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特征分析
一般来说,高职贫困生都是在十分艰苦的挫折环境中磨炼长大的。挫折磨炼了他们坚持不懈、不屈服的性格,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意志力和心理复原力,并使他们懂得感恩。有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处在比较高的水平,这说明这些学生,虽然家庭环境比较差,但是他们能够较好地接纳自我,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并能较好地应对挫折环境。另外,贫困大学生也能够以一种感激的心态接受他人的援助,并希望未来能够以自己的努力回报社会和帮助过自己的人。另外,高职贫困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强。这些贫困生在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时候,往往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面对问题,也有自己的主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高职贫困生还具有很强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较强的成就动机。
(二)消极心理特征
1.焦虑心理
焦虑是个体在遇到困难、挑战或危险时出现的内心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因家境的贫寒,高职贫困生家庭不得不靠省吃俭用、外出务工来供养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加之,有些高职贫困生因学习方法的错误,导致学习成绩不够突出,这样不仅没能分担家庭重担,而且又不能用优异成绩回报家人,进而深感内疚、焦急。另外,严峻的就业环境也会让这些没有人脉资源的贫困生担心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出现就业焦虑。调查显示:高职贫困生比普通高职学生的焦虑水平高得多,大部分学生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并且在和他人交往时,对他人给自己的评价较敏感,影响到贫困生正常的生活与学习。
2.自卑心理
阿德勒认为:自卑是指以一个人认为自己或自己的环境不如别人的自卑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欲望、情感所组成的一种复杂心理。和中学相比,大学校园的评价标准更加多样化,仅靠成绩带来的优越感越来越少。高职贫困生在面对来自经济、学业压力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时,自己的评价容易出现偏差,这种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自我评价偏低,常常担心自己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得不到必要的物质保障,觉得处处不如他人;其二,自我评价偏高。自傲、敏感等均为高职贫困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高职贫困生中有81.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
3.情绪低落、自我封闭心理
高职贫困生不但在经济、学习、就业等方面承受较大的压力,同时与普通学生相比,他们由于从小家庭环境困难,没有条件过多地涉猎文艺、体育等,到大学后没有自己的特长。同时因为羞怯,造成交往能力和交往技巧也不强。这些消极的情绪体验让这些学生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再加上缺少合适的休闲和娱乐方式,就造成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就形成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抑郁。
二、促进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
(一)健全学校教育管理体系
为从根本上解决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在管理制度、政策上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并且要更多地给予他们关心和关爱,将单一的经济扶持转变成全方位的教育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贫困生摆脱困境。另外,学校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畴,深入开展研究,加大投入,编制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
(二)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
首先,建立勤工助学体系。这不仅可以帮助贫困生赚取生活费用,而且也能培养和提升他们自立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日后的就业。其次,构建经济资助体系。通过社会资助、学校减免学费等措施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再次,扩大奖学金覆盖面。奖学金的设立可培养贫困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所以,学校可设立专门的“贫困生奖学金”项目。
(三)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辅导
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可及时消除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辅导员掌握着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情况,这为后续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中心的功能,为高职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心理需求。此外,学校也可为学生提供网络、报刊等心理辅导载体,从而使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校对于贫困生在心理方面表现的种种不适应性不能加以渲染,以防伤害到贫困生的自尊心。针对出现的问题,学校可采取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例如: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引导贫困生建立心理防卫机制,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和他人沟通、交流,合理调控他们的情绪,以降低他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使其收获成功的积极体验高职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交际圈小,交际能力差,比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将自己孤立起来。因此,学校和班级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鼓励他们参与其中,甚至可以有针对性地为贫困生创造一些他们熟悉的,或者成功可能性较大的情境或活动。这些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一方面能够让这些贫困生融入集体,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他们,愿意和他们接触、交往,增大他们的交际圈;另一方面,也为高职贫困生提供了展示自己长处和才华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多地体验成功,增进自信水平,使这些同学能够走进集体、相信集体、参与集体、融入集体。
(五)形成正确的消费意向和消费行为
在校园要形成倡导节俭、刻苦努力的良好氛围,而不是一味地在消费行为上进行攀比,使这些贫困生能够在“比学习、比道德”的校园氛围中用学习成绩赢得尊重和荣誉,而不至于在盲目的物质攀比中迷失自己,造成心理伤害。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的发展,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也更加凸显。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必须深入开展对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研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贫困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敢于战胜困难与挫折的精神,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作者:兰伟彬 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