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国内经济 >

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哲学思考

一、大学生生活方式中的二律背反现象及哲学思考

(一)大学生生活方式中的二律背反现象。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摒弃那些落后的、愚昧的、腐朽的东西。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德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些为我们培养积极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提供了政策指导。改革开放以来,各高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大学生的整体生活方式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堕落的现象。比如虽然学生知道学习是第一要务,但不求甚解、抄袭成风;虽然理性消费占据主流,但攀比消费、跟风消费盛行;虽然休闲内容丰富,但娱乐化、低俗化明显;虽然恋爱态度整体理性,但性行为过度开放、同居问题突出;虽然注重人际交往,但主动性不强。这就是大学生生活方式中的二律背反现象,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是听之任之还是当机立断或是积极引导,怎样认识现象背后的实质是我们解决二律背反现象的关键。

(二)大学生生活方式二律背反现象的哲学思考。面对大学生生活方式中的二律背反现象,我们只有寻根究源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我们做以下几点分析。

一是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就是工具理性,其实质是效益最大化。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不择手段,人在这一过程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同样其它东西也只是作为实现目的的工具存在。大学生的生活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而不是满足自身个性需要的全面发展。比如学习是为了拿证找工作,消费为了体现身份,休闲为了打发时间,恋爱是因为无聊。但人是合目的性和合价值性的统一,人要想真正实现“真、善、美”,缺少价值理性的指导是不行的。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体现,人在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后,去追求更高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发挥,这就是价值理性的作用,人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由的全面的发展。只简单地遵循工具理性,其结果必然是人成为物的奴隶。

二是“丰饶中的纵欲无度”和人的全面发展。“‘丰饶中的纵欲无度’的概念基本上指得是,一个道德准则的中心地位日益下降而相应地追求物欲上自我满足之风益趋炽烈的社会。”它“主要着重于立即满足个人的私欲。界定个人行为的道德准则的下降和对物质商品的强调,两者相互结合就产生了行为方面的自由放纵和动机方面的物质贪婪。‘贪婪就是好’——80年代后期美国雅皮士的口号——对丰饶中的纵欲无度来说是恰如其分的座右铭。”这种生活方式只限于满足眼前的物质生活欲望,对其它一切都漠然处之。其结果是物质丰饶中的精神贫困,使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分裂。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和交通运输的高度发达为“物质丰饶”插上了翅膀,无孔不入的广告宣传也在一旁为其大声呐喊,所有的一切都使人们淹没在“物”的海洋中,消费成了一种被“胁迫”,人只是为了消费而消费,在消费中失去自我。比如大学生在生活中网络支出、服饰装饰支出、恋爱支出要占去月支出的一半或一半以上,有甚者靠借贷消费,更有甚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不惜出卖肉体和灵魂。其实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就对这种现象作了科学阐述。他从人个性发展的自由程度上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人的生产完全是自然的,人从自然获得直接的生活资料,人生活的范围就是生产,生产就是为了生活。人只是在以血缘、家族、部落这样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进行发展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脑体劳动真正分开,人逐渐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从人对人的依赖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交换中人享受着自由,人获得了相对独立性。因此,马克思称赞这是历史的进步,他说:“毫无疑问,这种物的联系比单个人之间没有联系要好,或者比只是以自然血缘关系和统治服从关系为基础的地方性联系要好。”但这并不是历史的全貌,人虽然在交换中获得了相对自由,可人的交换只是为了得到交换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因此,劳动和人在生产中成了手段而不是目的,人只是作为获得利益的工具,人与人的关系只是物与物的关系,在交换中只见物不见人,这就是人类发展的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劳动还只是人谋生的手段,因此我国还处于马克思所说的第二阶段,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阶段。但这并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终点,它只是我们未来起点,我们所追求的社会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社会。

三是个人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个人主义是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和自我。它把个人作为中心,认为个人具有最高价值,社会无非是互不联系的个人组成的虚幻形式,是人实现目的的手段。个人本位、个人中心、个人目的、个人自由和个人平等都是天赋的权利,社会只能满足人的这些权利,而不能限制。但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使社会组织瓦解、个体化,社会不再是人们由共同知趣、共同利益汇集凝聚成的社团,而已演化到这样一种地步:这里至多只是一个沙砾场;若从坏的方面说,则是孤单凶狠、靠掠夺为生的人们活动的热带丛莽。”这种行为使人与人的关系疏远,使社会公德流失,久而久之便会打击和破坏其他美德,最终沦为利己主义。不过“一味追求功利的人也需要别人的同情和支持,需要社会关系……人类这种只顾个人不顾社会,只顾片面不顾全体的错误的竞争观念和生存发展,给人类自身造成的祸害用‘瘟疫’一词尚不足以描述其严重性。”这表明一味追求个人主义只能使人陷入内心的孤寂。当代高校的某些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恋爱中的男女只沉迷于两人世界忽视其他人存在,交往中遇到困难不去克服选择逃避等等,这些都是个人主义的表现,他们的错误在于只看到自己,忽视了个人是集体、社会的一部分,忘记了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是由人彼此发生的联系和关系构成的。所以,只有人成为社会的人才是现实的、有感知的人,人的价值只有符合社会的价值才具有真正的价值,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自己全面自由的发展,而不是把社会作为个人的工具。

二、突破二律背反的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构建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方式是在一定价值观指导下的人的活动方式,构建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就需要有科学的价值观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人民价值的集中反应,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表现形式。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教育中要充分利用课堂、宣传栏、网络、标语等形式,要把专业课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要把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其心,使他们“自觉、自愿、自为”地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二)继续深化改革,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伦理观念实质是一定经济利益关系所反映的道德观念的内化。”单纯的价值观教育是不能完全建立起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只有生产力的发展,产品的极大丰富,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对物的依赖,使人不再是手段而成为目的。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人们依然摆脱不了“物”的控制,改变这种状况的当务之急就是继续深入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生产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同时通过经济、政治、法律等手段调节好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调节好区域间、城乡间的关系。总之,通过社会生产的发展为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奠定物质基础。

作者:韩中敏 单位: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部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哲学思考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gnjj/120486.html

    相关专题:湖北体育科技 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上一篇:园林景观项目施工管理论文
    下一篇:公司人事培训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