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法

摘要:中国国际化发展对中医药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中国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理念和要求却尚未被明确界定,双语型或英语型教学模式多被误认为中医药国际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基于此,文中从中医药国际型人才培养要求、方向、师资团队配套设计等层面入手,次第分析中医药国际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及目标。

关键词: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方式

《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作为中华民族瑰宝和文化软实力的代表,中医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培养中医药国际人才,强化中医药文化和知识的对外宣传,可辅助促动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化发展[1]。然而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亟待专业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辅助,但培养中医药国际人才的双语课和英语课却不能满足社会、专业、学生的学习转型需要,基于此,如何在国际化转型及教改要求下,有效培养中医药国际型人才问题,也日渐得到中医药高等院校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1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中医药国际人才首先需要考虑何种标准为国际型,从哪里入手培养合格的国际中医药人才,并以此来明确中医药国际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向[2]。在日常培养过程中,以遵从市场规律为前提,遵守临床技能、中医药学知识、强调学生的分析解决能力、临床能力、创新能力,继而按照中医药学科国际交流的需求,从中医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出发,制定全面详细、清晰明了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培养中医药国际人才要将传统文化与人文科学教育有效结合。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科特点决定了人文科学在高等中医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加强综合素质教育与中医专业教育的并进发展。现代社会需求的不仅是有一技之长的中医专业人才,更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培养中医国际人才的目标就要将中医高等教育从单一的专业知识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中来,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职业需求。第三,培养中医药国际人才就要加强学生医学道德教育学习。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不仅重视人的基本属性,更尊重人的社会属性。高等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对患者个体的疾病进行诊疗,更应关注整个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利益。因此,高等中医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教育。在明确培养目标之后,中医药教学过程中所覆盖的教学管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同样需要将中医药学国际化运作的要求和人才诉求标准[3]。全面建立具有可执行性的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优化培养方案和模式,树立典型进行示范,选择试点进行实验,进而逐步推广。

2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2.1制度保障不健全,英语教学未被引起足够重视

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中医药学行业及教育等多重因素予以配合。中国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战略的运作,同样属于缺乏案例和经验的“摸着石头过河”。国家未明确下达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教育法案,未界定和阐述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的要求、标准、评估模式。综合考虑影响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的各方面要素时,需要仔细研究各个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人才培养成效的影响程度。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在史无前例的大背景下,并没有对英语学习产生新的认知。建设中医药国际型人才的培养,也仅仅是学习西方科学文化和英语,导致中医药学专业长期存在的优势就无法被真正发挥出来。因此,加强英语学习是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2.2课程设置与结构相对单一

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属于一条缺乏经验和实际案例的尚未走过的路。双语课和专业英语课无法满足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的问题,目前中医药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程相对单一未能与国际接轨,知识面窄,必修科目过多,选修机会少,从某种程度讲意味着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很难找到可以借鉴的模式。走符合中国国情,并以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为前提,培养中医药学国际化发展所需的人才团队,就需要以实际教学为前提,尝试进行课程设置改革。

2.3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中医药双语课和专业英语课教学中存在专业教师英语不过关,英语教师不懂中医药专业知识等问题。因此加大教师的双向性培养也是具有必要性的。最为重要的是此类课程需要在课程设置时重视语言是需要输出的,而并非单项输入,即英语学习是为中医药人才的国际化发展和国际化临床操作而服务的,并非传统英语教学仅仅设置虚拟的业务沟通场景而能决定的[4]。此外,考虑到日常教学的统管便利性及当前各大中医药院校的实际师资情况,立刻完成国际型教师的转型显然是不可行的。但是,中医药国际型人才的培养却是不容耽搁的。

3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的建议

3.1健全保障制度,加强英语学习学校按照办学

自主权,尝试使用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为达到国际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产学研合作时,还需考虑能否与中医药外资企业、与中医药学相关的其他行业外商建立合作关系,以便共同培养学生,从实践角度提升学生的应对能力和自我反思、自我培养能力,使之明确认识到国际市场对中医药学的冲击和辅助,进而依托当前的管理和教学方式,尝试增加学生参与到中医药市场竞争中的机会,与中医药学培养机构和学校合作的外商企业同样可以作为培养国际型中医药学人才的介点[5-7]。基于此,建议在弘扬中医药文化的过程中,将其与英语学习有效融合起来,以前者为基础尝试增加中医药英语学习的中医药专业内容,将中医药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涉及到的各类要素,作为英语学习和练习的教材和依据,对培养中医药学生兼容并蓄的心理和中西合并的情操,同样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8]。

3.2优化课程结构,以国际化临床接诊为中心为

有临床实习经验的学生提供国际化临床接诊技能教学,课程教学以中医师如何对外国患者临床接诊治疗为主题,课程内容包含国外医疗接诊模式和步骤,英语表达的规范、标准和程度,接诊过程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医患交流指导原则和思想等[9-11]。此类课程充分考虑到英语语言技能学习和中医专业技能学习的融合要求,并将其纳入课堂内容的教改中。除此之外,还考虑到了中医药各类专业当前教学改革需求和未来国际化接诊可能性的结合要求,将学校对学生的期待、就业和发展的增值扶助与学生实际学习和工作尝试糅合,此种设计下课程设置更符合职业特征,具有文化和实用特点,同样更能体现出培养中医专业复合型、临床型、国际型、高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和目标[12]。

3.3强化师资建设,建立双导师机制针对师资建

设中的各类不足问题,建议不断加大对青年中医教师向国际型教师方向培养,培养既精通中医药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技能的精品教师,并使之成为中医药院校的师资人才梯队。组织和开展各类趣味活动,借助活动来强化中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将此种意识植入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的思维中,使得学生自主呼吁教师进行自我转型,教师可以自主的参与到学校所提供的转型培训辅助中,并利用自己的时间自行学习等[13-15],同时还需要出台对应的鼓励制度或措施。尝试运用双导师运行机制以便统管和专任结合。另外实行大组教研和小组教研融合制度。传统双导师制是将理论和实践教学分开,带教导师选择方面重视校外和校内导师结合制度。但是在国际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下,可设立外教导师与校内导师并行的双导师制度[16-18]。外教导师可聘请其他国家优秀医学院校的教师定期到校任课或在线授课的方式,这也是辅助中医药类高校节约教师培训成本,整合校内外资源,快速提升师资质量的一种选择方式。综上所述,中国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理念和要求尚未被明确界定,双语型或英语型教学模式多被误认为中医药国际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等问题,在中国中医药国际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比比皆是。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可从扭转中医药国际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入手,调整目标,尝试使用改革课程设置强调英语学习、全面提供制度保障、强化中医专业师资国际化建设,建立双导师运行机制等模式来尝试提升国际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中医药国际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团队予以辅助,但是当前中国所需的教师团队培养,仍需要漫长的时间,不能一蹴而就[19]。由此,建议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调动和提升为主,辅之以教师团队的同步培训,让教师和学生在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正确目标下共同成长,继而为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基本保障。

作者:李欣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法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197132.html

    相关专题:大学生论文格式 税收征管


    上一篇:公立医院战略成本管理初探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