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高校生就业难的原因
1.1外界原因
说到大学高校生就业,人们通常会说就业岗位少,大学高校生就业期望高。实际上,现在就业的主要矛盾已不是这些。农民工能大量就业,就说明民营企业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我们缺的,只是对大学高校生后顾之忧的解决办法。比如,部分单位薪酬较低,“三险”不能及时办理,大学高校生自然会有退休了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买不起房子怎么办这些后顾之忧。同时,对于一些农民户籍和外地户籍的学生来说,户口问题无法解决,其子女今后的读书上学都是问题,他们怎么能安心工作。大学高校生都往待遇好且能解决后顾之忧的单位挤,就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高校生就业形势,国家鼓励大学高校生到基层工作,在税费等方面对大学高校生自主创业给予优惠,在公务员考试制度外设立了支持大学高校生自主创业的专项贷款,还提出了“特设岗位”这一就业政策,大学高校生可以通过考试争取到一些特别设置的岗位参加就业,但这些政策都没有形成规范的法律法规,实施起来缺乏力度。要解决大学高校生就业问题,仅指望临时性政策是不行的,政府必须有长期规划。在落实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健全就业服务保障体系的同时,要积极解决大学高校生的后顾之忧,真正建立大学高校生就业保障体系才是解决大学高校生就业的最根本问题。
1.2大学高校生自身原因
大学高校生的就业期望过高,没有改变传统的观念。现在有一部大学高校生在就业的时候仍然是对单位的性质、企业的规模、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起始待遇等问题看得很重,因此,他们基本上都不愿意到小城市和基层就业,都只想到沿海就业。
如今的大学高校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现在社会上所需求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企业本身不仅仅希望能够他们能够招聘到的大学高校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希望他们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现在的大学高校生基本上都只满足于完成学校所安排的课程,而学校所安排的课程中却很少有实践的相关课程,这就使得现在的大学高校生不仅仅专业知识不足,同时动手实践能力也不足。
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同时我国的基础教育中也基本没有这方面的教育。因此,学生只能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产生粗略的想法,进入大学后也没有深入的思考。现在很多大学高校生都是在大三的时候在学校的推动下找工作,但是他们还是没有明确的规划。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作为就业指导也是现在大学高校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2建立大学高校生就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最近几年,随着大学高校生就业问题的突显,国家出台了许多短期治理政策,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应该建立制度化的大学高校生就业保障长效机制。国家培养一个大学高校生,人力资本投资是非常巨大的,据有关人士统计,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花费大约在22万左右,这部分投资不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家庭,都是一个不小的开支,大学高校生失业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使人力资本投资失去应有的收益,给国家、个人和家庭带来很大的损失和不良的社会效果。如果长期下去,将降低人们对教育的良好心理预期和对教育事业的公信力,不利于国家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不利于社会的长久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全面推进。因此,促进大学高校生就业不仅是全社会的救助行为也是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治理之策。失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只要市场经济继续发展存在,失业问题就不可避免,问题是出现了失业问题后,如何进行积极引导以降低失业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前大学高校生失业,并不是意味着大学高校生已经供过于求,而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学高校生就业信息平台的不完善和就业渠道的不畅造成的。构建大学高校生社会保障有利于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信息交流,疏通大学高校生就业的渠道,为大学高校生就业、尤其是到基层就业开辟新的信息平台,顺利实现大学高校生的尽快就业,为缓解大学高校生失业压力起到应有的作用。构建大学高校生社会保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我国失业的严峻形势,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构建。健全大学高校生的就业保障已成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建立健全失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将大学高校生纳入社保,既保障了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还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定功能和公平性原则。大学高校生就业保障体系应注重大学高校生就业保障的长效性和大学高校生就业保障的合理性及制度性
3如何构建我国大学高校生就业保障体系
3.1从国家而言,制度保障是改善大学高校生就业的关键
