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失智老人护理空间设计探究

1我国失智老人养老设施发展现状及问题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为失智老人提供照护服务的专项养老设施出现较晚,2009年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经过整体改扩建,成立了第一所失智老人照料中心。单从失智老人养老设施建设实施方面来看,目前失智老人养老设施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有建筑的局部改造,另一种是新建失智养老设施。无论改造或新建的失智老人养老设施,在空间环境设计方面,多是从一般意义上的舒适出发,如无障碍设计,借鉴国外居家式的设计理念,但对失智老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的关怀体现不足,主要表现为:医院化、宾馆化单调统一的空间环境布局,缺乏亲和力;通廊式空间布局,空间形似且缺乏定位目标,老人易迷失;活动空间缺乏,现有活动空间不能吸引老人,使用率低;多人间设置,居室空间缺乏私密性,半私密空间少且单调。

2失智护理对空间设计方法提出新要求

总的来说,国内失智老人护理空间设计偏重于物质的空间环境,难以达到辅助护理治疗的作用,甚至会加重其病情的恶化。究其根源,是国内建筑从业者在护理环境及失智老人生活行为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研究方法主观性较强,缺乏实证研究基础。因此,国内失智养老设施设计迫切需要一种基于失智老人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与空间结构关系研究的客观理性的设计方法。

3循证设计的概念与设计原则

3.1循证设计——失智老人护理空间设计新趋势

循证设计(Evidence-basedDesign简称EBD)是西方医疗建筑设计中逐渐兴起的,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起初“循证”一词的概念来源于循证医学:“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1]。受循证医学的影响,建筑界开始了对循证的研究,最先被应用于医疗建筑设计中。2013年美国健康设计中心(TheCenterforHealthDesign.简称CHD)将循证设计定义为“基于可靠研究成果而制定的关于建筑环境的有据决策.以期达到最佳成果的设计过程”。其过程主要有八个步骤:确定循证目的和目标;寻找相关证据来源;批判性解读相关证据;建立并创新循证设计观念;提出假说;收集基线绩效评估数据;监督设计与施工;进行使用后效果评估①。循证设计并为要求建筑师摒弃传统设计方法,而是要将设计建立在以证据为基础的研究上,跨越了学科界限,突破基于传统经验和感觉的主观臆断设计。医疗建筑的循证设计目标在于通过相关设计来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患者心理应激以增强康复效果,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这正与失智老人护理空间环境的治疗目标不谋而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循证设计无疑将为失智老人护理空间设计提供新的方法和工作思路。

3.2失智友好环境的循证设计原则

近年来,国外从业人员开始研究循证设计在失智老人护理设施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应用,循证设计的失智老人护理空间设计研究跨越了建筑学科的界限,结合环境设计、护理学与医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在护理空间环境与失智老人生活行为的各个方面,进行大量研究理论的收集与实例研究。针对失智症症状特点,将空间环境营造和护理服务组合成有机的整体,提出失智友好环境的循证设计原则[2](表1)。

4失智老人护理空间设计探讨

4.1空间结构模式

纽伦堡失智护理中心的设计者针对以往养老设施的线性排列模式,在分析其优劣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的研究,规划了以护理单元为基本结构单元小规模居家式护理单元组合。以护理单元为核心,强调居家感受,并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及内容的公共空间,促进老年人之间、与护理员之间的交流,减轻老人和护理人员的精神压力,以达到形成稳定的人际关系、营造自律的日常生活的目的。4.1.1小规模居家式护理单元组合失智老人异常的精神行为,使其对环境变化更加敏感,调查表明,传统养老设施采用几十人乃至上百人的护理单元规模,类似于医院宾馆的空间环境,单调、划一的集体生活,使失智老人入住后难以很快适应,导致病情的恶化。研究证明,小规模护理单元(12~15人)一方面能够促进老年人之间、与护理员之间的交流,形成稳定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护理员工的压力较低,促进他们与老人有更好的互动,提高其工作质量。居家般熟悉的氛围有利于减轻老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减少精神压力。单间和单元式护理方式能有效减轻失智老人入住护理设施后所导致的空间、时间及规范认知等功能的退化,达到老年痴呆症相关症状的减轻、沟通的增加、表达及参与意愿的提升等治疗功效。基于这些研究依据,纽伦堡失智护理中心的设计者在空间布局上采用了小规模居家式护理单元组合形式:设施由三个独立组团组成,每个组团的每一层都是一个满足12人入住的小型独立护理单元(图1)。厨房、餐厅、会客室都面向走廊开放,进一步淡化了走廊的感觉。门廊、靠窗的座椅,老人居室内的布置进一步加强了居家的感受(图2)。

