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心听觉的建立是音乐训练的重要基础
在日常的音乐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学习方法的错误或肤浅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不得其法而无法获得应有的学习结果。虽然学习者付出了很大努力,其最终总是会出现节奏错位或音准、音高的失控等情况。例如,一些学生在弹奏钢琴作品《民歌》③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中间节拍乱、手的弹奏与音乐节拍严重错位问题。深究其练琴的缺陷,实际是因为其对一首作品从来不唱谱,也不了解曲目创作的背景,而任凭自己自由直接地就在钢琴上弹奏所造成的。再如,一个学生在练习演唱声乐作品《玫瑰三愿》④的过程中,虽然认真对着钢琴弹一个音、唱一个音的音高,但是曲目旋律音调总是出现音准问题。以上两个实例,表现为学生们在对音乐的训练过程中,虽然表面上都在学习音乐,但事实上却没有接触到音乐的本质,没有真正学会认识各种音乐语言。要获得音乐的“听、说、读、写”能力,系统训练具有敏锐鉴别能力的听觉非常重要。只有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内心听觉,才能真正读懂音乐、鉴别音乐,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音乐趣味和审美感受,并能够用音乐的思维去思考。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不是一个理论概念,学生要在实践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内心听觉,必须把发展唱的能力放在第一位。柯达伊曾在为山德尔伏瑞基什编写的《匈牙利的音乐教育》一书的前言中谈到:“在我们这个机械化的时代,终将沿着使人们自身成为机器的道路走去,只有歌唱的精神可以把我们从这种命运中拯救出来。”⑤“所有音乐的表现都需要内心听觉的想象、引导,而内心听觉的发展需要由歌唱来训练。如果不是首先从孩子们自己的歌唱中涌动出对于音符的想象、感觉,而仅仅依靠外部视觉的读谱,或者是机械地按照谱子移动他的手臂,他的内心听觉得不到发展,也难以产生真正的音乐。”⑥不同于在乐器上保持机械的技能控制,歌唱是人类抒发情感最原始、最自然的方式。在视唱曲谱时,演唱者对于音高、音色、力度变化等等都能直接控制,并使人清楚地感受到旋律线的发展、和声色彩的变化,从而自然地、充满想象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以往枯燥的琴上识谱(即靠指法、靠键盘位置认谱)的方式,从而使识谱的过程变得生动,并使他们能通过歌唱去用心地感受作品。另外,以往很多学生依靠单纯的琴上识谱、不太考虑音的唱名就把音弹奏出来,现在在练琴前加入唱谱,使他们不得不把每一个唱名都认真地唱出来。同时,唱谱解放了双手,这样就能让他们一边唱谱一边打拍子,从而充分体验到节奏的律动。实例所存在的学习问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谱例1这是一首速度为Andante行板的歌谣,旋律优美,情绪从容不迫。在识谱视唱时,第一步,用双手将三拍子的强弱拍清楚地打出来,多打几次,用心去体会三拍子的感觉。第二步,找出曲子中的旋律线,一边打拍一边进入视唱,在视唱不顺畅、停顿半天的地方作记号,第一遍视唱结束。第三步,第二遍视唱仍然边打拍边唱,在此过程中注意旋律的走向及句子的换气,在视唱不顺畅、停顿半天的地方作记号。第四步,把前两遍视唱作了记号的重叠部分分别抽出来打着拍子唱,同时找原因:为什么此处会停顿?是一下找不到音高位置?拍子太难,打不好?眼睛没有及时看谱?……找到原因后,针对问题马上解决。在视唱这首歌谣的倒数第三、第四小节时(谱例2),可能会出现唱对不上手上打拍,对于其中的附点四分音符和同音连线节奏老是把握不好、抢拍的情况。根据这样的情况,笔者把这两小节的谱子做了以下调整(谱例3)调整后,这两小节音的时值并没有改变,而小小的调整却使学生不再惧怕附点和同音连线,待整个节奏唱熟以后再加上同音连线还原,问题就轻松地解决了。通过这几次有针对性的视唱和节奏训练,学生对乐曲旋律线的走向、调式调性、曲式结构、节奏节拍、情绪的把握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随后再过渡到钢琴上去练习,这样就既提高了练琴的效率也锻炼了其对音乐的感悟力。
二、首调唱名法是培养内心听觉的好途径
