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教育战略背景
(一)澳大利亚语言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从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政府一直采取“语言同化”政策,企图将土著族群和外来移民同化为单纯使用英语、遵循盎格鲁—撒克逊价值观的文化族群,强迫土著族群和移民放弃本族群语言而接受英语教育,以形成澳大利亚“同一化”的社会和单一英语制的国家。针对土著族群,政府在其聚居区建立寄宿制学校,要求土著学生必须住校以远离其家庭和社区。在学校,教学语言为英语,土著语言被禁止使用。这一语言同化政策剥夺了土著学生语言教育的权利,削弱了他们对本族群的认同。在长期的语言同化压力下,土著语言遭受严重摧残,其中110种濒临灭绝。[1]针对移民,澳大利亚政府于1901年出台了《联邦移民抑制法令》,其中的“白澳政策”禁止非欧洲移民进入该国,目的就是维护英语单一语言、不列颠单一文化的纯洁性。尽管在二战之后,澳大利亚政府逐渐接受来自非欧洲的移民,但政府对移民依然采取同化措施以维护单一语言和文化的国家形象。移民的语言被认为是获取英语语言知识的障碍,因此,移民的后代必须放弃本国语言和文化,到国立学校学习英语。“当时澳大利亚图书馆几乎没有移民语言的书籍;不同种族的报纸必须用英语发行;电视也是单一英语的媒体”。[2]
(二)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国策的带动。澳大利亚政府实行的语言同化政策非但没有实现澳大利亚“同一化”的社会,反而使国家处于土著族群的利益诉求和外来移民群体整合的重重矛盾与冲突之中。20世纪60年代,多元文化主义倡导的尊重文化多样性、承认族群平等权利的价值理念迅速从北美传播到澳大利亚,激发了澳大利亚土著族群和移民对平等权利的诉求意识。[3]随着土著族群和移民群体力量的不断壮大,他们的语言认同意识和语言权利意识逐渐增强,他们要求政府制定新的语言教育政策保护其语言教育权利、拯救和复兴族群语言、增强族群认同感和归属感。澳大利亚政府逐渐意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正视澳大利亚是由多个族群构成的多元文化共同体这一事实。1973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并在1989年把它确立为国家的基本国策。这项国策“通过认可、包容、重视和赋予其传统和文化多样性将澳大利亚发展成为统一、和谐、持续发展的民主国家”。[4]此项国策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国家利益至上,承认澳大利亚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各族群的语言文化权利,保护和开发各族群的语言文化资源,以实现澳大利亚各族群的共存共荣。这项多元文化主义国策为解决澳大利亚社会存在的语言、文化、政治、族群等诸多矛盾,为澳大利亚实施多元化语言教育战略提供了重要理论的基础。
二、语言教育战略观
在多元文化主义国策的带动下,从1973年开始,澳大利亚全面实施多元文化主义的语言教育战略。多元文化主义所倡导的尊重、认同文化多样性、保护各族群语言文化权利和语言文化资源的理念渗透到语言教育战略的指导观念之中,形成了三种语言教育战略观:语言教育战略认同观、语言教育战略权利观和语言教育战略资源观。
(一)语言教育战略认同观。在多族群国家中,国民应具有国家意识和族群意识,而这两种意识是在语言教育所形成的族群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认同和族群认同大部分是经由语言建立起来并加以维持的。”[5]因此,语言教育战略认同观既包括语言教育战略国家认同观,也包括语言教育战略族群认同观。前者旨在通过官方语言(英语)教育培养一种能把国家中各族群团结在一起的国家认同,后者在澳大利亚族群内部培养一种以族群语言为特点的族群认同。语言教育战略国家认同观强调国民所享有的共同的语言和语言教育是形成国家认同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家有权对澳大利亚各个族群进行官方语言教育并在学校确立官方语言的主导地位,从而促进国民的国家身份认同,维护国家的统一。语言教育战略族群认同观主张应尊重各个族群的语言、历史和文化,保护族群语言资源和文化传统,鼓励各族群进行本族群语言的学习,保证所有族群享有均等的语言教育权利,使所有族群的语言和文化多样性得到尊重和包容,这其中包括对本族群语言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他族语言文化的承认与尊重,从而实现多元文化主义所倡导的多种语言文化的共存共荣。
(二)语言教育战略权利观。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承认各族群的差异性,规定了各族群享有发展自己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的权利。澳大利亚语言教育战略权利观既强调语言教育权利的平等,也强调语言教育权利的差异。平等的语言教育权利是指澳大利亚所有国民均享有接受官方语言教育的权利,享有保护和传承族群语言的权利。但是,由于不同族群的语言、文化具有差异性,国家赋予这些族群差异的语言教育权利。例如,国家将语言教育权利转移给土著族群,使土著族群有权掌管自己的语言教育,制定自己的语言教育政策。同时,国家也可通过立法形式以及对土著族群和移民语言文化进行政策资助的方式来展现其语言文化的特殊性和多元性。
