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面现实问题,找准园区升级突破口
(一)产业链条有待延伸,转型压力很大
一是园区的产业链条不长,关键价值链缺失。在株洲园区,产品加工制造业占主体地位,而产品研发,产品精深加工相对较少,使得株洲园区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园区发展快而不优。如芦淞服饰城的服饰产业基本上以贴牌生产、仿制为主,缺乏有号召力的自主品牌,很少介入服饰研发、品牌推广、服饰会展发布、名流个性订制等环节。又如株洲高新区近年来引进的汽车产业,实际上就是北汽集团在株洲设了一个生产车间,株洲本地几乎没有任何的产业配套。在株洲大部分工业园区,产业链上产业价值大、技术含量高的关键环节相对缺失,造成了产业发展上的严重资源浪费。二是工业园区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产业升级任务很重。由于历史原因,高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低附加值的重化工业占株洲园区工业的比重偏大。如有色冶炼、化工、建材等产业,其产品基本上是中间产品,在株洲缺少下游产业,产业发展对外依存度大,产业效益低,产业升级非常缓慢。另一方面,株洲的县域园区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基本上都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很少,县域园区占县域工业比重仅为17%,县域园区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三是园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产业整合力度不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制造业直接服务的配套服务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在株洲园区,金融服务、商务服务、工业信息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使工业企业很难得到从产品立项到产品营销与服务的全方位的支持,对企业整合力度不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不高。
(二)生产要素支撑不力,造血功能不强
其一,金融支持不足。由于工业用地“倒挂”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我市工业园区负担过重,资金需求量很大。但另一方面,我市工业园区的融资能力不强,造成了园区资金缺口大。具体表现在:一是我市园区融资平台普遍规模偏小、发展质量不优,通过上市等渠道直接融资能力不强。二是借贷融资主要局限于政策性银行,而商业银行借贷融资规模偏小。特别是县(市)的工业园区很难在四大商业银行融通资金。据统计,县(市)的商业银行在本地的存贷比仅为30%左右,其中,攸县的工商银行在本地的存贷比仅为17%。三是民间融资受政策制约很大,我市的炎陵、茶陵等园区通过“补偿资金延期支付”、“村民投资”等形式进行了民间融资的试点,但融资规模太小,而政策压力又太大。四是融资创新不足,虽然我市各园区都引入了PPP模式进行市场融资,推出了一批BT项目、BOT项目,但总体看,融资规模不大,项目运作也不很规范。其二,土地瓶颈突显。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地方园区发展的矛盾问题,我市县(市)区园区普遍存在用地紧张的问题。一是园区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与供地指标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市县(市)每个园区供地指标为每年300亩,与实际需求相差数倍,甚至十几倍。二是供地成本与供地价格“倒挂”严重,园区不堪重负。目前,我市县(市)园区的供地成本约为20-30万元/亩,而供地价格仅为4-6万元/亩。虽然商业用地可适当补偿工业用地价差,但我市县市园区的“园城一体”建设相对滞后。三是用地紧张与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并存。除高新区外,我市园区普遍存在土地投资强度低、单位产出不高的问题,如攸县园区仅1家企业的税收超过5万元/亩。此外,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极度匮乏,园区管理人才与企业家队伍参差不齐;区域优势资源的配置有待优化,如炎陵县电力资源非常丰富,其如何优先供应自有园区有待优化。
(三)增量扩张相对缓慢,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新增规模工业企业不多。2009至2011年全市分别新增规模工业企业仅为8家、12家和5家。2012年虽然新增了31家,但也只带来增加值5.9亿元,拉动规模工业增长不到1个百分点,低于省内长沙、益阳、岳阳、衡阳等地。五年来,全市超过10亿的新建工业项目有7个,其中只有北汽、华新、中材、通用等4个项目竣工投产,而衡阳市同期引进了富士康、日本欧姆龙、帝斯曼、中信集团、中粮集团等1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16家央企。今天的引进就是明天现实的生产力,新增规模企业不多,严重影响了株洲园区的发展后劲。二是现有工业企业扩张不快。株洲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中,近半数企业是“一五”、“二五”时期建设的老企业和它们裂变出来的企业。由于历史欠债较多,尽管我市近年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超过35%,但大多是就节能减排要求进行提质改造,企业扩张速度不断放缓。2012年全市工业投资达611亿元,但新建、扩建占比仅为15.6%,而改造改建投入占比为84.36%。三是高新技术企业扩张不力。表现为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速度不快,企业竞争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力度不够,高新企业的增量扩张缓慢。2011年之前,我市园区高新产值和高新企业数量列全省第二位,2012年,虽然高新企业数量仍列第二位,但高新产值已被岳阳、湘潭超越。
(四)综合服务亟待完善,发展环境不优
一是党委政府对园区发展的重视不够。自提出“城市提质、园区攻坚、旅游升温”三大战役以来,我市的城市提质取得了举国瞩目的成就,并已上升为“株洲经验”或“株洲模式”而成为全国各地争相学习的典范;“旅游升温”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城市旅游、城市宜居成为了株洲城市发展的显著标志。而“园区攻坚”则效果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党委政府的重视不够、服务不够,全民参与不足。二是部分园区管委会本身的服务意识不够。由于园区管委会参照公务员管理,也由于园区管理的好坏与管委会的奖罚没有建立密切联系,导致了部分管委会干部的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工作不扎实。在醴陵陶瓷工业园,园区成了管委会干部的跳板,人员变动十分频繁,园区管理服务很难做到持续落实。三是社会中介机构的服务不足。我市的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相对滞后,有实力能力强的中介机构不多,而且中介服务市场鱼龙混杂,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园区发展的需要。
二、突出集聚发展,打造株洲园区升级版
(一)以大园区集聚大产业