在培养学生唱的能力的过程中,运用首调唱名法是一种培养内心听觉的好途径。传统的识谱教学,其主要精力与时间都仅用来做简单的视唱训练,片面着重于通过大量的视唱练习,让学生熟知各个调唱名的具体位置并进行固定的位置模式记忆。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没有调动起学生内心的听觉,仅局限于识谱表面,这样对培养学生的歌唱没有好处。柯达伊认为:“首调唱名与声音之间的联想和联系是直接的。通过唱名会对声音的感受更深刻、促进记忆,也会帮助清楚、准确地歌唱,并逐步建立内心听觉。实践中,声音的感觉反过来也会使唱名记在脑中,促进音乐听觉发展。”⑦通过首调唱名法识谱,不同于五线谱固定唱名法对音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识记。它的难点在于对具有流动性的唱名位置的辨认,也就是说do的高度和位置是可以移动变化的,但首调唱名法是根据不同的调来确定音符在五线谱中相应的唱名位置。无论是什么样的调性,其音级之间的关系都是相对固定的、音级之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从而使调式关系、概念简单化,通过长时间的首调唱名视唱记忆,就能使学生形成一种典型稳定的心理反应。长时间的首调唱名视唱记忆,能逐渐变成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从而建立起音乐思维的基础,并发展内心听觉。针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能完整准确建立起自己的内心听觉、过分依赖于钢琴的现象,这就应该做大量的首调唱名视唱练习,从中去熟悉24个大小调do的音高位置,进而熟知其他音级与do的关系与倾向性。其过程,应首先从简单的旋律入手(见谱例4):这一段C大调的旋律没有任何升降号,首调唱名和五线谱固定唱名完全一致,学生不必考虑两者之间唱名的转换,在视唱初期用于训练音与音之间的倾向性音高是有益的。这段旋律,从最容易的小三度sol—mi开始,中间经过纯四度、小三度、纯五度回到大二度。音阶为Do—re—mi—sol—la—do五声音阶,没有加入fa和ti,这样旋律中自然就没有难唱的半音。等到学生把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与音高弄清楚、唱熟后,再练习G大调、D大调、F大调、降B大调……逐渐增加升降号的数量。有些同学看到升降号多的视唱曲目脑袋就晕,这里有一个小窍门:运用调式中“升降号相加总数等于七”的互逆原则,就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见谱例5):这一段旋律的曲调与前一谱例完全相同,只不过是B大调,有五个升号,这对于怕升降号多的同学确实会头晕。但是,根据“升降号相加总数等于七”的原则,先练习与B大调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完全相同的降B大调,如(见谱例6):降B大调只有两个降号,从学生的心理上来说很好跨越,而且五线谱位置与B大调完全相同。先把两个降号的降B大调唱熟,再整个升高半音练习唱B大调,这样就比马上要求学生直接唱B大调在心理上有了一个缓冲的时间。并且,通过学习同一个五线谱位置上的音,就能轻松地认识和练习到两个调。在歌唱中培养内心听觉的作用是巨大的,因为通过歌唱就能接触、认识和熟悉音乐语言,而大量的音乐语言也能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不断积累。例如本文中所举的实例,学生们就应该给自己多创造些能歌唱的机会,这里说的歌唱不光是说自己的演唱机会,多听多看自己和别人演唱、演奏同样是一种歌唱的机会。不论是欣赏大师的演出CD、音乐会,还是平时看老师做示范、同学对于同一首作品不同处理的演唱演奏,甚至在合唱合奏课上聆听同伴不同声部的演奏演唱处理,从中都会收获颇多。因为在这样的看、听的过程中,自己的内心实际上都在一遍一遍地跟着旋律在歌唱,其实这就是一种歌唱、倾听、配合、对比与去糟求精的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内心听觉也得到了不断地提高和发展。重视培养音乐素养、重视歌唱、发展内心听觉,是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鲜明特征,也是通过实践深入探索建立起的一套音乐语言教学方法的重要理论依据。柯达伊教学法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例如重视民族音乐及编写的一系列高质量的音乐教材等等。在今天,我们仍能从中感受到它的现实和教育指导意义,这更有待于音乐理论和教育研究者的进一步挖掘与探讨。
作者: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