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威胁的主要疾病之一,并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1],是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等导致死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证实控制血压能够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能够减少20%以上的心肌梗死发生率、50%以上的心力衰竭发生率。高血压的治疗除日常生活控制外,主要通过药物的方式干预。但是相关文献报道,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仅为24.8%,仅有5.8%的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中,全国由于血压升高造成的早死亡人数每年超过200万[2],产生极大的社会与家庭负担。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就是长期服药治疗需要耗费较大的经济成本,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低。作为高血压防治工作的主要阵地,社区是了解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费用情况的主要环境,本文为进一步研究影响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费用的因素,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对社区中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相关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10个省份本市区中2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每满1个社区从中随机选择数量不等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所有患者均满足相关诊断标准,血压未达到控制目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排除智力障碍、精神障碍患者,排除合并患有严重疾病,预期寿命不超过1年的患者[3]。资料齐全并实施规范化管理1年的患者共6982例,全部患者实施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有单药治疗、两种药物联合治疗以及复方制剂治疗。
1.2方法
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要求患者填写基础病历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收入水平、合并疾病、医疗保证水平、高血压分级以及危险分层等。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的血压、用药的名称、剂量、规格、服药天数等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患者的非药物治疗首选以及冠心病、脑卒中事件等。患者1年中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为随访过程中抗高血压药物的费用总和。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
对6982例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费用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的药物费用显著低于男性;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的患者显著低于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患者;中部地区患者显著低于东部患者;新农村合作医疗合作患者低于社会医疗保障患者;未合并并发症的患者低于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患者;高血压分级为1级的患者显著低于分级在2~3级的患者;联合用药患者与复方制剂患者显著低于单药治疗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多因素分析
在本组研究中将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费用以10为底做对数为应变量,根据患者的性别、文化水平、地理低于位置、医疗保证、是否合并患有并发症、血压等级、治疗方案作为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对影响高血压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费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回归方程发现,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文化水平、地域位置、医疗保障制度、血压分级、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方案为影响抗高血压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
3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疾病的防治费用和患者的人口学因素即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血压分析、生活习惯以及并发症、医疗保障制度等息息相关[4]。本组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患者的文化水平、地理位置、血压分级、医疗保障制度、合并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方案等对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费用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患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其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费用越多,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文化水平会对患者的生活习惯以及经济水平造成影响,患者的健康意识与医疗消费习惯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关调查显示,文化水平较高的患者选择应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价位更高;同时地区对于患者的药物费用产生影响,即提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患者的支付能力产生影响;在医疗保障制度中,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患者费用较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患者要高,主要是由于制度差异造成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等存在不同,导致患者使用的药品品种结构与价格存在差异。另外有相关研究证实,价位较低的药物对血压的控制效果不一定更差,血压控制与昂贵的医疗费用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5],提示应当对社会医疗保险患者的费用进行适当控制。血压分级的上升也会使患者的药物费用增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血压分级高的患者药物控制较为困难,需要使用更多种类或更为昂贵的药物进行治疗,且用药的剂量相对于分级较低患者要大,所以导致费用上升。治疗方案对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费用也具有较大的影响,提示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轻重,药理、药性以及经济因素做出考量,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产生更好的社会经济与社会效益。综上所述,在进行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骨科医学论文理的过程中,应当针对患者的实际血压水平和影响因素做好防控工作,个体化的选择降压药物,降低患者由于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
作者:王武义 梁雪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