(三)语言教育战略资源观。澳大利亚具有种类丰富的土著语言和移民语言(社区语言)。历史上政府采取的语言同化政策致使土著语言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在多元文化主义国策的推动下,政府逐渐意识到语言的资源价值。首先,国家官方语言(英语)教育资源具有巨大的价值,国民掌握英语对其平等参与国家事务、享受权利将带来巨大的价值。其次,语言文化的多样性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国家保护和利用土著族群和移民语言教育资源,以实现传承土著族群文化和移民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再次,国家语言能力对澳大利亚国家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澳大利亚加大了与世界尤其是亚洲的经贸合作。亚洲语言、文化教育对实现国家经贸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因此,国家优先发展亚洲语言教育,提升国家语言能力为国家经济利益服务。
三、语言教育战略内容
在多元文化主义语言教育战略观指导下,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主义语言教育战略具体可分为官方语言推广教育战略、土著语言及移民语言保护教育战略以及面向世界、融入亚洲的多元化外语教育战略。
(一)官方语言推广教育战略。官方语言推广教育战略是澳大利亚培养国家认同,提升国家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举措。1987年,澳大利亚颁布了《国家语言政策》,这部综合性的国家语言政策对澳大利亚语言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政策明确规定了英语作为澳大利亚的国语和官方语言所具有的支配地位,并提出在全国实行“全民英语”的语言教育战略,在全国广泛开展英语教学,大力提高全民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水平。[6]1991年澳政府发布《澳大利亚的语言:澳大利亚语言与读写能力政策》白皮书,再次强调了英语是澳大利亚的国语,指出国民只有精通英语,才能享有平等的生活机会和充分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为国家的各项发展做出贡献。[7]为帮助土著族群更好地掌握官方语言,澳大利亚政府于2000年颁布了《国家土著族群英语识字和算术能力发展战略》。该《战略》意在通过提高土著学生入学率、增加土著学生学前教育机会等措施,提高土著学生的英语识字能力和算术能力,使土著学生享有平等的语言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8]同时,为了使新移民尽快地融入澳大利亚社会,澳大利亚政府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提高移民官方语言能力的教育培训政策。例如,政府出资在各州各地区开展官方语言培训项目、第二语言培训项目(ESL),旨在为母语为非英语的外来移民提供语言学习的机会,增加其受教育的机会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增强其国家归属感。澳大利亚政府颁布实施的官方语言推广教育战略,尤其是针对土著族群和外来移民实行的官方语言教育,有助于提升国民的国家认同意识,从而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国家的发展。
(二)土著语言及移民语言保护教育战略。1987年,澳大利亚政府颁布的《国家语言政策》中规定了土著语言在澳大利亚社会中所享有的特殊地位,并指出所有国民均享有使用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的权利及接受其他语言教育的权利。1999年政府颁布了《21世纪澳大利亚学校教育的国家目标》,该政策提出了土著学生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包括语言教育权利。政策规定“所有的学生理解并认可土著语言和文化资源对澳大利亚社会的价值,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加深理解,为土著族群和非土著族群的重新融合做出贡献并从中获益”。[9]在上述政策的带动下,针对土著族群的语言教育项目得到广泛开发。政府出资在澳大利亚的公立和非公立学校中开展土著语言计划,2009至2012年政府斥资5640万美元支持土著语言教学。同时,土著语言保持项目、土著语言支持项目、双语教育项目等得以全方位开展,意在拯救、保护土著语言资源,促进文化间的相互融合,传承土著族群文化。[2]同时,为了使移民更好地分享多元文化的成果,共同构建澳大利亚丰富的语言文化生活,保护澳大利亚的文化多样性,政府在移民社区开展了种类丰富的语言教育培训项目,例如“非英语语言培训项目LOTE”等,给移民提供在澳大利亚学习本族语言的机会。[10]在华人聚居区,政府为华裔后代开设汉语培训课及汉语文学类课程等。这些举措使移民能够延续本族群的语言,促进族裔文化的发展和弘扬,同时也丰富了澳大利亚文化,使多元文化更具生命力。
(三)多元化的外语教育战略。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从20世纪80年代起,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面向世界、融入亚洲的多元化外语教育战略,大力发展多语言教育。1991年颁布的《澳大利亚的语言:澳大利亚语言与读写能力政策》白皮书,设定了外语学习的长远目标和具体目标。“到2000年,学习外语的12年级学生的比例增加到25%;所有国民将有机会学习一门适合他们需要的外语。”[11]具体目标包括“全面开展高质量、创新性的语言学习项目,满足澳大利亚国内与国际上的语言需求;提高所有语言项目的学习成效,特别是具备有效交流的能力”[7]等。白皮书将汉语、日语、阿拉伯语等14种语言确立为优先发展语言,在全国范围内强化外语教育。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加快了融入亚洲的步伐,亚洲语言能力成为澳大利亚拓展其国家利益、获得国家间认同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武器。澳政府于1994年颁布了《澳大利亚学校亚洲语言研究策略》,目的是全面推动澳大利亚学校实施亚洲语言和研究计划。该战略将汉语、印度尼西亚语、日语和韩语作为优先发展语言,在学校建立亚洲语言学习和研究中心,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2008年澳大利亚政府启动“全国亚洲语言与学校项目研究项目”,政府出资6240万美元支持汉语、印尼语、日语和汉语等四种亚洲语言的学习,提升学生的亚洲语言能力,促进与亚洲文化的相互理解。同时,扩大亚洲语言教师的数量,为开展高级别语言的学习设立专门课程。该项目的目标是“到2020年,至少要有12%修完12年级课程的学生能够流利地说出一种上述亚洲国家的语言,以胜任与亚洲的商贸工作或达到大学的语言要求”。[12]目前,亚洲语言已成为澳大利亚国家外语教育的重要语种,。
