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的基础上,教育的先进程度在不断的提升,而由最初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引出的教育资源的有效管理理念,对教育领域的冲击与渗透使得教育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在教育资源管理中的渗透和发展,高校管理系统的不断升级、更新换代,均为教育事业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平台。但这些在具体建设实施过程中,或者说在整个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架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即在教育资源的全面管理还不够完善的前提下,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的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管理成为21世纪高校教育教学发展和创新的新动力,如何建立高效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合作开发人才资源及信息资源,以提升学校的整体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是目前高校共同协作发展的重中之重。
1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进展
1.1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霍顿提出[1],试图从理论上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加以界定。但是由于学者们的研究视角、方法、侧重点等存在着差异,信息资源管理的确切含义不同学者持不同的看法。孟广均从战略意义的高度阐述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即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利用全部信息资源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2];卢泰宏从管理对象、管理手段和方法的集约化角度,指出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的综合,是一种集约化的管理[3];汤津红等从信息资源广义概念上指出信息资源管理是运用各种手段,对信息的生产、流通、分配、使用等全过程的信息、设备、人员、资金等诸要素的综合管理[4];孟广均等人从管理思想的角度探讨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5];霍国庆分析了西方学者对信息资源管理不同认识的基点,并将其归纳为“管理哲学说”、“系统方法论”、“管理过程说”、以及“管理活动说”[6]。马费成指出,信息资源管理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7],由于该定义不仅提出了信息资源的主体,而且明确了管理目标,可见,信息资源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而且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管理模式。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概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资源环境管理(信息政策、信息法律)、信息资源过程管理(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配置、信息资源集合、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实体管理(文献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8]。可见,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广泛,包括广义的信息资源有关的一切活动,如信息资源采集、存储、配置、评估等。
1.2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信息资源管理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后,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型管理理论。信息资源管理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从而促进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迅速发展。到90年代中期,中国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水平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进展和成就,如卢泰宏的三维结构理论,他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技术的技术管理模式、信息经济的经济管理模式以及信息文化的人文管理模式3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约化[3];胡昌平试图建构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社会运行的信息机制相对应的、大而全的信息管理体系[9];符福峘等的信息管理学理论则系统地植入了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确立了信息管理理论研究的一种新模式[10]。90年代后逐渐形成了一个研究高潮,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信息用户等均被作为信息资源的要素而纳入管理的范畴。谭祥金、党跃武提出了信息社会化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方法[11]。2006年,马费成、赖茂生系统介绍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以及信息内容、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管理和不同组织机构的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内容、模式、发展趋势。同时,王立清构建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12]。1995年之后的管理时期是知识管理时期,这是迄今为止信息管理的最新发展阶段和最高级形式,其主要应用领域是企业,通过对信息资源管理进行扬弃,把人类的信息管理活动推向一个新阶段[13];而在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关系研究中,知识管理的研究逐渐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相比之下,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在多个领域中展开并发展较缓[14]。笔者选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采用“信息资源管理”、“题名检索1980-2012年间的文献,剔除不相关文献后共得到与信息资源管理相关的文献7515篇,笔者将这些文献分为四类,即政府、企业、图书情报领域和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其中与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为731篇、1259篇、613篇和1538篇。可见,信息资源管理自产生至今,其重点一直在企业和网络建设上。作为一个领域,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与学科的地位已基本奠定,虽然发源于政府部门管理,但在其它领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有效管理各行业的信息资源。徐玲认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出现,其内在动力是追求政府服务的优质和高效,外在动力是社会信息化[1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企业竞争态势的形成,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技术管理到资源管理的过程,由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而形成面向社会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整个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主力军[16]。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建立在新的社会基础结构———信息网络的基础之上,适应了信息化社会信息组织和管理的需要,是IRM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同时,图书情报管理领域发展也成为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文献信息以外,各种动态的多媒体的信息资源也成为重要的管理对象。高校信息资源是科学信息或理性信息最为集中的体现,是人类信息资源的核心与精华,具有教育功能、研究开发功能、管理预测与决策功能。因此,高校信息资源建设对于高校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2教育资源管理的研究进展
教育资源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教育资源主要指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资料、习题、教学课件、音频视频、论文期刊等,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层次推进,教育资源的有效管理对教育领域的冲击与渗透使得教育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利用计算机对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对院校教育资源管理向信息化、系统化转变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并且通过网络整合这些资源,更是会对广大高等院校甚至是中小学校的教学工作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1教育资源管理的研究现状
网络教育资源服务是指围绕网络教育资源中各式各样不同形式的信息内容展开的内容采集、创建、存储、管理、发布、检索和重用等系列综合活动[17]。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高校管理系统的不断升级、更新换代,为教育事业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平台。中国多数学校都在积极建设完备的基础设施,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形成不断满足师生需求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但这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或者说在整个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架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1)资源的无组织性,缺乏有效的管理。由于不同学校学科分类不同,倚重快速发展的重点学科不同,虽有重点研究发展学科,但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设置的学科类型繁多,教育资源种类繁杂,因此,极易出现这些教育资源非常零散,没有组织性,相互重复以及相对孤立和封闭,缺乏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形成了“信息孤岛”。不同院校间、同一院校的不同院系间的教学系统相对孤立,这给中国各类学校在交叉学科研究和发展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查询自己所需资源时,很难快速、准确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资料。(2)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应用问题。一方面存在于学校内部的资源建设与共享问题,多数高校自身特色资源的积累不够,需要构建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资源中心和管理机制。另一方面,是校际之间、学校与各行业之间的资源网建设存在滞后问题,引领资源建设的方向,规范、整合和共享分散在各地教学机构和个人中间的教学资源,是目前发展高校教育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
