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可以利用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发挥主渠道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术理论研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关键词:核心价值;大学生;思想道德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1]这是我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次正式而全面的阐释,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方面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方针。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同一面旗帜,它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进。
2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现状
2.1高校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从整体上来说成功的:大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符合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并一定程度上的多样化地趋势。表现为:大部分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相信中国革命与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历史的必然;认同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绝大多数大学生能自觉践行荣辱观。[3]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新阶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治信仰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缺失、知行脱节普遍等方面。出现这一系列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有西方思想理论学说的影响,有多元价值观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疏离的原因,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存在的不足等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足的原因分析:一是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应付考试的现象十分突出。二是忽视大学生身心特点及接受规律。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活跃的思维、超前的想像,还有不稳定的心理特点和不成熟的社会能力。高校在制定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方面缺少全面细致深入的调查,理论与现实有脱节,加之必要的心灵沟通的缺少,教育不能全面、深入进行。三是家庭教育影响的负面作用。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负面的作用,表现为:父母的对科学价值观认知不足;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当而导致学生的抵制心理;父母的言传身教不到位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四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导向。重学历重文凭在当今的社会就业中还占主导地位,对思想道德水平要求不是很突出。有些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时较少从单位发展的前景和现状需要等方面考虑,而更多考虑各项指标完成问题。有些单位在进人方面首先考虑的是近亲关系。在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中,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极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形成。这样,大学生在高校中慢慢培养起来的价值体系在受到市场经济中上些负面因素的冲击之后而受到破坏。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途径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科学价值观武装头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一代从理想信念上、思想道德上、行为方式上明辨是非、受得起考验,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艰巨的职责。探究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已刻不容缓。高校可凭借自身独特的功能,多方面着手研究创新:3.1充分发挥大学课堂的作用思想道德课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肯定其主要途径的基础上,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早已不适应新一代的大学生。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设施引导学生。老师的循循善诱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并坚持不懈地探究科学理论知识,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形成科学的价值观。3.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术理论研究如何更有效地更广泛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要探寻切实可行的关键点,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也就是我们的教师是传播效果的关键点。高校教师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应当示范引领,应当成为道德品行的楷模榜样,教师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所以高校要重视和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并鼓励教师努力进修、学术专研。大学的使命是探求真理、启迪智慧、传承文化、创造知识财富,大学的学术研究是最具世界性、开放性、普遍性的。所以要充分发挥高校自身功能,结合现代人们思想活动的特征,在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结构和实践要求。3.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优美的校园环境、错落有致的校园建筑、宽敞明亮的图书馆和教室、舒心的人文环境,这些带给学生愉悦的精神享受和精神力量,增进对学校、对社会、对祖国的感情,学生在轻松自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慢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4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社会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是一个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过程,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的形式,是大学生投身革命、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是提高思想觉悟、是更新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很多困难和挫折,要用冷静的态度认真分析原因,进行正确的受挫归因,挫折一方面给人带来不愉快的心情,另一方面却不断地磨炼意志。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审视自己的内心,接受科学的价值观,才能够真切体会到核心价值的内涵及精神实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
[2]杨永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7:3-4
[3]李胜宏.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
作者:张艳霞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