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谐自然、天人合一”的园林设计理念
面对如此辉煌的建筑文化,我们会思考这些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如何在现实中展现,这个问题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愈加有讨论价值,因为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在某些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及地域性,使如今城市建筑越发的面临“千篇一律”,不仅使建筑一步步的趋同,就连独具特色的中国园林建筑也丧失了传统特色[1]142。大量的西方建筑思潮在改革开放后涌入国门,虽说在建筑造型与文化符号上给现代园林建筑注入了新的血液,但由于园林设计师在实践和理论体系方面的薄弱,导致盲目的模仿国外园林建筑的表面形式,将其称为“现代园林建筑”,造成了由于内涵的缺失导致现代园林设计的“不伦不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速度惊人,城市的大拆大建,使城市环境不能高效持续发展,让人们对建筑历史的记忆化为乌有,当今建筑,不重视环境,忽略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不重视建筑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是一个重大缺失。“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不是与自然对立,而是与自然亲近、与自然共存、共荣、共雅的思想观念在中国文化上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由此也对古代城市规划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成为古代山水城市营造的思想根源”[2]93。中国人自古就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在尊重自然的同时创造和谐的建筑形态,因此中国传统建筑蕴含传统阴阳五行的自然观,国人心目中,木代表生命,吸收天精地气,为生命之征,“土”为中性,培植农作物,以至于现代还称“土木工程”,石头是无生命力的,一般用于坟墓。建筑与环境相结合,手法鲜明独特令人沉醉,这方面仍有尚未认知的手法与哲理内涵,需要探索研究。
环境不仅指建筑本身,还包括整个自然环境,建筑是其组成部分,与其统一、适应共存。例如中国传统天井式民居,即是运用古代“天地一体,造化阴阳”的观点来建造的。中国园林丰富多彩,以山水为主,风格鲜明独特,布局较为灵活多变,产生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这些园林建筑都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自然观正是通过这种建筑空间反映出来,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环境中融入人的感情,所谓“和而统一”,体现出了设计者追求多样性统一的特点。中国几千年的建筑思想一直追求这一理念,园林的设计力求实现天人通融的构想,其思想内涵丰富,却也有不同之处,由于古代对科学认识的不足,狭隘短浅,将头顶的天空与周边环境认知为“天”,将“合”仅是当作相互协调,外形一致。现如今世界人口膨胀,知识处于爆炸时代,对天的认知也相对扩展,不仅局限于地球表面的一片天空,对大自然的理解扩大到了整个银河星系,甚至整个宇宙。因此,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应当用新的世界观去建造现代园林,以求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的园林景观通过反宇的屋檐聚纳天气,利用天井与庭院将人的视线引向苍天,园林的设计不仅周边有山有水,有草有木也有蓝天白云。按照这种思路设计的园林才能符合现代观念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例如,北京中华世纪坛工程就是一个不仅继承了传统,还高度概括了时代精神的成功典范,是新世纪的一个纪念性工程,中华世纪坛工程以“中和”“和谐”之美,体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发展”的思想。
二、古代哲学观的建筑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
在古代哲学影响下,五行之说逐渐演变为风水学说。从现代科学观来分析,风水学其实就是综合了地理、气象、景观、生态、城市建筑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风水学也就是古代城市规划学、营造学、园林学构成的三大建筑理论,例如许多民居、陵墓、寺庙等古建筑,多是在风水理论指导下完成的,称得上“风水宝地”的佳作。造园的思想来源是周易与风水,如今传统“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思想却很少被用于创作理想空间,互相模仿者居多。风水的宗旨是仔细去发现,把握自然环境,针对性的进行修整,以求更好的环境,这与古代的造园思想不谋而合,现代造园所要达到的境界也是如此。西方思想认为人可以改变世界,改造自然,因此,多采用夸张的造型和强烈的人工痕迹,表现的是人类的一种浩大气势。中国与之不同的是强调世间万物,人为其中之一,多表现遵循天则,不过分的去强调人的主导地位,制作自然的中和之美、有意境的园林风格,做到与艺术相通。这种造园体系还原了自然,却在自然中创造了人工美,是高于自然的艺术品。园林与风水在结构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园林的框架许多是根据风水框架加以人工改造,最终结果“宛若开天工”。风水学说在园林设计应用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整体系统,环境的整体性在风水学中尤为重要。
