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积极作用
1.丰富了大学生获取思想教育信息的渠道与传播载体全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传播媒介的融合和大量自媒体平台的涌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渠道,外部环境的转变也迫使各高校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形式、丰富传播载体与教学形式,转变传统的单纯地依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及校园网站来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模式,给予大学生更为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思想发展的状态来确定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形式、程度和内容,从而使得大学生更为主动、自觉地培养和构建现实社会要求的正确的价值观。
2.提升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全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化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使得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的界限,大学生群体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以虚拟网络为载体平等地与他人交换意见。而这种平等自由的氛围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可以以更为多样的形式接入网络,积极参与各种虚拟社区活动以及文化交流。同时,主体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更为主动地去争取自身的权利,自我独立的意识得到不断强化。同一事物评论参照物的增加与独立意识的增强也使得大学生群体拥有更强的辨清网络虚拟事件的能力。
3.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转变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网络文化内容与形式的不断创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信息接收数量,拓宽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时间和空间,使大学生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同时,全媒体环境的特性带来网络文化内容的不断更新以及网路信息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大学生群体开始转向自媒体平台实现日常虚拟空间的人际交往与信息获取,不断变化着的网络文化传播形式深刻地转变了大学生群体的日常交往方式。
二、全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1.网络文化中社会矛盾的真实映射带来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恐慌全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化生成模式的转变使得网络文化更深入也更细致地复制了现实社会中的文化冲突和社会矛盾,而作为网络信息传播主体的大学生群体就需要更加直观地面对这些冲突和矛盾。虚拟网络本身作为一种社会安全阀和社会矛盾的缓冲区,承载着舒缓网络受众压力的作用,但是当这些冲突和矛盾倚赖全媒体环境的融合性和跨越性侵入网络虚拟空间后,开始逐渐融合成一种娱乐化、反主流化的网络氛围,以一种戏谑的态度调侃严肃的社会新闻,以情绪化、非理性化的姿态解读各类事件,这类非理性的价值指向和影响力很容易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的认知上发生偏差。当大学生群体通过各种方式接入网络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应对这类冲突和矛盾,而且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性,一些冲突和矛盾往往会被极端化和扩大化,这就使得大学生群体在矛盾环境的耳濡目染之下,价值观的构建过程容易出现一种恐慌的情绪。
2.主流传播媒介导向功能的弱化带来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迷茫在全媒体环境之中,由于信息传播媒介之间的融合,网络信息的传播并没有绝对的传播者和受众之分,受众既是传播主体也是传播客体。全媒体时代受众的草根性和大众性使得大学生群体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信息传播媒介或者是自媒体平台,传统的主流传播媒体被选择性剔除,在缺乏有效监管的环境之中,大学生群体通过各类型的自媒体平台接触到的信息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形式各样、良莠不齐。当杂音不绝于耳之时,传统主流传播媒介的导向功能就被弱化,社会主导价值观对于学生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也就随之被弱化。由于在全媒体平台的应用过程之中接触到了更多传统主流价值观里没有的东西,这就引起了大学生对价值观的重新认识,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开始更趋向于个性化和多样化,而对于主流价值观的认识和趋同又影响着这部分大学生对于价值观的认识,他们因而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
3.网络信息的无序波动带来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彷徨由于全媒体环境的易感性和不可控性,网络文化在其生成和传播的过程中极易因为一些细小的干扰而做出激烈的回应。以微博为例,作为自媒体平台,以微博一己之力撬动重大社会事件的新闻屡见不鲜。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和严格的审查制度,许多网络媒介和自媒体平台只是一个单纯的网络信息平台,并没有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审查和核实,在网络群体极化效应的渲染之下,部分网络信息的传播与发展越来越背离事件本身。全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的无序波动的直接后果就是网络文化走向的异动,而大学生群体在这样的网络文化氛围的影响之下,很难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全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对策思考
1.以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络文化发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唱响网上主旋律,使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人们精神文化新空间。”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就要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引,充分发挥主流网络传播媒介的主导作用,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把握时代特征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要求,不断丰富网络文化的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唱响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旋律,引导大学生积极培育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加大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力度,强化高校网络德育工作利用高校现有的网络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同时在高校内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充分利用全媒体平台,做好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建设,使校园网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引导作用,加强高校网络德育队伍建设,利用德育课的教学渠道将网络文化融入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价值观教育更加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增强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3.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当前,通过全媒体平台直接面向社会发表的各种社会矛盾冲突和利益诉求不在少数,而这些诉求和矛盾处置不当就有可能被无限放大,这就要求我们政府部门对于网络信息传播媒介加强监督和管理工作,同时加快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强化对于网络信息的监管和审核。合理舒缓社会矛盾,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4.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的传播主体,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独立思维和自我教育的能力。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影响,大学生应当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学会区分和甄别网络信息,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大学生做到“慎独”,自觉约束自身的网络行为,实现价值观教育的内化。
作者:梁爽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