,参差不齐;缺少护理服务的信息反馈渠道[8-10]。责任小组护理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模式,其特点是以患者为中心,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护理[11]。责任小组护理核心内容为护理流程,其特点是采用责任制,24h对患者负责[12-13]。责任小组护理模式重点强调:①护士的责任和义务是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而不仅仅是提供护理服务,重视护理人员评估、诊断和计划的能力,这一点体现在本次研究中安排的术前晨间会议[14];②重视医患关系、医务人员的关系的重新整合,注重提高信息沟通效率。也就是说,在责任小组护理中,更加强调护理人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在进一步明确个人的职责的情况下,更加强团队的合作,密切医疗团队的联系[15-19]。在本研究中,在护理质量评估结果中发现,在基础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护理服务性、手术室管理、三基考核9个方面研究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这体现了流程责任护理在手术护理质量方面的积极意义。
前文已经提到,流程责任小组护理是一种需要全程对患者负责、责任具体到人的护理方式,在这一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更明确自己的位置和作用,进而可以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发挥更加主动的作用。如专职访视护理人员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提高术前、术后健康教育、心理教育的服务质量,由于其专门负责该部分工作,能够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所以从整体上而言,流程责任小组护理从根本上起到了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积极性的作用。同时,考虑到现在的医疗环境,本研究显示,流程责任小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亦提高医生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另外,手术过程中手术室各人员是相对忙碌的,责任小组护理在管理各自的手术室时,要注意手术室之间的协调,注重资源的合理分配。通过四级制度的建立,护理人员的带教和教学贯穿整个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及解决护理过程中的急重疑难事件的能力。在本研究中,研究组发生护理缺陷事件1例,少于对照组护理缺陷事件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被投诉事件2例,少于对照组被投诉事件5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未见显著差异,但单纯从数值上来看,研究组投诉事件和护理缺陷事件的绝对数是降低的,而未见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样本量较小所致。笔者认为,流程责任小组护理模式也能对三基考核部分,产生重要的影响。今后,应该注重手术室的病种及手术流程的规范化和简化,并在奖惩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其责任制的特点。
综上所述,流程责任小组能够提高我院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特别是提高在基础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护理服务性、病区管理、三基考核等方面的评估,并且能够提高患者及协作医生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缺陷事件和被投诉事件,能够全面显著提升手术室护理服务水平。
作者:何红 占晓兰 单位:海南省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