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高校礼仪教育与大学生成长研究

一、高校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

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大部分人刚刚走出家门,开始独立生活。他们的内心深处,存在强烈的情感归属和沟通交流的需求,这一需求的满足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来维系。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专家丁瓒教授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1]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也是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必要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降低挫折感,减少孤独、寂寞、空虚等,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有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能否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原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说过:“社会化———这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一方面,它包括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和社会联系系统的途径掌握社会经验;另一方面它是个体积极活动和积极进入社会环境的结果”。[2]社会化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它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个体与他人、社会交互,建立完善的人际关系,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由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3]大学生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产物。正处在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他们有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由于在社会化过程中要不断调整自我,与社会不断磨合,接收社会文化和行为的约束,这一过程中部分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较易失衡,出现心理障碍或疾病,更甚者会演变成危害社会的个体。良好的礼仪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提高个人素质与修养,增强自信,树立积极心态,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培养高度的自我约束能力,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这不仅能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4]

(三)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光荣与耻辱、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品质;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的调整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5]思想道德修养是礼仪修养的基础,礼仪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的表现。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把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实践,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四)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知礼仪才知荣辱。新时期国家与社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形象,也会影响到其所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使其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为构建和谐社会,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准备,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二、当代大学生礼仪失范的表现

随着科技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人与人之间沟通更加便捷,但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却逐渐减少。社会负面效应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正在逐渐忽略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一些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责任感,人文精神缺失,礼仪知识匮乏,道德观念不强,这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是极为不利的。

(一)道德感低下与礼仪修养缺失

笔者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存在着以下现象:上课迟到早退,不认真听讲,玩手机,做“低头族”,吃东西,说话,乱扔杂物,更有甚者趴在课桌上睡觉,完全无视教师的存在;宿舍内行为、语言不文明,对人不尊重甚至引起打架斗殴事件;食堂打饭时不排队,等等。虽然在接受着高等教育,但自己的行为却表现出很低的道德水平,这其中很大原因与礼仪的缺失相关。

(二)自我意识过强与文明意识匮乏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家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家务都不会做,甚至会做也不去做,花钱大手大脚,不知父母赚钱的艰辛,更有甚者,稍不顺心就对父母吆三喝四,大吼大叫,对中国的文明传统不屑一顾。步入社会后,在大街上随地吐痰,在墙壁上乱涂乱画,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现象,严重破坏了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形象。这些都是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礼仪,缺乏文明意识和公众意识的具体表现。

(三)文化融合背景下的礼仪知识不足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多种文化的碰撞,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笔者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礼仪知识了解较少,大部分学生重视专业学习,对礼仪知识很少关注,不仅漠视其他文化的礼仪常识,对中华民族自身的礼仪知识也了解不够。由于缺乏对礼仪知识系统的了解,导致失礼行为在自身重复发生。

三、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

(一)加大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宣传力度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大学生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人文素质养成。尽管他们在家长或教师的言传身教中获取了一些礼仪知识,但真正懂得并在学习生活中恪守礼仪的并不多。新时期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因此,学校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加大学生礼仪教育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礼仪文化氛围,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从思想意识上使大学生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6]

(二)礼仪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的礼仪教育不应只停留在书本和课堂上,应该将其普及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礼仪熏陶。(1)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礼仪教育的传播者,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堂下都要加强礼仪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大学生们认真学好礼仪,真正发挥好示范作用。(2)将礼仪课程设置成必修课程。礼仪课程是培养文化素养的载体,应该把该课程纳入到学校通识教育平台,设为必修课,进而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创新礼仪教育教学模式。在课程安排上尽可能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既能传授礼仪方面的理论知识,又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学生自主地去阅读、实践、交流、讨论、质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行为的指导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执行者,从而发挥教师的经验指导的作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7](4)重视礼仪教育的实践性。通过举办“礼仪风采大赛”、“礼仪知识竞赛”、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领略礼仪,在学校形成知礼、学礼、懂礼、行礼的校园文明风尚,在提升大学生自身社交品味和道德修养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家庭礼仪教育与学校教育并行

除了学校的教育和个人的努力,家庭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也很关键。如果仅是学校单方面努力,学生回到家后又开始了“公主”或“王子”的生活,对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来讲也是事倍功半。所以,家庭礼仪教育必不可少。(1)家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礼仪文化氛围。前苏联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8]生活环境的熏陶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重大,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创建温馨、幸福、宽松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下而不是溺爱的环境中成长。(2)严格日常生活礼仪规范,让孩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3)家长应该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做好孩子的领路人和标杆,影响孩子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做好人、做好事。这样才能培育出知礼明义的优秀大学生和国家的栋梁之才。

(四)高校礼仪教育要与社会接轨

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具备良好职业礼仪的学生在社会竞争中更容易获取成功。因此,高校礼仪教育必须与社会教育接轨,有效预防大学生在适应社会时产生的社会心理病症。[9]一方面,在学校周边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另一方面,与就业教育结合,通过模拟或情景创设,让学生提前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既提高大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又拓宽他们良好的人际环境和就业空间。[10]总而言之,加强礼仪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礼仪素养体现在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不是某一个特定的环境或某一个特定的时间,而是方方面面,从细微处见真涵养。高校礼仪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个人修养,也能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良好基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礼仪教育工作的普及、完善和提高任重道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配合努力。

作者:赵明媚 王娜 高晶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衡水学院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礼仪教育与大学生成长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155645.html

    相关专题:湛江师范学院主页 隧道溶洞处理


    上一篇:多元文化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