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学理论的历时催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的主体意识,就是这种现代精神。“从历史角度看,马克思的思想观念随着理论知识的积累、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而呈现出阶段性、上升性发展态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从自我迷信进入了自我批判、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的阶段。研究人与文化的矛盾,也必然成为当代哲学与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压抑人性的手段恰恰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文化。西美尔称之为‘精神的最基本的不幸’,此不幸在现代社会有着难以忽视的影响力,甚至文化的进程也受其控制。”可直观的表象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变得浮躁和低俗,失去了解读和玩味庄严、深刻艺术的能力。人们失去虚静的内心,欣赏高雅艺术的内核和灵魂。这是不幸的悲剧。现代性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文化背后否定性的原动力。这不仅仅是现代文化的悲剧,同样是现代人精神的悲剧。现代文化危机还原到“现代性的冲突”,即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之间的紧张关系。在现代化进程中体现出来的合理化、工具化、科层化、制度化的一面,与现代性文化或是审美的方面显示出来的紧张关系,伴随现代性始终。这种紧张关系彰显了现代性的基本矛盾和困境。现代性危机不能得到解决,人们就得被动面对一个破碎、变幻无常的经验世界,悲剧性就不可避免。西美尔以生命哲学为基本框架对现代生活的碎片化进行了细致且不厌其烦地的分析,他认为日益加剧的生命本身的碎片化,不过是人的生存主体性悲剧的历史片段。值得注意的是西美尔试图寻求一条救赎之路,帮助个体重获一种心灵的解放和自由,找回个体原有的感觉敏锐性。
救赎之路是现代性课题中不可避免的一个视角。人们从不同角度去探求救赎之路。现代性审美救赎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在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下,人们意识到只有回归内因,将视域重点放于内因之上,才能真正意义上获得救赎。回归内心,关心“灵魂”的事,找回迷失的自我。时尚以一种不严肃的方式满足着着人类内在的需求,避免了过分彰显个人需求的尴尬,更关心着人们内在真正的需求。时尚以一种浮浅的方式救赎着所谓的深刻,正是时尚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有分量的原因。时尚哲学则透过纷繁表象,直命红心,找到问题核心本质。时尚借用艺术形式表达出的时尚内涵,不是一般性的文字和语言能企及的。对人的本质属性的探索,是哲学对美学的终极关怀和最高把握。同时也是一部追求和探索美的历史。人的本质属性决定不会停止探索与追求。人的自由本质不断驱动历史前进。人的本质力量的集中表现在对自由的崇尚,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自由本质在生命活动中的感性升华。在某种程度上,对人的发现即对美的发现;对人的认识的深化即对美的认识的深化。人与美是一体的。自由是生命和美的灵魂。进入20世纪以来,不断殖民化的美学突破自我不断渗透到社会学等其他领域当中。如布迪厄弘扬“艺术场”,马克斯·韦伯提出“美学的救赎功能”,阿多诺标举“否定的美学”。他们的学术著作中不约而同的表露出“美学社会化”的倾向。
2.社会哲学的初步统合
上世纪初以来时尚就被欧美社会学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时尚被视为社会化过程的一个特殊形态,或一种特殊的社会产品。把时尚和个体的自我定位、社会融合过程及社会阶层分化统合作为全新视角研究时尚是对时尚最早的社会学研究探索,代表人物是奥尔格·齐美尔和托斯丹·邦德·凡勃伦。随后,时尚的社会学理论与时俱进,在美国社会学家赫拜特·布鲁默和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带动下,进一步发展起来。而布鲁默则把时尚看作时尚消费者集体选择的结果,他从经济学的视角解读这种选择的结果。布迪厄强调时尚是一种文化资本的积累过程。在其场域理论中,对于时尚的定义和认知给出了不同于他人的新解。凡勃伦把时尚视为“炫耀性消费”的产物。“休闲消费,不仅消费劳动产品,而且消费劳动本身;不仅是对劳动产品的肯定,而且是对自己肯定。”凡勃伦阐述时尚的产生及发展,列举三项基本原则:其一,个体有闲阶级建构自己的社会身份,是用“炫耀性浪费”的方式来建构的,且在于相同阶级竞争中发展。其二,以炫耀性的休闲方式,来保持自身与其他阶层的人相异。其三,她们有着惯性的行为模式,引领时尚,一旦不能使自身与其他人保持相异,便会寻求新的时尚来区分和自我定位。齐美尔同样把时尚和社会阶级结构联系起来进行论述。但与凡勃伦不同,齐美尔是从“社会分化”和“社会整合”两个角度来解释行为背后的动机,从而提出他对时尚的理解。因为社会精英的行为被模仿这一事实,促使时尚的出现———前者为了维护阶级区分必须不停地创造新的时尚形式。时尚可以说是模仿的产物。布鲁默继承了时尚是一种社会形式的观点,在布鲁默看来,时尚是一种社会现象。不认为时尚是自上而下形成的,并不取决于所谓时尚制造者的主观意图。在布鲁默看来,时尚与时俱进,已然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机制,在社会秩序构建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时尚是是社会选择的结果,体现一种“持续变化的社会模式”,不同程度反映出中“集体趣味”的发展趋势。布鲁默的“时尚”带有产业经济学的含义,在理论上无法解释“时尚”何以产生“时代崇尚”的魔力。布迪厄则规避此问题,他将“时尚”置于文化和知识生产的领域加以解析,“时尚”成了象征符号的文化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在布迪厄看来,时尚是一种编织社会区分的“符码”,它也是形成趣味不同、社会身份差异和文化资本多少的动力。布迪厄认为时尚的崇新性和区别于其他的差异性要求正是时尚所在,一旦差异的魅力消失,而靠差异塑造起来的时尚阶层就会枯运动医学论文萎。
作者:孙宏艳 李景春 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相关专题: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测颜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