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笔画的艺术特点与动画创作的联系
如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清王翚等的《康熙出巡图》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描写性,而且极富诗意。动画造型具有简练、概括、符号化、夸张变形等特征,动画的造型线条要求做到准、挺、匀、活。所谓“准”就是对描绘对象形态的表达要准确到位,不能走形。“挺”就是每根线要肯定有力,不得偏离结构,不能有虚线或双勾线。“匀”就是线条必须匀称,用笔一致,以达到每个画面线条统一。“活”就是用笔要流畅、圆滑,线条要有生气,要表达出所画形象的神情和美感,这与工笔画“取形得神,以线立形,以形达意”的艺术形式和特点不谋而合。正因为二者有着相辅相成的联系和交融,在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的老一辈动画艺术家的耕耘下,中国动画造就了上世纪50-80年代的辉煌成就。
二、我国动画在艺术价值方面止步不前的原因
上世纪50-80年代,《大闹天宫》《骄傲的将军》《金猴降妖》《哪咤闹海》《三个和尚》《九色鹿》等都是传统工笔画元素成功应用的经典动画片,也在国际上获得了诸多的荣誉。这些经典将传统工笔画的线条、色彩、构图,以及传统中国画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题材元素应用得灵活生动,既符合动画片的造型要求,使其具有强烈的东方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它们传承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国家政策的推动扶持下,2011年我国动画产量超过26万分钟,位居世界第一位,但无论在制作水平还是艺术价值方面都与曾经的辉煌相去甚远,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现在大多数的动画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艺术修养不够高,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掌握不够全面和深入,虽然创作中应用了一些传统文化元素,但也只是照猫画虎,只得其表。二是当前的动画从业人员以80后、90后为主,这两代人受美、日等国的动漫文化影响很深,因此他们创作的动漫风格与日美相似,缺少本土文化内涵和民族特性。三是创作者过于依赖和强调高科技数字媒体技术,对基础造型的基本功掌握得不够扎实,导致所塑造出来的动漫形象美感不足。四是创作者虽然在动画的创作中加入了较多的中国画的元素应用,但动漫局限于水墨动画范畴,多是高山流水、小荷游鱼、蜻蜓点水等,内容略显空洞,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对现代中国画的艺术元素深入发掘应用。
三、应用现代工笔画元素进行动画创作分析
盛世丹青看工笔,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经一度边缘化的工笔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艺术家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正是由于20世纪40年代,科幻小说里对电子书的设想,让数字时代的到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也在某些方面让读者受益。数字科技让人们渐渐熟悉并习惯购买及阅读数字出版物。众所周知,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高科技的大力普及,电子阅读、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等,使得电子书的呼声日渐升高。甚至有相关方面的专家预言:电子书将取代传统纸质书籍的地位,并致使纸质书的消失。虽然作为个人对这样的言论并不能完全认同,但无可厚非的是,电子书确实存在着许多属于这个数字时代的优势。如:内容形式丰富灵活,对纸张的环保,出色的快速检索及查询,以及成本低廉、便于编辑、易于储存等诸多非常有利的特点。因此,对于购买书籍的大众而言,他们会认为电子文本不仅方便阅读,还省力省钱、节约空间。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纸质书籍作为传统的存在形式,一直在纸张的环保和传播方式等方面受到许多争议和限制。再加上书籍设计发展到今天,特别是近年来对外在设计的过度包装,让纸质书籍设计本身,脱离了文本的内容,一味选用高级昂贵的装帧材质和精细复杂的工艺。这样不仅加剧了对纸质材料的过度浪费,破坏了绿色环保的理念,还致使整个书籍的“设计”没有了主题和阅读功能,从而使纸质书失去了书籍存在的本质意义,反倒为电子书带去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在新时代数字出版占据极大优势的背景下,为纸质书籍设计的前进和发展探索出可行的道路是势在必行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电子书也不会例外。一电子书的不利因素及影响网络和科技的普及,让阅读不再仅限于对纸质的阅读。拥有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已经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的使用。除了通过电脑能够在网络中阅读到大量的在线即时的电子文本以外,手机、平板电脑及许多带有阅读功能的电子设备均能为读者提供一定的阅读需要。因为电子书与纸质书相比,其实除了传播媒介不同以外,其传播目的还是相同的。但究其众多的有利因素,我们同样能看到电子文本的一些缺陷,分析如下:1阅读内容不精致电子书与纸质书籍一样,都是为了知识文化的传播。并且都会有文字、图像、色彩、版式这四种基本元素的运用。虽然,现代阅读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但并不代表适应时代的电子书就占有绝对的优势。