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华裔文学代表性作家谭恩美在美国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创作的很多文学作品,都体现了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西方国家倡导的多元文化主义。本文将选择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论述其中体现出的多元文化主义。
关键词:谭恩美;多元文化;文化融合
引言
自从90年代后期开始,华裔文学便开始繁荣,其代表作家之一就是谭恩美。这首先得益于谭恩美对中国传统的细致刻画,其次在于从其小说中读者不仅仅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中国气息,还有更主要的就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碰撞,以及在碰撞过程中文化不断的融合。谭恩美对华裔文学怎样以族裔文化的身份得以与主流文化之间开展平等交流更为关注,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实现文化领域的多元文化发展。
一、两代人从文化的冲突到文化的融合
在《喜福会》首先就是谭恩美对“喜福会”的机制进行了构建,这就将小说中两代华裔美国人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身份间提供了沟通和交流的场地。然后就是借助对四位移民母亲形象的塑造,使得西方文化一直以来对中国女性的刻板描写进行颠覆,将文化背景不同的状况中的人物的真实形象进行呈现。作者叙述策略的别出心裁也成为多元文化思想的一种表现,主要有小说形式和叙述语言的独特。在小说形式方面,作者对中国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以及西方文学传统的故事环结构的优势进行吸收综合,使其叙述形式更为独特。在语言角度,作者则选择的是英汉双语混合体来对华裔美国人具备的双重文化身份进行体现。这些别具特色的创作手法对于中美两种文化的结合进行了有效体现,使得作业的多元文化思想得以表现。在论文最后对小说主题中多元文化思想的体现进行了分析。在小说中的母女是对中美两国文化的分别代表,而母女关系的冲突至和解的发展则意味着中美文化由对抗到融合的发展。《喜福会》对于谭恩美提倡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想进行了体现,现实意义非常深刻。
二、母国传统文化与美国现代文化交融
在《灶神之妻》中,谭恩美对于主人公温妮与吉米的塑造,成功地颠覆了在东方主义话语下中国人一成不变的情况,这为中美文化的交流建立了桥梁,同时也符合多元主义所强调的平等与包容的原则。叙事手法上,作者将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技巧与美国的多角度叙事相融合,同时在叙事语言上,作者又采用既不是标准英语又不是标准汉语的两种语言混合模式。这些恰好体现了中国与美国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小说的结尾,作者通过和解的大团圆结局,不仅仅表现出母女之间的爱,更为主要的是体现出一种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继承母文化,吸收新文化。我们需要在文化冲突中得到平衡,不能仅鼓吹自己的民族文化或只信奉新的美国模式而摒弃中国文化传统。我们需要在继承母文化的基础之上,积极的吸收新文化,将母国传统文化与美国现代文化交融。也恰恰是这种结尾模式,体现出谭恩美对于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解已经达到一了个新的层次:继承母文化,吸收新文化。
三、少数族裔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沉没之鱼》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中产阶级白人在遥远的东方神秘的东南亚古国旅行发生的故事。小说改变了以往对于文化身份的摸索模式,作者更注重的是广泛存在的人类的苦难文化。其借助拯救“沉没之鱼”的含义告诉我们世界上的各个物种、种族以及文化之间不存在高低贵贱,应当是实现多种文化平等、宽容相处的局面,以此来让人们真正摆脱苦难。小说从荒诞出发,从文章开始至结束贯穿着二元对立的因素:荒诞与理性、无知与了解、拯救与谋杀、善意与邪恶等等,这些二元对立因素间不但没有相互抵消,而是呈现出相反相成的局面,这也使得小说具备更强的张力。
四、结语
谭恩美的小说,特别是在其后期作品中,谭恩美通过许多实例形象地阐释解释出她所倡导的多元文化主义。谭恩美对东方主义进行的有效的批判与消解也烘托出她所倡导的多元文化主义。如果我们希望在文化冲突中获取平衡,我们即不能对中国传统文化单纯地摒弃,也不能固守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适应当前多元文化快速发展的步伐,对固有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同时对新文化进行有效吸收,以此来推动自身文化同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促使二者相互补充,得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建军.谭恩美小说中的神秘东方——以《接骨师之女》为个案[J].外国文学研究,2006,06:101-111.
[2]程爱民.论谭恩美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母女关系的文化内涵[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金融经济期刊2001,04:107-113.
[3]黄惠.谭恩美长篇小说《接骨师之女》中的家庭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7.
作者:黄琳琳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