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音乐专业的大量扩招加剧了音乐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因此自主创业成为他们就业的重要渠道。然而音乐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严重问题,必须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才能保证他们自主创业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音乐大学生;问题;策略;自主创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音乐大学生选择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之风日渐盛行。可是在自主创业过程中,盲目跟风、缺乏心理准备、创业资金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他们自主创业的进行,因此探讨当前我国音乐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及对应策略势在必行。
一、我国音乐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
(一)创业思维不成熟
很多音乐大学生在创业之初盲目跟风,在没有对创业项目进行全面考虑的情况下就大肆宣扬一年买车、三年买房、五年连锁这种不切实际的目标[1]。可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很多大学生虽然在创业过程中充满激情但是由于缺乏心理准备,面对困难常常不能适应,有的因为合作时的想法不一致,最后一拍两散。还有一些创业大学生的家长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希望孩子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不支持孩子进行自主创业,一度给孩子的自主创业造成了阻碍。
(二)创业资金不足
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音乐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通常会投入较高的培训费用,进入大学之后还要负担相对较高的学费和乐器费用等,这些都是不小的开支。大多音乐专业的学生会选择与自身专业的相关的项目进行自主创业,例如开培训中心或者琴行,这些都需要不小的开支。对于初入社会大学生来说,投入资金要么向亲朋好友借,要么通过银行小额贷款获取。可是自主创业属于风险投资,对于工薪家庭、农村家庭来说,他们更多是对学生自主创业的不理解。
(三)社交能力较弱
对于音乐大学生来说,他们在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进行专业学习,特别是学习乐器的学生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乐器练习上,缺乏与社会各方面沟通交流的能力,遭受几次挫折之后就放弃了自主创业。
(四)创业经验不足
大多音乐自主创业大学生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对国家的创业政策也不了解,在校期间所选修的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能够自主创业的项目很有限,仅仅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是没有办法应对经营管理、市场开拓、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的。除此之外,当前我国高校的自主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内容单一,缺乏与市场的联系,授课教师也缺乏创业方面的经验,只是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而不是创业技能。
二、解决我国音乐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的策略
(一)政府加强政策支持
各级政府都应该注重高校的自主创业教育,要对当前的贷款、减免税等优惠政策予以完善,使其具有更强的操作性,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2]。此外,政府还要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要通过不同的宣传平台,宣传大学生创业典型,从而形成以创业为荣的社会氛围。要鼓励设置创业为主题的栏目,创建创业为主题的论坛,对国内外创业成功案例进行宣传,为成功经验的交流提供机会。要通过简化创业手续、宣传创业政策,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者提供便利的条件。通过划分专门的区域让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对其进行专门管理,从而使其得到有效宣传。
(二)高校创建科学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训体系
高校要加强自主创业教育,注重对音乐大学生进行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创业管理、公关交往、创业常识、创业能力、财务管理等与自主创业相关知识的培养,可以不定期的邀请成功企业家或者自主创业成功大学生传授相关的经验。可以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创业研究等,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操作力、思维,也可以创建大学生创业园,扶持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引导鼓励拥有技术特长以及项目的学生来创业园进行创业,高校要引导企业参与进来,从而为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提供更好的帮助[3]。自主创业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为此高校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课程,为有兴趣将来进行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理论学习的机会。可以成立专家志愿者团队,根据创业者的需要提供咨询、管理、财务代理、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增强音乐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几率。总之高校要对自主自主创业大学生进行切实的指导和培养而不仅仅是肤浅的喊口号。除此之外,音乐大学生面对自身在自主创业过程中所面临是资金、经验方面的问题,要尽量选择那些投资小、人手配置少的项目,在选择自主创业项目的时候要进行一些市场调查,从而选择出那些生命力较强的产业。
三、结语
增强我国音乐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自主创业环境需要一个过程,无论政府高校还是音乐大学生自身都必须不断的探索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我国音乐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邹悦.音乐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2013,27:4-5.
[2]豆军红.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建运动医学论文议[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03:99-100.
[3]李男.音乐类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研究[J].戏剧之家,2015,14:238.
作者:孙四化 潘凌旭 单位: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