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公务人员的行政效率
公务人员办事效率不高屡见不鲜,为了解决政府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观念不强,拖拖拉拉的现象,有必要组织各政府职能部门认真学习效能意识、服务意识,每一名工作人员必须在工作中讲求整体效率。比如,制定活动方案和相关考核办法,成立领导小组,对各部门、单位层层动员,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增强效果。规定相关学习内容,以各部门、各单位为主,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培养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效率观念,提高高效服务意识。各部门、单位要根据自身问题和社会群众意见的反馈,对自身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进行评估,对不适应现状的流程方法和规章制度进行废弃、改善、创新,对发生问题的原因和经验教训等进行总结,并上报活动领导,定期核实、评定、做出奖惩决定。
二、加强公务人员队伍的廉政建设
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政风教育,培养工作人员的廉政理念,就要从源头上预防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新干部在任职前要进行廉政意识教育,接受经济审计,能有效预防腐败行为的蔓延。任职后,继续深化健康廉洁的行政理念,推进自身的廉政作风建设,重点在干部公款吃喝方面、上下级礼金收送方面、干部子女从业申报方面、公车配备等方面,使全体政府公务人员认识到廉政建设的重要性与艰巨性,组织全体政府人员深人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和中纪委全会精神,做好预防与惩治工作。各级政府号召继续发扬健康廉洁的工作作风,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不断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廉政理念的教育培养。
三、深化人事体制改革
现代人事制度为实现政府人事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民主化而建立起来的,强调人事制度的公共性,即人民性、代表性、透明性和法治性。坚持和贯彻党管干部的原则,所有公务员都要服从党的统一管理。党管干部的原则有效提升公务员政治素养,如果失去了党的领导,公务员的政治素养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为了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人事制度也需要改革,实行聘任制改革。公务员的职务并不是终身制,要打破国家公务员只进不出,只上不下的弊端。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聘任制,实行有效的竞争机制和考核机制,这对于政府部门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影响。
四、加强公务员问责制度建设
领导干部问责制成为我国干部管理中常用制度之一。近十多年来,我国推行领导干部问责制。其中影响较大的,当属非典时期对张文康、孟学农等高级官员的责任追究,三鹿奶粉事件中的河北省级领导层责任追究,山西溃坝事件的责任追究,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问责等等。问责制发展与完善使我国公务员制度更加完善,促进了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问责制的发展过程中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需要逐步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公务员问责制正在一步一步深入到公务员和政府机关的工作中去,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政府办事效率低下、相互扯皮、不负责任的问题。虽然有主要负责人监管不力的原因,但在很多情况下,难免会出现“背黑锅”的现象,即主要原因在下属,反而由主要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这就需要公务员群体加强自身约束,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
五、加强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建设
目前,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对考核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考核方法过于简单,缺少科学性,考核程序不规范,没有建立系统的考核体系等等。完善我国公务人员考核制度,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认识考核制度的重要性
加强考核者的教育,把考核的有关规定和措施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把考核工作列入考核者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内容中来。各级公务员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是通过考核。考核中不允许与上级拉关系,与同事讲人情,要公平竞争、公正考核。
(二)完善考核方法,公正透明
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走群众路线,杜绝领导个人说了算或民主极端化的倾向,增加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实行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根据不同类别、层次的职位要求,将德、能、勤、绩几个指标都进行量化,确定不同类别、层次职位各要素的等级标准得出被考入的等次。对于公务员的思想、动机、信念、价值和态度可以采用定性的考核方法,如评分、评语,这样就能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全面、客观、及其科学性。实行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认真填写公务员工作手册,记录公务员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定期考核,有季度评、半年或者一年总结。
(三)建立科学考核体系
实行分级分类考核,不同级别的公务员在德、能、勤、绩等方面并不相同,要根据不同岗位和目标进行考核。不同类别的公务员应根据职务性质和业务要求有所侧重,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
六、加强对公务员内外监督
(一)职业道德建设不能忽视法律法规的有效作用
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纪律的行为都要接受检查和处理,尤其是党员干部。国家通过不断完善立法机制来防止公务人员违背道德行为的发生,可起到很好的震慑效果。
(二)加强舆论对公务人员的监督
公共舆论工具尤其规模经济论文是网络,作为信息的传播媒介,可以使广大社会公民及时了解社会公共领域的各种资讯,同时也能够对社会公共主体进行有效监督,但是社会舆论宣传不能过于强烈,否则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作者:刘宝艳 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