电子书是数字时代的产物,所以拥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快速。但正是因为快速,反而会导致在内容选择上的粗略。这就容易致使电子文本的内容,缺乏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没有办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阅读的不精会造成社会文化消极下沉,审美标准也会不断降低。长此以往,对读者求知意趣的阅读初衷产生不良的影响。2使用人群的限制电子书的成本虽低廉,但针对的使用人群有限,它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群的需求。特别是在那些经济发展滞后的偏远贫困地区,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电子产品对于他们而言只是生活中的奢侈品,根本消费不起,所以也很难享受到电子书带来的便利。相对而言,纸质书的成本更低,获得的渠道和方式也更为容易。3长期阅读对身体的危害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和阅读不只是发生在校园里的行为,伴随着漫长的人生路,每个人都有很多东西需要去了解和学习,这就需要自己通过各类书籍去获得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电子书籍作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其诞生是必然的趋势。阅读是一个长时间的体验过程,但电子产品的辐射危害甚大,会给眼睛及身体带来伤害。所以,如果长时间依赖使用电子产品进行阅读,虽看似便捷,却得不偿失。二纸质书籍的优势与新契机纸质书较电子书而言,在内容选择上,由于印刷出版的审核机制更为严格,因此对于内容的把关也较为细致;在使用人群的范围上也更加宽泛;虽然长时间的阅读同样会影响眼睛和身体,但危害并不大。目前,书籍设计处在一个出版方式变革的时代。正因如此,为传统的纸质书籍寻找新形势下的设计策略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关于现代纸质书籍设计的的发展方向,朱赢椿先生在他《谈谈数字时代的纸质书籍设计》一文中,分析了大概两种:“一是朝更具特色、彰显个性,设计感强并有更强保存价值的方向发展;一是把书做给那些热爱纸质图书、对纸质图书有传统情结的读者,弱化花哨鲜亮的外在形式,重视书籍本身的精神内涵。”1文本内容与设计风格的契合通常美的纸质书籍设计,不仅仅只是视觉上的赏心悦目,更多的是因为设计作者在设计的过程中,把设计理念与纸质文本的内容恰如其分地融合到一体,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契合,使得纸质文本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与阐述。这也就是为什么朱赢椿先生会说“设计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外在打扮,更是一种内在传达”。要把书籍设计做好,当然需要充实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同上述提到的,对文本内容的充分认识是做好设计的前提,深入了解和消化文本内容的文化氛围后,选择合适的设计语言进行表达,这样对纸质书籍文本的诠释能使设计更有说服力。同时,也避免了纸质的浪费,起到环保的作用。2书籍设计是一个综合的设计过程书籍设计之所以与装帧区别开来,就是因为“书籍设计”的概念更为宽泛:书籍设计是指从书籍的文稿到编排出版的整个过程,也是完成从书籍形式的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过程。虽说纸质书籍设计被归入到平面设计一类,但大家都清楚的认识到,纸质书实际上是立体的形态。如果单纯的把书籍设计的思维想法停留在封面或版式上,就会忽视掉纸质书本身能带给设计作者的一些美妙特别的细节。同样的,纸质书籍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整体的设计过程,包括:开本大小、装帧形式、封面设计、板式编排、内页设计、纸张选择等。3运用纸的“表情”为现代书籍设计寻找新契机纸质书籍设计所使用的主体材料——纸,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纸质拥有不同的肌理效果,而我们可以把所有这种纸介质所独有的不同肌理当做是它的“表情”,这种“表情”也可以称作是“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纸张的“五感”表现在:一触便知是平滑、是粗糙;眼睛一视便能判断是雅致,或有特质;有些特殊的纸质中除了纸张特有的书香气息,还可能带有特制的气味;翻阅纸张时,更是能听到它独有的音效和韵律。这样具有丰富“表情”的纸张正是因为契合了人类的身体机能,通过“五感”的表达带给人们丰富多彩的感官体验。例如,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先生的“长野冬季奥运会开幕式节目册设计”,运用松软的纸张,以压凹和烫透的手法,使文字呈现冰一般的半透明状,唤起人们对踏雪的记忆。同时对红色圣火进行烫金,这触觉上的对比,深深的驻扎在了观众的美好记忆里。所以,能将纸的各种“表情”灵活的运用到现代书籍设计里,相信会是一个新的契机。正如张国樑先生在他的文章《境界/方法——设计断想》中所说的:“重视体验设计即五感设计会大大强化书的特质,从而激发出纸质图书的无穷魅力。”
四、总结
在物质生活日益得到满足的现今社会,纸质书籍的设计,不仅需要将知识和信息有效传达给读者,让读者获得求知的的需求,同时也更应当提高读者审美意趣的品味,让整个阅读的过程有“悦读”的体验。这样书籍设计在为读者带来身心快乐的同时,也为纸质书籍的地位奠定了更为牢固的基石,而其本身的发展道路也会更加宽阔。但无论怎样,相信纸质文本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仍会有很多读者热爱并珍视在翻阅纸质书籍过程里的阅读体验。
作者:刘露 熊怡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