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农村教育贫困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加强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总含量,提高农村人口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参与能力,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然而我国农村当前却普遍出现了教育贫困的现象。有鉴于此,文章从社会宏观环境、村庄中观环境、家庭微观环境三个角度对农村教育贫困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剖析,进而针对性的提出改革社会教育体制、培育农村教育环境,改善家庭学习氛围三个农村教育反贫困措施,旨在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实现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贫困;教育反贫困农村教育

贫困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农村教育的绝对贫困,即农村教育资源如经费、设备等无法满足农村教育发展的需求;另一层是农村教育的相对贫困,即农村教育发展远远的落后于城市教育[1]。两者对比之下,更值得我们注重的是农村教育的相对贫困。因此深入的剖析农村教育贫困产生根源,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农村教育贫困产生根源分析

1.1农村教育贫困产生的社会宏观环境

个体在做出选择时总是基于一定的宏观环境和背景的.[2]同样的道理,农村居民在做出教育选择时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的。分析当前农村教育环境,笔者认为导致农村教育贫困产生的社会宏观环境指的就是教育体制所带来的教育资源的非均衡性分布。这种教育资源的非均衡分布主要体现在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首先在显性方面。一方面,受生源的限制,农村高中、初中等学校在逐步的撤并措施变相的增加了农村教育成本,这是一种显性的家庭支出成本的扩大,对于一般的农村家庭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借读费是当前教育资源非均衡分布所带来的恶劣影响,虽然表面上看借读费是对农村和城市的一视同仁,是为选拔优秀学生存在的政策的,但是结合城乡家庭的支付能力来看,这可以说是对农村教育资源的变相剥削;其次在隐性方面。隐性上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更多的是体现在观念上的差异,例如读书无用的思想使得农民不愿投入更多资源让孩子接受教育、专职教育不能有效适应和满足农村辍学子女的需求等。

1.2农村教育贫困产生的村庄中观环境

村庄中观环境对农村教育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村庄相对安逸的生存环境。有地、有房、没有太多的利益纠纷发、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证,使得农村的生存压力远远的低于城市,这种环境毫无疑问是极容易培养人们安于现状的心态的,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农民对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是在所难免。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是农民整体的短视,更多的是因为农民没有意识到外面世界对知识的需求,对他们来说短期的生存成本需求可能远远的超过了对未来教育的投资预期;另一个是农村轻视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农村轻视教育的氛围并不是一种传统而是基于社会现实,结合农村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发现掌握基本的农业生产技术不需要特别的教育,只要简单的模仿即可,外出打工也不需要更高的知识水平,这种社会现实使得农村普遍存在着“认识几个字就行”的教育观念,从而进一步导致了农村教育贫困。

1.3农村教育贫困产生的家庭微观环境

如果说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是导致农村教育贫困产生的根源,那么家庭微观环境则是农村教育贫困产生的直接动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子女的求学动力不足。子女求学动力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生源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初中、高中撤并,最终出现教育贫困,陷入恶性循环。造成农村子女求学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对学习的不适应、身边同伴的影响、家长的不管不问、外界的诱惑等;其次是农村家庭满足于生存成本的最小化。很多农村家庭在送孩子接受教育之前很多习惯性的进行计算,对比教育投资和未来子女的生活收入,一旦觉得教育投资高于生活收入就会打消让子女接受教育想法。

2农村教育反贫困措施

2.1改革教育体制,教育资源分配倾向农村

社会宏观环境中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是导致农村教育贫困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欲要实现农村教育反贫困目标首先要的就是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资源在分配上更加倾向农村,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是完善县城高中的招录制度。初中、高中撤并已大势所趋,农村子女进入县城接受教育是必然的,这种情况下国家教育部门应当指导县城高中对招录制度进行完善,适当提高农村子女的入学比例,通过财政补助降低县城高中的教学成本,促使县城高中取消借读费;其次是加大财政投入中农村教育投入的比重。教育经费的不足使得农村教育教职工工资拖欠、乱收费、教学设备不足、因困辍学现象严重,对此财政投入应适当的倾斜农村,以此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最后是提高农村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匮乏也是农村教育发展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一方面要积极的鼓励更多的高水平教师主动走进农村学校,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帮助其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2.2培育农村教育环境,形成重教爱学的教育氛围

上文中笔者已经论述过当前农村轻视教育的环境氛围是导致农村教育贫困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培育村教育环境,形成重教爱学的教育氛围是必要且重要的,但是考虑到任何环境氛围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笔者提出以下两条策略来加快农村重教爱学教育氛围的形成。一个是构建良好的经济环境,经济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毫无疑问是难以提高教育水平的,因此构建良好的经济环境,促使农民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其对教育的重视度;另一个是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村委可以通过对顺利完成学业(高中毕业)的家庭予以一定的奖励来培育良好的教育环境。

2.3改善家庭微观环境,形成利于学习的家庭氛围

和农村教育环境的培育一样,利于学习的家庭氛围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其受到家庭收入、父母思想、子女学习的积极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改善家庭微观环境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提高家庭经济收入,为农村子女接受教育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是从父母和子女两个角度入手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父母,教育部门要开设成人教育班,鼓励父母接受教育,认识教育对子女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子女就,教师要主动地进行沟通交流,解决其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其接触更多学习积极性强的同学,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增长自己的见识以及对外界诱惑的抵御力。

3结论

事实上,自古以来农村便将教育看作是“鲤鱼跃龙门”的唯一途径,重视教育更是农村社会的共识。然而当前教育成本的不断上升、城乡二元结构日益严重等社会现实迫使农村对教育望而却步,导致农村教育贫困的产生。对此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村教育发展、改善农村教育面貌实现农村教育反贫困目标,这对于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建设都有着重要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牛利华.教育贫困与反教育贫困[J].学术研究.2006(5):123-126.

[2]朱容皋.农村教育反贫困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9(1):76-77.

作者:李絮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农村教育贫困问题与对策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89694.html

    相关专题: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上一篇:精品课程档案管理论文
    下一篇:高职学生素质教育途径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