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国内经济 >

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

摘要:本文系统分析集团客户风险管理重点和难点,阐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的新理念,提出强化管理的具体方法。集团客户是企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资产规模庞大、市场影响力强、金融需求丰富、综合回报较高,成为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营销的重点。同时,因其具有组织结构复杂、关联交易众多、跨地区经营、跨行业发展等特点,一直以来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难点。

一、集团客户信用风险主要来源

集团客户信用风险是指集团整体或部分成员企业,难以及时、全额偿还银行债务的风险。一旦信用风险暴露,将引发企业资金链条断裂、经营周转陷入困境。与单一企业相比,集团客户信用风险主要是信息不对称造成,并存于银行管理和企业经营的过程中。

(一)信息不对称风险。一是集团识别不到位。错综复杂的企业组织结构,眼花缭乱的股权关系,加上企业有意无意的回避,使商业银行很难全面掌握集团客户关联企业之间的关系。同时,经营行为了业务办理的便利性,也会对集团客户的评级、分类、授信、授权、关联担保等各方面管理规定进行一定程度的规避,对已经发现风险的集团客户“视而不见”,很多集团客户并未完全按规定管理。据统计,2014年国有商业银行集团客户识别覆盖率仅50%左右(识别覆盖率=已识别集团成员户数/应确认为集团成员的户数)。二是难以掌握关联企业真实情况。目前集团客户组织架构涉外现象愈加普遍:第一,控股股东在外。考虑到避税,集团客户尤其是民营集团实际控制人往往在维尔京、百慕大、开曼群岛等境外城市注册离岸公司,甚至在国外上市,由境外公司和个人控股国内生产企业。第二,关联销售在外。涉外企业在香港设立贸易公司,由国内生产企业销售给香港关联公司,再由香港关联公司对外销售。第三,投资企业在外。原材料进口企业在进口地投资企业,生产集团核心客户所需要的原材料,产品销售到境外企业在出口地的投资企业,直接进行产品生产销售。对上述进行跨国股权投资的集团,商业银行目前难以调查涉外资金使用的真实性,资金监管难度很大。

(二)银行管理风险。一是资金管理风险。出于业绩考核压力,商业银行经营单位可能对集团自有资金充足性和信贷资金用途真实性进行包装,导致对集团超额授用信,引发企业超过自有资金实力对外投资,或者将信贷资金挪用到不符合监管要求的用途中,带来极大隐患。二是关联担保风险。由于集团客户授用信额度较大,难以落实关联担保以外的担保方式,为不影响信贷资金使用,经营行会纵容企业采取关联关系不明显的担保圈担保。由于担保圈波及面广,集团信用风险产生后,风险会快速传递,扩大了风险客户范围。

(三)企业经营风险。一是产能扩张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第一,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难以满足扩张后的管理需要,内部生产销售秩序被打乱;第二,产能扩张投产于行业景气度下降时期,市场消费能力和企业营销能力难以消化企业产能。尤其第二方面的风险,难以在一两年内化解,需要企业储备大量自有资金,消化每年固定成本,坚持到下个经济周期方能改变现状。二是多元化发展风险。多元化发展包括企业跨产品或行业投资,是企业集团化后的必经阶段,主要分三个方向:第一,投资主营行业内其它产品,类似于产能扩张风险,对主营行业的风险分散有限,经营管理风险较小;第二,投资主营产品上下游行业,行业风险得到平滑,但具有一定经营管理难度;第三,完全跨行业投资,行业风险得到分散,但投资初期要严密关注经营管理风险。

二、强化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并完善管理秩序。一是明确风险偏好并制定合理目标。要有效控制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就必须明晰自身的风险偏好,科学设定目标客户群体,并制定相当的客户准入门槛。商业银行要扩大行业研究广度和深度,通过行业限额管理,动态确定每年不同行业的风险承担额度;完善风险评价标准,通过风险评估和定价管理选择适合自身风险偏好的客户群体;对于难以判断风险程度的集团客户,果断进行风险规避。二是完善集团客户识别管理。识别集团客户,是分析集团客户风险的前提,一方面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和科技系统信息,加强调查和审查环节对法人客户与其他客户之间关联关系(如股东、法人代表、亲属关系等)的分析和标注,使隐性集团显性化;另一方面要提高对应标未标集团客户的惩罚力度,追究相关责任人违规责任,在相关评价指标中对所在机构扣分,同时加计经济资本。通过以上手段,尽可能的减少隐性集团数量,优化集团客户管理秩序。三是提升集团管理层级并强化联动。商业银行要对集团客户确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层级,保障整体风险管理落到实处。原则上,集团客户管理行应为集团成员企业所在地行的共同上级行,以便最全面的获得经营信息,分析潜在风险,确定整体合作方案;对于整体用信金额不大的集团,集团客户管理行可以为总部所在地分行。子公司所在地分行要参与了解集团整体经营情况,分析辖外关联公司对辖内子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对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子公司与总部往来资金密集、关联销售占比较大的集团,要建立集团管理行和子公司所在地行之间的信用风险共担机制,同时对其信贷业务收益和风险承担责任。

(二)持续扎实做好集团客户调查分析。一是实地查验集团客户实际经营情况。定期到集团客户总部及成员企业,现场查看生产经营、财务、融资、担保等情况,尤其要关注成员企业之间是否有通过关联往来粉饰实际情况的现象。要实地查看企业办公经营场所与生产车间,与企业管理层座谈,查验企业订单、水电费发票、入库单、出库单等数据的真实有效性,考核企业实际的生产能力和达产率情况。二是认真查验集团客户资产真实性。第一,查看企业出资方式、期限、金额是否符合约定,核查出资的真实性。对于股权关系复杂、交叉持股集团客户,尤其是集团实际为某一个或几个自然人出资设立的多个公司,要综合分析股东对其所有持股公司是否具备出资能力,是否存在挪动子公司资金用于关联公司股权投资,是否存在挪用权益资金给关联公司使用的情况。第二,定期查看企业报表与资金流向,关注应收款、应付款科目(特别是与股东、关联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进一步核实和确定资金去向,判断是否存在抽逃、挪用资金的行为。三是查验财务报表真实性。重点把握集团客户“粉饰行为”发生频率较高的账户与科目,对企业多期报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与行业标杆或相似同业进行横向比较查找异常变化。关注报表数据与企业经营模式是否相符,如企业经营模式与其应收应付款项、账期是否相符,企业销售收入、现金流量等科目数据与企业历史订单情况、商品市值情况、账户交易情况是否相符,企业是否随意调整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和估算方法,以达到虚增资产、操纵成本、虚增利润的目的。四是监测关联担保情况。关联担保包括集团内关联担保、非关联企业行内信用形成的互保、行内行外信用形成的互保,以及多个客户形成的闭合担保圈。发现保证担保能力弱化时,要及时增加担保或压降用信。

(三)审慎确定集团客户授信方案。一是量化集团客户信用风险承担能力。科学估算企业可用于生产经营的资金量、各项资产周转速度等数据,根据企业经营现状和行业走势,谨慎预期未来销售增长幅度,并预测企业合理资金需求量。二是合理测算企业理论授信空间和担保方担保能力,保证企业资金需求量在其风险覆盖空间内。同时,根据企业结算方式和周期,配备最契合需求的信贷产品,在满足企业实际经营需要的同时,避免信贷资金挪用风险。三是根据企业的风险等级明确信贷资金最低价格,保证收益与风险程度相当。

作者:陈勇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gnjj/100305.html

    相关专题: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数学学习网


    上一篇:西方文化史的特点及主导思想
    下一篇:供电企业物资管理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