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山西省祁县为例,从全县域空间视角对村庄分布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规划与建设导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置共享等因素,提出了村庄整理方案,对县域村庄整理方法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村庄整理,规划建设,基础设施
1祁县概况
祁县地处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端,太岳山北麓,汾河中游东岸。2014年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2.48万人。县域总面积854km2,平面轮廓呈东南至西北长条状。境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为阶梯形地貌。依据海拔高度从高到低分为中低山基岩区、黄土丘陵台地区和平川区,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46.56%,12.40%,41.04%。1.1镇村情况及空间分类祁县下辖6镇2乡160个行政村,昭馀镇(县城驻地)、东观镇、城赵镇、贾令镇、西六支乡地处平原,古县镇、峪口乡兼有平原、丘陵、山区,来远镇地处山区。县域村庄平均人口为1405人,远高于山西省851人的平均水平。依据祁县行政村与县城、所在乡镇驻地现状建成区空间关系进行分类(见表1)。1.2村庄特征1)村庄人口分布与县域地形、交通间极强的对应关系。县域人口空间分布,山区、丘陵少,平川多。呈现平川乡镇集聚,108国道沿线高度集聚,南部丘陵、山区乡镇人口稀少的特点。县域村庄规模普遍偏大,平川大,山区丘陵小。全县160个行政村,村庄人口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17个,全部位于平川地区;2000人~3000人的村庄18个;1000人~2000人的村庄50个;500人~1000人的村庄36个;500人以下的村庄39个,其中31个位于丘陵山区。县域人口增长变化,山区丘陵大、平川小。通过“五普”“六普”结果比较分析,昭馀镇人口增加了35%以上,占全县人口的比重上升了近8%,是全县唯一人口规模扩大的乡镇。其余各乡镇人口以及占比下降(见图1),从空间上来看,108国道沿线乡镇人口减少较缓慢,其他乡镇人口减少幅度随着与交通干线距离的增加明显增大,充分体现出108国道在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集聚力。2)县域村庄空间连片积聚发展趋势明显。3)县域村庄发展导向不明,存在较多制约。
2县域村庄整理构想
2.1县域村庄整理的意义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在县域内打破乡镇行政界线的束缚、对村庄进行以空间界定为导向的分类整理,让每个村庄明确未来发展空间要求与定位,也为县域资源配置、资金投放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编制提供有效依据。2.2县域村庄整理方案1)划定县域城镇空间增长边界,明确城镇村空间关系。按照城乡一体化规划确定的2030年城镇用地空间发展界限,确定县城、乡镇驻地规划建设空间增长边界,纳入增长边界的定为城中村,其规划建设、设施配置须纳入县城统一规划管理。确定34个行政村为城中村或镇中村,其中新纳入8个(见表2)。2)以基础设施向外辐射连片共享为目标,划定可共享城边村。随着城镇用地的拓展,其周边的一些村庄虽处于城镇空间增长边界之外,但距离城镇较近,是城镇核心引力高度辐射区域。对该类村庄应将城镇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向其辐射。该类村庄可独立规划建设,但须在公共服务、市政公用设施方面与就近城镇高度协调。依据村庄与城镇空间增长边界距离关系,划定18个村为城边村或镇边村(见表3)。3)以构建连片村圈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结合祁县村落多处多村高聚集特征,对于高度聚集且远离城镇辐射区域的村庄,积极构建连片村圈,将几个村合并进行连片村庄规划,在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方面连片共建共享、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作为服务周边的区域小中心。依据聚集特点,划定13个连片村圈(见表4).4)保护独立行政村传承延续,不人为拆迁撤并。未纳入上述三种类型的村庄,确定为独立行政村。充分考虑村庄文化传承等因素,不拘泥于村庄大小、人口多少、所处区域优劣而进行撤并。这类村庄应进行独立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交通便捷率。对于丘陵山区的村庄应鼓励多元资本投入,在不增加建设用地的前提下,探索乡建模式。该类村庄共计78个(见表5)。2.3祁县村庄整理结果祁县村庄整理结果见表6.
3结语
村庄规划整理是针对祁县县域村庄实际提出的针对性策略,能够有效指导县域内村庄发展,同时能够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最大限度区域共享、避免资源浪费。本文以《祁县总体规划》确定的2030年为时间节点进行了县域村庄整理的探讨,但必须认识到,城镇与村庄空间关系是动态变化的,村庄整理也应动态调整。
参考文献:
[1]郁海文,陈晨,赵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4(2):77-78.
[2]程俊虎.祁县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2013—2030)[Z].
[3]王兴平.面向社会发展的城乡规划:规划转型的方向[J].城市规划,2015(1):138-139.
作者:邵丽峰 程俊虎 单位: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