黄帝所传的《黄帝宅经》中“凡修宅次第法”一节有:“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之语,观点精辟[3]58。例如苏州园林的整体布局特征,一是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以图案画和美术画作为比喻,充满乐趣;二是“讲究近景与远景的层次,巧用花墙和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致不是一览无余的展现在游览者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三是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既讲究树木的种植位置,又注意四季循环,花木无论栽种与修剪都符合自然审美。其次是因地制宜,根据现场环境条件,采用因地制宜方法。在设计中充分借用因地制宜的设计思想,将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加以合理运用。如山丘、水体,再对国家规定名贵树木,在原有的地形上加以改造,组成统一体,既整体又具有特色,再利用假山与池沼相互映衬,讲究因地制宜,别出心裁,讲究自然之趣,石岸的形态随意,加之石与花结合摆放,这正是所追求的境界。“园林能以自然环境中的山水为景,取决于造园选址。园林选址时造园师或园主人要有明确的借景意识和熟练的借景技艺,有意贴近周边水光山色的区域,使近山远水成为园林的自然屏风画面”[2]。例如:福州的南江滨公园,就是利用原来的果园加以改造,只是稍改地形,便闻名于福建省内外,体现的即是因地制宜。利用原始的地理条件,使人工建筑与自然相呼应,做到了回归自然。再次是坐北朝南,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一年四季风向不定,在风水学中,风有阴风和阳风,自东南而来的为温暖之风,所以为阳风,则无妨。自西北而来的是寒冷之气,称阴风,风吹骨寒,败家衰丁,需避免。因此在设计中,园林的南部可以做一些设施场地,将天然的优势更加合理的应用。最后是顺乘生气,在风水学中,万物归根结底起来都是“气”,由于季节循环、太阳升起与降落、风向的转变,因此各月份生气有异,应取其旺相,园林的设计应掌握气象规律来对园林植物进行配置,四季风景皆为最佳,以动制动,使其更有韵味。
三、中国园林建筑与“自然山水”的融合
传统建筑文化将自然的山水作为审美对象巧妙地进行结合,将最美的山水赋予“中和之美”来推崇,中国园林最大的特征即“意境的创造”。“园林作为一个现实生活境域,营建时就必须借助于物质造园材料,如自然山水、树木花草、假山堆叠,乃至物候天象等等,这些自然事物是构成园林艺术作品的基础,将这些造园材料精心设计,巧为安排,创造一个优美的园林景观,因此,园林的美还表现在这些可视的形象实体上”[4]26。原始人类对自然的崇敬,将所有自然现象都归于神灵的作用,神秘的大自然愈加被神秘化,蒙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在人类对大自然的改造中,渐渐发现其可爱之处,发现自然更多的审美价值,而人们不单会发现,更能将这种赏识运用到建筑之中,产生一种独特的建筑文化,结合自然形态来对建筑进行表现,达到共通与交融,追求自然的生命力与美观,二者并存。中国的宫廷建筑其外形与色彩的金碧辉煌,庄严肃穆,不禁使人顿生神秘与虚幻的感觉,心生崇敬之感,然而其目的无非是让人们对建筑中的统治阶级产生崇敬。传统建筑色彩的自然意识在园林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色彩对人产生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色彩可以传递情感,因为其自身有表情作用,成为人们思想观念中的定势,渐渐的对建筑色彩认同,从而色彩也产生了一种象征意义,例如绿色代表生命,黄色会让人联想到太阳。自然、社会、人为三位一体,努力达到天人合一,这要求设计者用色彩来表达情感,这是一种审美活动,非常普遍的存在。例如画家眼中:“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其实,高山本身是无情的,这是画家以自我对高山的理解而注入情感,如笑、如滴,全是画家以自己的情感来将审美对象注入感情。统治者利用这种现象对人们的影响,利用色彩来将建筑神秘化与虚幻化。例如建筑典范天安门城楼大量使用的金黄色,这种使人联想到阳光的颜色,太阳在传统中为万物之尊,有领导者形象,是权力和富贵的象征。封建统治者常把自己与太阳相提并论,故天安门城楼大量使用金黄色琉璃瓦,容易使人心生敬畏之感,而天安门的城墙采用的是深红色调,深红色是一种泥土色彩的象征,象征庄严与富贵,因此采用这种深红色调,不仅充分与自然相结合,还有一种庄严之感,这种色彩理论地运用极为广泛,充分体现了人类崇敬自然。建筑中的色彩意识在园林空间中的设计运用较为明显,江南的园林建筑多采用的是淡雅的灰白色调,建筑风格淡雅、朴素。例如苏州园林,其整体感觉清新雅丽,给人以质朴之感,追求的是一种回归自然的宁静恬淡,这种设计理念用一句诗来形容的话莫过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为合适。
园林布局设计中的自然意识。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天时、地利这些自然条件逐渐被认知其重要性,对自然的崇敬使人类进行建筑设计时,在布局中更多的体现与自然同步,顺应自然的态度,其中山川、天地、风云、日月都属于崇敬的对象,产生因地制宜,融于自然的思想观念。例如天坛檐攒尖顶的圆殿兀立于三重宽大的台基之上,周围矮墙下隐,空间显得特别广阔,同时,天坛还有一条“观天线”,天坛表现出的是人们对“天”的崇敬,充分创造了这个“崇天境界”。“因任自然”是中国园林的一大布局特点。讲究将园林制造出一种天然图画之感,宛如天开,讲究天然的趣味在其中[5]61。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无锡的寄畅园,西倚惠山,南望锡山,庭院虽小却层次丰富,犹如花卷一般,园林的布局真假虚实交织为一体,勾起游人遐想,感受重返自然的乐趣,园林是一种将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的成果,是经过加工浓缩的自然。总而言之,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颇为广泛,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讲究的是尊重自然,传统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存也是其主要特点,历代描写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文章也是数不胜数,以至于建筑与文学也紧密相连。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风水学说,其神秘的面纱被逐渐揭开,去除了其迷信色彩,用当今的科学合理解释,设计师取精弃糟,将其利用得当,利用现在的眼光去重新的审视传统,构建出“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造园思想与意境。古典园林的设计可以符合中国传统的设计方法,也可以借鉴西方模式施工技术的组成形式,互不排斥,古代与现代的结合,中西方结合也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可以说,现代园林与人们生活密切相连,是最接近生活也是最适用的,尤其是现代小区的园林建设。因此,无论是古典园林的应用,还是园林的洋为中用,都必须贴近民众生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真正做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
作者:胡敏嘉 张善庆 单位:皖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