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采用SCL-90测评表,在江苏地区随机抽取30所高职院的图书馆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研。通过与国内常模的比较及阳性项目的研究,发现这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特点和存在问题因子项目,分析图书馆员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因素,提出改善高职院图书馆员心理健康的意见及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图书馆员;心理健康;症状自评表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12-0058-02
1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及标准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1]过去许多人对健康的定义主要从生物医学模式去理解,认为身体没有毛病就是健康,现代人们对健康的理解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这样写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而不是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2]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心理健康的观点有很多,但是没有统一的定义。人的心理现象复杂多样,也许永远不可能有一种万能的理论来解释什么是心理健康,但是心理健康却是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一个个体。我国著名学者王效道教授提出判断心理健康的三项原则是:①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原则。②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原则。③人格的稳定性原则。同时,王教授还提出了心理健康的七条标准:①适应能力。②耐受力。③控制力。④意识水平。⑤社会交往能力。⑥康复力。⑦愉快胜于痛苦的道德感。[3]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明确了心理健康的四个标志: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4]综合以上心理健康的标准,结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实际状态,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心理健康应该包括:①能正确了解自己,准确评价自己的能力。②积极面对现实,有应对压力的能力。③与人和谐共处的交际能力。④能适度控制自己的情绪。⑤有同情心,对生活、工作充满热情。⑥在不违背团体、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适当发展个性。[5]
2高职院图书馆员心理健康水平抽样测试
2.1研究方法
采用目前国内心理咨询门诊应用最广泛的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该问卷包含90个项目,包括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睡眠及饮食情况。每个因子反映一类症状,当各因子的T分≥3时,被测者的该因子症状已经达到中等以上严重的程度。[6]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的江苏省30所高职院图书馆。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28份。人员结构:男性45人,占19.7%,女性183人,占80.3%;副高以上职称33人,占14.5%,研究生以上学历81人,占35.5%。
2.2调查情况及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调查对象中有明显心理症状的占17.6%,有轻度心理症状的占45.3%,无明显症状的仅占37.4%。从各个项目因子分值来看,多个项目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常模。高职院图书馆员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呈现为:躯体化,占23.2%;强迫症,占53.7%;人际关系敏感,占65.7%;抑郁,占34.6%;焦虑,占32.5%。对比高职院图书馆员和全国常模的各因子,高职院图书馆员的心理健康多个因子项目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这些因子T分都大于3,即高职院图书馆员心理健康这些因子方面成明显症状状态。
3高职院图书馆员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
3.1无价值感心理
高职院图书馆与本科院校的图书馆相比较,无论从建筑规模、馆藏资源还是服务功能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更重要的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实际、管理导向、读者群的差异造就了高职院图书馆员在高职院校的地位是卑微的、边缘化的。现实的职业环境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员的消极自卑心理,容易产生一种无价值感,特别是一些拥有高学历却被安排在一线流通工作的职员,每天重复着借借还还的单调又重复的工作,没有成就感,没有幸福感,容易失去工作热情,产生低效能、消极感。
3.2敏感的人际关系
高职院图书馆员的性别差异悬殊,女性馆员比重占70%以上。女性在服务岗位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几乎纯女性的岗位上,性格的劣势尤为明显。敏感、脆弱的人际关系容易产生偏执、强迫症等心理健康问题。
3.3心理失衡感
近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变化,特别是聘任制、定岗定编、岗位工资等的改革,很现实地触动了图书馆员的利益,图书馆员会感觉不公平、吃亏了,甚至感觉工作性质都变了,从而产生嫉妒、愤懑、抑郁等心理失衡现象,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3.4不值得观念
高职院图书馆员女性居多,她们敏感、脆弱,在缺乏公正公平的激励机制和没有合理的晋升通道的前提下,期望值较低,很容易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形成心理上的不值得效应,既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
4改善高职院图书馆员心理健康的措施
4.1科学设岗,合理用人
高职院图书馆员身份比较复杂,有图书馆专业毕业的、有教师队伍转岗到图书馆的、有80年代招进学校的工人、有复员军人等,这些个体间在文化、工作效能等方面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合理安排工作,因人设岗,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最大化地让职员产生满足感和幸福感是维护图书馆员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
4.2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健康的团体交往活动。苏联心理学家洛莫夫说过:“心理过程的动态变化实质是要依从于人们交往的手段、方式和形式。”也就是说,个体心理状态离不开环境,离不开积极的交往活动。高职院的管理者要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积极改善图书馆员的人际关系。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鼓励大家用包容的心来对待身边的事和人,对他人不苛求,多体谅,真诚助人,对于帮助图书馆员开拓良好的心理空间有着积极的、重要的意义。
4.3完善公平机制,提供合理的晋升通道
完善的奖惩制度,公平公正的考评机制是有效保障。管理者应充分了解馆员个体的个性发展需求,尊重、理解每一位馆员,倾听她们的心声,理解她们的无奈,关心她们的情绪,想她们所想,尽可能地多提供帮助,给予平等的教育和培训机会,设置合理的晋升通道,使她们感受到组织人文的关怀,从而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4.4重视心理疏导
定期开展各类团体活动,组织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帮助馆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馆员心理健康的自我保护和调节能力。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帮助她们用科学的方法调节自我,及时调适、缓解已出现的各种心理压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保罗·艾克曼.情绪的解析[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8.
[2]宋专茂,陈伟.心理健康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3]王有智,欧阳仑.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4]易红,詹洁,于永菊.图书馆员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相关性实证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2(7):69-72.
[5]龙心.图书馆员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2):89-91.
[6]沙宇轩,郑然.高校图书馆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86-88.
作者:马寅 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专题:物探与化探计算技术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