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慢性病,易引发脑卒中和冠心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严重,增加死亡的风险。我国目前血压测量仍以诊室血压测量为主,患者容易受到环境、精神因素的影响,且重复性差,较难持久进行[1]。而在基层医院动态血压监测尚未完全普及,因此,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中,提倡采取血压自测的方式[2]。我社区服务中心分别对256例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血压管理方式,比较降压效果,以期寻求有效的管理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分组
选取自2010年5月~2012年9月于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56例,其中男性143例,女性113例,年龄65~83岁,平均(72.23±10.3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中的诊断标准[3]。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肌病等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8例。其中对照组128例患者,男性70例,女性58例,年龄67~82岁,平均(72.56±10.67)岁,病程10~25年,平均(16.5±6.0)年;高血压分级:轻度72例,中度35例,重度21例;合并内科疾病:糖尿病45例,冠心病33例,高脂血症62例。观察组128例患者中,男性73例,女性55例,年龄65~83岁,平均(72.23±10.34)岁,病程10~23年,平均(16.2±6.3)年;高血压分级:轻度70例,中度33例,重度25例;合并内科疾病:糖尿病44例,冠心病31例,高脂血症60例。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包括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定期门诊随诊,举办高血压知识讲座、健康宣教、指导饮食和运动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自测血压的方式,患者自备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使用前与医院的水银柱式血压计进行比对调整,减小误差。在监测血压时,对于血压平稳者,每周至少监测1次血压,于06:00~09:00点,固定时间测量;对于血压不稳定者,每天06:00~09:00和18:00~21:00点,固定时间监测2次血压和心率,连续1周,以后每周至少监测3次以上的血压。患者随时向社区医生反馈记录结果,医生根据记录调整治疗方案[4]。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干预1年前后两组血压的变化情况;②遵医行为:服药依从情况、高血压知晓情况及血压控制达标率;其中血压控制标准如下:>65岁患者诊室检测血压<150/90mmHg(1mmHg=0.133kPa);若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则血压<130/80mmHg;其余患者血压<140/90mmHg为达标标准[5];③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血压的对比
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收缩压下降[(145.35±9.54)mmHgvs.(133.85±7.52)mmHg],舒张压下降[(85.62±5.73)mmHgvs.(81.28±6.4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遵医行为的对比观察组干预
后较对照组服药依从率、高血压知晓率及血压控制达标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2)。2.3两组用药情况的对比观察组干预后维持初始剂量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加量比例和退出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3)。2.4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81%vs.1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表4)。
3讨论
有报道指出,大于65岁的老年人中约2/3患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率在所有人群中最低[6]。老年人自身心、脑、肾等器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地减退,而患有高血压更容易引发心脑血管事件以及代谢异常。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大力倡导家庭监测及社区规范化管理。自测血压能够真实反映血压水平,患者可随时将日常血压记录反馈给社区医生,为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大量研究表明,自测血压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降低医疗费用,最重要的是预测心血管事件及靶器官的损伤具有明显优势[7,8]。与诊室血压相比,自测血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随时监测血压,且可重复性好,治疗费用低廉。另外有研究指出,自测血压具有区别白大衣效应及诊断隐性高血压的作用。而日本2005年一项研究表明,白大衣效应是患者面对医生情绪焦虑、紧张致使诊室内测得血压偏高,而在诊室外测得血压正常的一种反应,应引起医生的足够重视[6]。高血压需要从饮食、运动、饮酒、吸烟、情绪等多个方面综合干预,需要患者积极地配合降压治疗。进行健康宣教,让其掌握自测血压的相关知识,能够促使患者更加关注自己的血压状况,提高自我预防意识及服药依从性[7-9]。患者的血压自测结果使医生掌握其日常血压水平,准确有效地调整药物剂量,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本研究中,分别采用常规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和自测血压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结果显示,与常规干预组相比,自测血压组干预后血压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干预组。提示,自测血压能够显著降低血压,可作为门诊测量的有效补充。但是自测血压同样也存在一些缺陷:①所用的血压计缺乏统一标准;②测压方法需要规范化培训,有部分患者无法正确测出真实血压值;③自测者的误差会导致自测值相对失真;④患者可能会受自测血压结果的影响,产生负面情绪而擅自修改治疗方案;⑤自测血压缺乏平滑指数、晨/晚血压及谷/峰比率等参国家经济论文数[10]。综上所述,自测血压方式对高血压的控制存在积极作用,能够提高降压效果,及时调整用药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值得在社区医院中推广。
作者:荣丽 罗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