四、相关评价
(一)为澳大利亚实现和谐统一的社会格局奠定了语言基础。语言和谐是国家和谐的重要前提。因而,历史上澳大利亚政府实施语言同化教育政策抹杀了族群的语言文化权利,破坏了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引起了族群之间的重重矛盾。澳大利亚政府逐渐意识到,“多语言、多方言是国家宝贵的社会经济文化资源,而不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经济道路上的障碍。因此,语言和谐追求的是多语言、多方言的共存和繁荣,各种语言和方言不论大小,都能拥有各自的生存发展空间,各就其位,各司其职”。[13]1973年,澳大利亚开始实行多元文化主义语言教育战略,此项战略给予所有族群以平等的承认,培养各族群积极的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赋予族群平等的语言教育权利,保护并开发语言资源。这项战略以多元、和谐作为重要价值取向,为澳大利亚形成和谐统一的社会奠定了重要的语言基础。
(二)为澳大利亚所有族群享有平等的语言教育权利提供了战略保证。在多元文化国家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是语言……语言权利是少数人群体希望最早得到的权利之一”。[14]在澳大利亚的历史上,政府对土著族群和移民采取的语言同化教育政策,对族群语言和文化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随着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以及土著族群和移民争取平等语言权利诉求的日益高涨,澳大利亚政府意识到保护少数族群语言权利对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从宏观上制定多元文化主义语言教育战略。这项战略为拯救澳大利亚境内所有族群语言、保护各族群的语言教育权利提供了保证,使各族群的语言文化传统得到尊重和发扬。
(三)为推动澳大利亚国家语言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持。1973年,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实施多元文化主义语言教育战略之后,1987年《国家语言政策》正式公布。这项政策不仅结束了澳大利亚单一英语制的历史,还保证了澳大利亚语言发展的多元化取向。政府在大力推广官方语言教育的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扩大了土著族群语言教育、移民(社区)语言教育、双语教育、第二语言教育的规模。政府针对土著族群制定的《21世纪澳大利亚学校教育的国家目标》和《澳大利亚土著族群教育法案2000》推动了土著族群语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其语言教育权利越来越多地得到承认,土著语言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在全国的学校,土著语言教育得以广泛开展。《澳大利亚的语言:澳大利亚语言与读写能力政策》白皮书和《澳大利亚学校亚洲语言研究策略》的颁布实施,为澳大利亚外语教育均衡和多元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语言和文化活力。毋庸置疑,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语言教育战略是国家进行多元化语言教育改革、促进语言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为维护和拓展澳大利亚国家利益提供了语言战略保障。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主义国策强调,“所有澳大利亚人应该对国家利益和未来首先承担责任。”[15]澳大利亚实行的多元文化主义语言教育战略将语言教育纳入国家战略视野,从国家生存与发展的角度规划语言教育,以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官方语言推广教育战略凝聚民心、提升国民的国家认同感,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维护国家的政治利益;土著族群语言教育、移民语言教育、第二语言教育保证所有族群享有平等的语言教育权利,促进族群间的文化理解和融合,构建和谐的多元化社会,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外语教育将外语看作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通过提升国家语言(外语)能力来加快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维护和拓展国家的经济利益。总之,多元文化主义语言教育战略为维护和拓展澳大利亚国家利益提供了语言战略保障,让国家“充分获取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教育、科技等方方面面的语言红利”。
作者:曹迪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