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低碳经济指标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低碳经济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从目前存在争议的低碳经济的概念以及低碳经济的评价体系开展探讨,对目前针对“低碳经济”存在我国学术界存在的一些争议提出看法。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概念;低碳经济评价

“全世界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全球气候变化异常,而非恐怖主义。”大卫•金(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曾在《科学》杂志撰文如此指出。中国一直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我国正式向联合国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文中确定我国的温室气体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排放峰值,同时中央规划2017年开启全国范围内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十三五”发展规划也纳入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时间较短,还有许多可以完善的地方。本文主要从目前存在争议的低碳经济的概念以及低碳经济的评价体系开展研究。

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低碳经济”一词起源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OurEnergyFuture:CreatingALowCarbonEconomy》)。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低碳经济”这一范畴定义还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而另一些学者则将“低碳经济”定义为一种发展模式,还有一些学者将前两者的观点综合在一起,认为“低碳经济”既是一种经济形态,也是一种发展模式。薛进军(2011)在定义低碳经济时,从中国国情角度出发,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兼顾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的“低碳发展”相较于“低碳经济”更为适宜。这实质上是将低碳定义为一种发展模式。徐玖平(2011)等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类似的,李玉婷(2015)认为低碳经济通常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是目的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王韶华(2015)提出低碳经济是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寻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以上几位学者都将“低碳经济”定义为一种发展模式,而“经济形态论”者的观点如付加锋(2010)在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各种定义之后认为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同时达到较高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这种论述的观点在于低碳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关键在于实现保障人文发展的目标。孙桂娟(2010)定义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这种形态可以兼顾经济稳定增长与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低增长或负增长。王志亮(2015)根据前人理论总结,低碳经济是一门集经济、环境、产业和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经济形态。潘家华(2010)的观点是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低碳发展的过程,目标是低碳高增长,强调发展模式。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陈跃(2013)将低碳经济概念分为广义上的“目的性定义”和狭义上的“手段性定义”,即在广义视角下,低碳经济被认为是一种具有高度生态可持续性的新的经济形态;狭义的定义则主演于当前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方法和人类现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趋向,强调人文发展水平与碳减排、节能、环保状况的协同进步,体现对目前发展的具体要求。这一观点即是第三种低碳经济是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的统一的观点。但是根据其定义,笔者认为该学者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定义。这三个定义相互有交叉但又相互独立,绿色经济的覆盖范围最广,循环经济最小。低碳经济只是单纯针对温室气体排放,并且低碳经济不能等同于节能减排。目前,针对低碳经济社会上还存在很多误区。低碳经济不是要对高碳模式的产业生产模式进行拦腰斩,而是旨在通过追求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这一目标,推进产业的生产技术模式、能源消耗模式的改革,这并不是以降低生产产出为前提的。同时,发展低碳经济不能、也不会限制诸如能源密集型产业等的特定产业的引进和发展。低碳经济追求的是一种更高质量的生产、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孤立去看其成本投入量是没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看到发展低碳经济所带来的高收益。

二、低碳经济指标评价体系的探讨

近年来国际上一直在积极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但是对于低碳经济的评价体系仍未取得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究竟怎样发展才是低碳发展;我们现在处于低碳发展的哪一个阶段;如何评价一个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状况;如何对不同区域间进行低碳发展之间的比较等问题都需要一个科学的、客观的、统一的评价方法。针对此项研究,我国目前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评价标准确定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冯碧梅,2011)。前人研究虽各有差异,但总体来看,主要是从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模型构建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的(李沙浪,2014)。目前的研究中,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分散的,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但是评价模型的构建思路却是相对统一的,即将管理决策科学中有关多元统计和多属性决策的理论方法应用于设计好的指标体系上,用以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指标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与集成,最终实现对单个或多个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的定量评估以及排序和分类(陈跃,2013)。不过就目前的研究而言,还是缺乏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进行分析和判断(吴雪,2012)。总的来说,前人的研究各有千秋,本指标体系统一确定的难度就在于指标的选择与权重的设定。不同学者的不同的分析方法导致其评价结果的侧重不一致,有的结果偏重于低碳的成果,而有的结论又向经济发展成果倾斜,如何在经济与低碳之间找寻一个平衡关系,将是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问题。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