经济发展靠项目,项目发展在园区。株洲园区升级要突出大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在产业集聚、要素集成、土地集约和科技引领等方面的推动作用,以集群的理念转变经济运行方式,以集聚的理念转变产业布局方式,以集约的理念转变园区发展方式,[3]以建设大园区来集聚大产业。一是要高水平做好园区规划。要按照“准确定位、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统筹县市区园区的发展规划,实现县市区园区的互补发展、错位发展。按照优势突出、结构优化、体系完整的要求,在园区重点扶持汽车、轨道交通、航天航空等一批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株洲特色产业,并以此为基础,明确各个县市区园区的主导产业。要强化各个园区的产业联系,突出产业协作,如株洲市区、渌口、醴陵应规划建设特色产业经济带,以实现抱团发展。二是要高标准搞好园区建设。要把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配套发展能力作为园区建设开发的战略重点,坚持以园区发展规划为指导,突出基础设施先行,高标准地,适度超前地搞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园区建设的要素保障,促进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集聚,充分利用株洲的科研院所,加大产学研结合的推进力度。三是要高姿态推进园城合一。以园区与城镇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大园区的跨越发展,通过做大园区来集聚产业,做大城区来集聚人气。可以借鉴金山科技工业园、株洲航空城推进“产城一体”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协调联动、产城融合”的园城合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
(二)以大项目推动大集群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而大项目是推动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直接、最强劲的引擎。大项目的持续建设与投产,可以不断发挥和显现集聚效应、带动效应,推动产业升级,[3]极大地提升园区发展的核心能力。株洲园区应突出大项目的引进与开发建设,确立大项目在园区发展、产业升级中的核心地位。一是要积极谋划大项目。要根据株洲园区的产业定位和产业特色,立足现有优势产业来确定园区的重点项目选择,谋划发展大项目。要立足于园区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在株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能力,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来筹划项目,确保园区发展有持续的项目支撑,以项目来带动园区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集群。二是要重点发展大企业。大项目往往来自于大企业,持续的优质的大项目供应是建立在大企业的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因此,株洲园区应立足于自身的产业定位,着力壮大一批竞争能力较强、主业优势突出、发展前景看好的大型企业集团,把一批优质大型企业打造成为区域性,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知名企业,如南车集团、时代集团、株硬集团、南方航空、千金药业等。通过大企业的跨越发展来带动大产业集群。三是要着力培育大集群。要通过大项目的开发建设来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基本做到一个大项目,带动一个优势产业。要通过大项目的开发建设,来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在省内外以及世界范围内开展资源整合,实现与区域高端产业、高价值产业的产业链接;推动大型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开展产业链接;推进同类型中小企业的集聚和抱团发展,提高中小企业的专业化配套能力。
(三)以大招商谋划大发展
近年来,株洲园区在全省的排名持续下滑,其主要原因,一是引进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二是现有企业的扩张裂变不快,尤其缺少象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那样的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企业。对株洲园区而言,园区全面升级应更多地依靠大招商,招大商。一是要立足于株洲园区现有优势产业,实现产业链配套招商。要围绕轨道交通、汽车整车与零部件、航空航天、服饰、陶瓷等五大产业集群开展招商,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文化创意产业、新生物医药产业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开展招商。二是要针对强势企业和成长性企业,实现产业发展招商。要重点针对发展前景好的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和行业100强等龙头企业进行招商,针对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招商。力争引进一个项目,辐射一个片区;引进一家企业,成就一个产业。三是要积极引导现有优势企业裂变升级,实现内资的有效利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由产品制造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致力于发展核心环节,延伸整合产业链。[4]大力推广南车集团的成功经验,鼓励大企业开发核心技术,以核心技术占领核心市场,拓宽产业链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现实生产力。
(四)以大服务构筑大环境
大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优质的园区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株洲市应树立大服务意识,立足于优化园区发展大环境,构建包括政府、中介组织、社会在内的全方面的服务体系。一是要进一步优化园区发展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切实优化政务服务,精简行政审批环节,严格执行项目审批限时办结制,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能。要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减少行政审批时限和检查评比,优化执法环境,切实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要强化社会舆论引导,加大园区发展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园区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要致力健全园区服务长效机制。要建立特殊的园区行政运行机制,营造一个高效、便捷的园区发展环境,实现产业园区的“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在园区发展的要素保障、政策导向等方面,要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规范服务机制和服务流程,建立健全服务限时办理制和责任追究制。要建立服务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对社会服务机构和社团组织监管。三是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服务功能。要加快资金担保、信息通讯、法律援助、咨询培训、职业介绍、会计审计、科技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建设和完善,为园区的企业成长、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大力培养、培训各类中介服务人才,提高中介服务人员素质及业务水平。
作者:陈建东 单位:中共株洲市委党校
相关专题:全国税收征管规范1.0 毕淑敏百家讲坛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