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性课程对历史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隐性课程一般是通过潜移默化方式对教育过程、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心理思维加以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并不缺少课程资源,教师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非常之多。在隐性课程的视角下,教师一方面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资源,另一方面要拓展学生家庭中的历史资源。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是在白纸上画画,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加工、选择和处理。学习的获得,是在学习者本身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获得的新信息进行重新认识,从而生成新的知识、看法。教师在充分开发隐性课程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2.有助于构建“三维目标”,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新课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构建全面、科学的课程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是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下倍受重视的一环。隐性课程的视角下,教师的人格品质、职业精神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在耳濡目染的集体生活中,其他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等,持久而深刻地影响着自身的精神世界;社会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和美好的社会风尚,社会倡导的遵守秩序、保护环境、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等人文精神,还会逐渐升华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3.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升教学水平。开发利用隐性课程使历史教师不再只看重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而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历史课程隐性资源当中。但是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要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历史新课程中。同时教师需要有敏锐的目光,寻找最适合学生学情的隐性课程资源。隐性课程促使历史教师不断提高完善自我,同时进行自我总结、反思,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才能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
二、隐性课程视角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策略
1.学校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中学生由于课业安排,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因此校园环境对于学生在隐性方面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校园环境上,一方面可以将校园一处建设成颇具有历史气息的“历史角”,教师、学生都可以在其中探讨历史问题,讲述历史故事;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在走廊、墙壁上张贴历史故事、历史地图或历史人物事迹,学生在看到这些历史资料后会激发起对于某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兴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
2.教师要重视隐性课程资源的显性化。当前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各种课程资源多不胜数,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要重视隐性课程资源的显性转化。隐性课程虽然难以进行编码、表达,但并不代表这一重要课程资源只能隐藏于显性课程背后,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合理手段将未被教师主体意识到的隐性课程开发为可被教师主体意识掌握但尚不能用语言表述的隐性课程资源,最后通过显性转化成为能够用于教学实践的隐性课程资源。隐性课程是历史教师拓展教学资源的宝库,教师通过显性手段转化隐性课程,才可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促进隐性课程的创新与增值。
3.家庭、社会的历史隐性课程开发。家庭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中学生历史兴趣的培养更起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同时也是隐性课程的重要内容。开拓家庭的历史隐性课程资源,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素养,培养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与亲情。若有家长是从事文史类工作的,学生更是从小耳濡目染,接触历史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探索能力和求知欲。我国拥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出,我国普通民众对于历史的接受程度较高,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的热播更是掀起了一股全民学史、读史的热潮。家庭、社会对于历史的关注同样作用于中学生的学习思维中,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三、隐性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避免隐性课程的负面作用。隐性课程的性质决定了隐性课程的双重作用,中学历史教师在进行课程资源的筛选运用过程中,保证其积极作用,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副作用。隐性课程对显性课程产生催化作用,健康积极的隐性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于课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2.坚持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有机统一。历史教师在着眼于隐性课程的同时,不能忽略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有机结合,才能圆满完成整个教育课程。如果没有进行系统、规范、合理、科学的显性课程,那么隐性课程的进行就没有了坚实的学科底蕴和知识基础;如果不重视隐性课程中学生思维意识、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势必会缺乏思想品质的锻炼,有碍学生的心理成长。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二者相互影响又相互补充,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学校和教师要在重视显性课程的基础上,研究运用隐性课程,将二者有机结合,方为治学之道,也正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3.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论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是在隐性课程的视角下,都要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本,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隐性课程的视角下,应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与探究的潜力,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学生自身也应当在隐性课程中锻炼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为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隐性课程的开发与运用对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作用特别契合历史学科教学的要求,因此,中学历史教学的各项组织者和参与者都需要给予其足够的重视。由于隐性课程的性质具有双重作用,在运用隐性课程的同时,要时刻予以关注,防止其产生负面影响。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是有机统一的一个整体,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二者偏废其一。中学历史教师开发和运用隐性课程的过程,同样也是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自身教学实践水平和能力的过程。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计量经济论文隐性课程的促进作用,同时结合显性课程的知识与能力引导,培养出优秀、全面的人才。
作者:杨天 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