在已有的文献中,低碳经济的评价多是从区域的角度分析的。低碳经济区域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基本结构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这三个层次。少数学者如冯碧梅(2011)将其扩展为五个层次: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和要素层。而层次划分中最关键的层次就是指标层或要素层。指标选择是否合理、完整将直接影响整个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王志亮(2015)是从经济、能源、技术、环境这四个方面着手来进行处理的。而付加锋和庄贵阳(2010)则较前者增加低碳产出指标、低碳消费指标、低碳政策指标,其指标设计重点突出了低碳因素,多数指标数据需要在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后得出,如低碳产出指标下的碳生产力指标表示的是单位碳排放量的GDP产值,而低碳消费指标下的居民消费碳排放和政府消费碳排放分别表示单位居民消费支出或政府消费支出的碳排放量。这种指标设计法理论来看针对低碳经济的评价是十分合理的,但是问题在于数据获取的难度较大,如全社会的碳排放量就是一个估算值,这就导致整个评价系统具有偏差性。吕学都(2013)在前人的指标选择下,较为全面的归纳总结了有效体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指标,指标包括经济、能源、社会、环境、科技这五个方面。这些学者的研究都各有侧重,但是大体上经济、资源、社会、技术这几个方面是各学者所共有的,区别就在于指标细分的程度不同,不同学者在其不同的研究方向各有拓展,各有优劣。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

总结已有的低碳经济评价方法,总的来说有单项指标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两类。在考察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状况时,综合评价法已经成为主流方法,不过在考察单个指标在低碳经济环境中的发展状况或是对特定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时,会选择单项指标评价法。多数学者都是以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展开对区域低碳经济的评价。层次分析法本质上是一种决策思维方式,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以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再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确定每一层次中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在递阶层次结构内进行合成以得到决策因素相对于目标的重要性的总顺序(刘豹,1988)。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根据自身知识储备与对低碳经济评价的理解分析,进行了较有差别的处理。付加锋(2010)认为低碳经济评价的核心是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其使用层次次分析(专家咨询)与数据包络分析的组合方法对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潜力进行了等级划分。吕学都(2013)主要使用SPSS软件来分析评价体系中的指标间相关性,通过对设计好的指标体系进行全面性、有效性、相关性、适用性、前瞻性五个方面的评估得分来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劣性。许炟(2014)使用熵值法来估算体系的指标权重。吴雪(2012)使用三标度模糊层次分析以及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采用线性加权法来计算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数。但也有学者,如李沙浪(2014)并未使用层次分析法,而是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使用面板空间数据利用TOPSIS模型结合计量方法综合评价了我国各省的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并进一步探索低碳经济中TOPSIS评价值与产业结构、贸易结构、财政支出、城市化进程等因素的内在关联。

(三)评价缺陷

笔者就目前针对评价体系的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现行的统计体系并未与时俱进,低碳方面的统计数据存在较多的不足和缺失状况。目前,统计制度在能源方面只包括辖区内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进行调查,缺乏规模以下工业等方面的数据。碳排放除了企业排放以外,居民生活碳排放也是非常大的一部分尤其是交通排放以及居民能源消耗,但是诸如此类的能源消耗并未收录到统计体系内(彭博,2011)。不完整、牵强的数据选择一定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评价结果,根据该结果所得出的政策建议也不会是合理的。其次,部分学者还是很容易将“低碳”与“节能减排”、“环保”等概念混淆,对概念认识的不清晰会导致选择一些不合适的评价指标,直接影响评价体系的合理性。综上所述,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由单纯的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转移,通过推广低碳经济,由我国当前的能源经济模式向更为健康的经济模式转移,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降低能源依赖度。低碳经济发展十余年来,渐渐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我国的低碳经济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规范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指标是发展低碳经济理论的基础。我国学者在低碳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研究思路大体相近,缺乏创新性。如何在低碳经济学术领域走出中国特色,还需要进行继续研讨。

参考文献

[1]谭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致富向导,2011,14:68-69.

医学论文代理

企业经济期刊 [2]冯碧梅.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3:54-58

作者:任烁 单位:福州大学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低碳经济指标评价体系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217101.html

    相关专题:实验室管式反应器 教育教学论文网


    上一篇:红色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价值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