4.2空间形态

4.2.1短循环游走路径93%的失智老人存在空间定位障碍,并存在一条路径上游走徘徊的习惯。传统通廊式布局,其单调的环境,对称的房间布局,使得失智老人定位更加困难。而小型开放式的空间布局,通过让老人的视线与目标空间接触,更有利于老人快速基于这一发现,设计者提出设计一种短循环路径的假设——围绕中央服务核,形成短循环路径,将活动空间(如起居厅、露台等)穿插在游走路径之中,相较于其他区域形成更高水平的感官刺激(如听觉,嗅觉),利于老人辨别方向的同时刺激老人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减少无意义的游走(图3)。4.2.2丰富的小尺度空间失智老人的生活主动性丧失,自主能力逐步下降,根据这一特点,在空间设计中应当提供多种活动场所,促进老人活动和自理能力的保持。研究表明,适度的感官刺激能够促进失智老人参与活动,减少发呆等无为行为。在纽伦堡失智老人护理中心设计中,短循环游走路径将单元内相互关联的活动场所(如吃饭、起居、休闲)等多个小尺度空间串联起来,促进老人参加相应的活动。在居室前设计如进门入口、走廊端头休闲空间等半私密空间,使老人能够自由随意地选择独处或交流(图3)。两个护理组团的中心服务核分别布置一个开放式厨房,它直接通向用餐区(图4)。居民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参加一些家务劳动(简单的烹饪、清洗餐具等),作为老人护理治疗的一部分,对失智老人原有生活能力的保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4.2.3亲近自然的室内外空间康涅狄格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自然环境能有利于失智老人身体机能的维持,减轻精神压力,改善其睡眠障碍、游走和攻击行为等。根据这项研究依据,项目设计了庭院、露台等与自然交融的空间(图5),庭院提供了室外活动、感知四季、亲近自然的场所。面向庭院布置的玻璃廊为老人提供毫无阻挡的花园景观,鼓励老人独立探索室外空间。每个护理单元的露台使不能下楼走动的老人能眺望花园景观。4.2.4人性化的私密居室空间失智老人同样需要私人空间维护自我尊严,同时为自立的生活行为提供必要的空间支持。设计在居室设置中采用单人间和双人间两种形式,分别满足老人单独入住和夫妇二人一同入住的需求(图1),失智老人有了个人所属空间,可以带进自己的家具和物品(图6图7),创造熟悉的居家环境,延续原有生活方式。4.3细节设计4.3.1色彩、标识的应用纽伦堡失智老人护理中心每个组团入口都有特殊的标识,方便老人区别自己的“住宅单元”。居室门所在墙面,被赋予单独的色彩,提示老人居室所在(图9)。此外设计针对失智老人对年轻时期的记忆更深刻这一研究发现,将老人的房门口设置一个小木板,用来贴挂老人名字和年轻时期的照片,放置有代表性的纪念品等,用这种形式唤起老人内心的一些回忆和思考,找到自己的房间(图8)。这在后期评价中显示,这种定位策略是有益的,既告知老人他们的位置,也可促进归属感的形成。4.3.2安全细节设计失智老人随着智力的下降,出现行动迟缓、动作准确度低,在日常活动中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其护理环境设计既要确保其安全,又要方便护理人员及时发现老人的突发状况。失智老人因其病症的特殊性,在空间安全设计中需要有别于一般的无障碍设计,根据其自身特点考虑。如在室外环境设计中,庭院边缘用密集灌木木遮挡,防止老人走出去;院内的植物则不宜过高过密,以防遮挡护理人员的视线。在室内设计中,需要对除了老人居室以外的门进行弱化处理(如颜色与墙面相近),循环路径上安装圆角扶手,在家具布置中避免轻质家具等等。另外,在纽伦堡失智老人护理中心设计了一种上下能分别打开的居室房门(图9),通过打开房门的上半部分,护理人员能观察到老人房间内的情况,同时又给老人提供了一定的私密空间。

5结语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对失智老人专项养老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循证设计在失智老人护理空间设计方面的应用,能够在将来更好地针对失智老人的行为特征及环境需求,更好地发挥其护理治疗方面的作用。近年来,西方越来越多的失智老人护理中心设计人员认识到了循证设计这种突破经验设计,以最佳证据为核心的理性设计方法的优势,并开始致力于探索和深化失智老人护理空间设计的循证研究,这将为我国的失智老人护理空间设计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值得相关设计与研究人员参考。

作者:王亚南 舒平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失智老人护理空间设计探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152084.html

    相关专题:工程图学学报官网 石油教育期刊


    上一篇: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原则与创新(5篇)
    下一篇:化学实验教学探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