促进就业是政府的责任,政府通过市场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促进就业与企业自主用工不矛盾。根据近年来的关于大学高校生就业难问题的调查,大学高校生素质要求与企业期望不相符合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如何使得企业违背“赚钱”本能,而选择缺少实际经验的社会新人,最主要的还是看其背后的制度性保障,即与立法相配套的政府财政预算、机构建设等制度支撑。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劳动力流动速度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开放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个人工作信息的搜索渠道和工作匹配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在大学高校生求职过程中,因结构性或摩擦性的原因导致的人岗错位问题也是导致大学高校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就业岗位的数量是一定的,其结构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为了提高求职成功率,大学高校生求职者应该作出适当改变,除了积极提高技能水平外,有效的工作搜寻方式可以减少工作搜寻时间、降低工作搜寻成本。因此,政府部门对于公共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投入应该可以为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成功率提供一些帮助。政府应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调控优势,发挥在大学高校生就业联动中的推动作用,促进高校与企业在大学高校生就业中的合作。政府应将企业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纳入统一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体系,拨划专项经费给予支持。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基地的确立与建设要采取项目申报制和评估制,对考核合格的基地,给予建设企业税收减免、项目支持、贷款担保等优惠配套政策。同时,积极开展大学高校生就业竞争力评估,实现资源投入与大学高校生就业挂钩。加强对创新教育的投入力度,降低大学高校生创业门槛,营造相对宽松的创业氛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应建立就业信息交流平台和大学高校生资源库,实现就业信息和人才信息的共享。国家还应继续支持大学高校生自主就业和创业,街道办事处对灵活就业或在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为其提供档籍托管、社会保险持续等方面的服务。
3.2从学校而言,需要建立完备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首先,学校就业指导机构专门化和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就业指导机构,使其设备齐全,资金充足,特别是这些就业指导机构的指导人员需要拥有高等教育学或心理学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业人士,同时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还要聘请一些校外的专家学者对学生进行就业咨询和指导,使学生得到最专业、最优质、最满意的就业指导。其次,就业服务内容丰富细致,服务方式注重全程化。美、德、日等高校都十分注重学生就业服务的质量和内容,一般从学生入学前,各个高校就派出专门人员对高中毕业生进行入学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专业,到了入学后,各高校通过心理测试、咨询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帮助学生确定职业方向。同时对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包罗万象,细致周到。而且这些高校的就业指导是全程式的跟踪服务,从学生入学前,入学后,到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都给予关注。第三,就业服务信息化、网络化。高校针对贫困大学高校生和有就业障碍的大学高校生设立专门服务窗口,提供免费的就业政策咨询、岗位信息提供、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服务。通过信息网络及时把各种社会需求信息收集起来,学生可以随时通过信息网络查到自己所需要的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需求信息,也可以把求职信息通过网络传送给雇主。在各大学就业指导机构还备有各类有关就业指导的图书、报刊、杂志、企业介绍材料,供学生随时查阅。此外,高校还应该加强大学高校生就业保障观念教育,大学高校生也应从转变自身观念、认清形势、将自身定位为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认清在市场的竞争中同样存在优胜劣汰的风险。
3.3社会保障机构无法满足毕业生提供相应服务
从社会而言,社会保障机构对毕业后三个月仍无法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为其办理失业登记,发放为期五个月的失业救助金并免费提供相应服务。街道办事处或市政企业向辖区内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进行上门政策咨询服务,发放就业服务联系卡,建立定期联系和服务制度,积极帮助他们就业,并将家庭困难的毕业生纳入重点帮扶范围。校企联手打造就业创业的指导体系,就会从根本上提升大学高校生就业能力,解决供需脱节问题。目前,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般不具有这样的实力,政府、行业组织和人才中介组织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对接,建立起保障就业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对高校要有激励措施,促进教育改革的就业创业导向,对一些应用型专业学位设置,应建立以就业为标准的国家资格审查制度。作为人才服务中介,特别是政府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要从目前的低端业务转向发展高端业务,为大学高校生在创办企业、产品开发、科研成果转化中寻求相关企业支持,以及在法律、政策咨询等多方面为大学高校生就业创业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中介服务要向专业化和一体化服务提升,专业化服务要求把新的就业岗位,按照岗位的全面技能要求,作出专业的规模和水平;一体化服务要求从职业指导、就业信息延伸到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以及薪酬设计等咨询服务中来。
总之,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大学高校生就业问题关乎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个人的发展,建立大学高校生就业保障体系是规模经济论文一件政策性、时效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大众化就业的新观念,通过政府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为大学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