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血型系统是人类最早认识到的,也是最重要的血型系统,主要包括4种血型:A型、AB型、B型和O型。西方国家对血型的研究甚多,尤其关于血型与性格、气质方面的研究。同时血型作为一种遗传性标志,近年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研究疾病的遗传背景[1-3],因其具有识别和控制人体免疫机制等生物学功能,在疾病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乙肝大国,广东省的携带率更是居全国前列,因此研究乙肝病毒感染与血型的分布显得更有必要性。本文分析了本校大学生血型与性别、专业及乙肝病毒感染的分布情况,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该校校本部学生共6851人,其中男生4008人,女生2843人;专业分别为文学院681人,理学院1232人,工学院1785人,艺术学院736人,新闻学院628人,法学院952人,商学院837人。
1.2方法
学生体检时空腹采血3mL,血液凝固后分离血清,采用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乙型肝炎诊断试剂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用微量吸管取全血20μL,制成3%的悬浮液,采用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单克隆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用试管法检测ABO血型,操作方法均严格依照说明书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2结果
2.1ABO血型分布情况
6851名学生总体血型分布情况见表1,男性各血型的构成比为A型27.20%、AB型6.31%、B型24.55%、O型41.94%;女性的构成比为A型28.60%、AB型6.54%、B型25.36%、O型39.50%;男女分布差别无统计意义(χ2=5.62,P>0.05)。
2.2HBsAg阳性率患者各血型分布情况
6851名学生中,其中HBsAg阳性者为997人,余5854名HBsAg阴性者为对照组,HBsAg阳性者ABO血型的分布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9.73,P<0.05),HBsAg阳性患者中O型血较多,占45.64%;AB型较少,与对照组中的O型和AB型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P<0.01);男女HBsAg阳性率之间,ABO血型分布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表2结果显示,各血型对HBsAg病毒的易感性依次是O型>A型>B型>AB型。不同专业ABO血型分布比较表3结果显示,新闻学院A型学生占40.29%,高于总体的27.78%;工学院A型学生占25.38%,低于总体的27.78%。
3讨论
人类ABO血型位于第9号染色体的长臂3区4带上,表1统计结果显示,血型的男女分布没有太大差别,这表明血型男女遗传机会均等,这也符合了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同一疾病不同血型有不同的易感性,早在1953年,Aird等[4]学者就报道了胃癌患者中A型血所占比例高于正常人群,而O型血所占比例则较低。近年来亦有学者研究表明,B型和AB型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O型为冠心病保护因子[5];AB血型人明显比A、B、O血型人对呼吸系统疾病易感[6]。而本文研究显示,O型血HBsAg阳性率相对较高,AB型血较低,原因可能为O型血细胞表面只具有H抗原,而AB型血的细胞表面则同时具体A抗原和B抗原,而A、B抗原对HBsAg病毒的感染具有保护性作用,使其不易转变为HBsAg病毒携带者。男女性HBsAg阳性患者的血型分布差别则不太明显,这表明A、B抗原对HBsAg病毒的感染在性别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表2结果显示不同血型的HBsAg易感性依次是O型>A型>B型>AB型,该结果与曹春燕[7]、雷家琼等[8]人的报道相一致。血型研究不仅在医学界得到广泛应用,在心理学界也备受关注。上世纪初,日本学者及西方心理学者便提出性格血型学说,并对血型和性格的关系进行了很多实证性研究。日本学者古川竹二最早提出血型性格学说,于1927年提出了“人因血型不同,而各自具有不同的气质;同一血型,具有共同的气质”的论断[9],20世纪80年代,血型性格学说在我国亦风糜一时,但血型与性格的研究结果却一直有争论。为探索血型与性别、专业是否存在一定关联,本研究分析了6851名大学生性别和不同专业的的血型分布,发现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性格是在一定的素质基础上,通过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对性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虽然从上世纪初开始就有众多国内外学者开展对血型与性格的研究,却一直无法得出定论,可见血型与性格的联系不大。综上所述,血型的遗传不受男女性别的影响;不同专业间的分布也无显著性差别;与乙型肝炎的关系是O型血的人较为易感,A型血人次之,建议这部分人要加强预防,定期注射乙肝疫苗。
作者:郑晓青 徐勇锋 黄源春 杨晓笛 杨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