2.2教育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目前,教育资源管理和建设的重点已由最初的资源实体建设转移到了资源平台建设,以资源管理平台和资源应用平台两方面的内容为主[18]。(1)逐步由偏重资源内容建设,转变到对管理内容和管理平台的建设。对于以前院校的追求先进技术和大容量的信息资源,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不断人性化和智能化,注重依托院校自身特色管理层次的建设和发展。(2)有效地管理教育资源,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信息平台,是院校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确保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管理人才的关键。(3)注重和讲求实效性,注重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对教育资源的学科、年级、资源种类、文件格式等基本属性进行定义时,要根据统一的规范标准,便于资源的检索、重组和跟踪评价等,并不断完善对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评价体系与方法,通过有效组织和协调各种管理要素,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使学校在信息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应用高效的数字化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软件平台和公共资源数据库,保证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不断缩小与国外教育资源管理的差距。
3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
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在高校的教育信息化推进主要体现在教育和教学中,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高校教育与教学信息资源管理:它包括高校的学科专业管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课程的简介及设置、教学评估、教学动态管理、教师的基本情况及教师对教学管理的反馈、意见及建议等。(2)高校教育与教学研究的有关信息资源:它包括专业领域的研究课题、报告、论文等成果的管理、专业及学术教材以及专著的管理、教学视频、精品课程及课程设计等的管理。(3)高校教育与教学辅助资源的管理:包括学校机构设置、教学与科研管理、文献资源、实验室建设、后勤保障及校园安全管理、校企合作等对外交流管理、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教学等辅助手段的管理等[19]。目前,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网络计算机的冲突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国内高校由于教育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功能不完善、教育资源与实际需求适应性较差、教育信息资源的评价与审核程度较低等原因[20],造成了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较低。然而教育资源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中心要素,教育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质量、教学资源、共享服务水平等的重要指标。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加大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资金,不断增加的信息资源种类和数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及管理效益是目前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研究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3.1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对高校教育资源管理的现状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库)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工程不断推进的产物,在以高校师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模式广泛应用下,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管理要求更高了,因此需要由高校图书馆来搭建提供教学服务的平台,这个平台的性质是开放的供用户查询信息资源、为师生提供查询共享资料及信息服务的,这样一个平台定位在服务平台,而不是管理平台。其次,当前国内高校在搭建教育信息资源平台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以下几类问题:(1)教育信息资源的有价值性不高,质量不高已然成为80%以上的已建立或正在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库的高校中出现的普遍性的问题;(2)缺乏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专职人员,如何协调全校各单位及全校教师对资源库的动态管理及更新维护成为首要的难题[21];(3)高校资源库的访问权限受限,由此导致各高校的自发自建,低水平重复率较高,缺乏资源共享机制。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是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配合高校的教学科研整合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享。虽然已有一些高校也采取了一些奠定共享性的物质基础,但是其实施起来是一项深入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政策和切实可行的制度,所以目前仍旧是阻碍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障碍之一[22]。
3.2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策略
高校图书馆通过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平台,为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不仅包括一般的信息资源,还涉及上述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信息资源和管理等内容。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各院系及教辅单位等共同完成。一般包括规划内容的细化、建设标准的确定、评价标准的明确、全面针对的培训、资源征集的完善、严格缜密的审核及精确数据的入库等步骤。实现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的长足发展和进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开放性、个性化是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将逐步地以分布式的开放系统和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资源服务体系为两个中心:教育资源的来源将冲破已有的资源管理系统,扩展到互联网中的各类教育信息资源,逐步实现资源的整合和标准化处理,从而形成开放式的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新模式[23];根据用户对资源的需求,切实地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服务,以便捷的资源获取方式和快捷及时的资源获取途径,建立满足用户需求的资源服务体系。(2)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是未来高校教育资源发展的解决之道。合作共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只有加强高校间的合作共享,优势互补,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协同创新发展,且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引导和经费保障的前提下,高校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途径可通过各种形式推动实现,具体来说包括物力、人力、课程的直接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品牌资源、管理制度的间接资源共享等内容。因而共享平台的开发建设是由相应的部门统一组织建设,围绕“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分类建设各类型的品牌资源库,以求达到资源供需的无缝对接,同时结合教学的先进经验及专业力量、结合科研的前沿问题及专家智慧、结合校外的政企联合及技术支持,引领教育信息资源的创新和长足发展。(3)建立可行的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管理评价模型。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管理评价是提高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评价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定性方法、模糊数学法、数学模型法等。王悦、蒋鸣利用神经网络方法,把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高校信息资源管理评价中,提出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并得到了有效验证[24],较好地拟合了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状况[25]。高慧颖通过构建相应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较客观地反映出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的绩效水平[26]。通过建设教育信息资源评价机制以求提高资源建设者的积极性和资源质量,及时的对成功案例总结经验[27],以利于下阶段的资源建设管理工作更好的进行。
作者:关芳 卢琳 尹瑾 高珑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