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文选取2012年7月—2015年1月我院接收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4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通过染色体核型、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形态学等检查方法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临床资料完整,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肝、心、肾等脏器功能不全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者;(2)并发严重肺感染或糖尿病者;(3)治疗依从性差者。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4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34例,年龄(13.28±1.17)岁;观察组男性46例,女性28例,年龄(14.09±1.25)岁。2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儿:静脉注射1.5mg/m2长春新碱(费森尤斯卡比武汉医药,批号:H20045032),1周1次,持续4次;静脉注射30mg/(m2·d)吡柔比星(浙江海正药业,批准文号:H20045983),1周1次,持续2次;口服40mg/(m2·d)泼尼松片(阿特维斯佛山制药,批准文号H44021207),1日1次,持续21d后停止;肌内注射2500U/m2培门冬酰胺酶(江苏恒瑞医药,批准文号:H20090015),每间隔14d注射1次,持续2次。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治疗的前提下静脉滴注6000U/m2左旋门冬酰胺酶(Merck&Co.Inc,批准文号:J20070024),每间隔1d进行1次,维持8次。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儿的疗效。随访3个月,以世界卫生组推荐的抗肿瘤药毒副反应分级标准为参照[1],观察患儿的不良反应。

1.4疗效评定标准

以《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2]为参照,评价临床疗效:(1)完全缓解(CR):出血、贫血、感染等临床主要表现全部消失;白细胞呈正常状态,血红蛋白在90g/L以上,血小板在100×109/L以上;骨髓检测示早幼粒细胞与原始粒细胞之和为5%以下,巨核细胞、红细胞系统均无明显异常,用药后4周无复发;(2)部分缓解(PR):骨髓象、血象、临床症状这3项中未达缓解标准仅存在1项或2项;(3)病情稳定(SD):以上观测指标均相对稳定;(4)病情进展(PD):以上观察指标均无明显改变,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绝对计数增加>25%或出现髓外疾病。总有效(RR)率=PR率+CR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4.60%,观察组为97.30%,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组患儿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反应、血细胞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生化指标异常以及胃肠道反应等。其中,对照组患儿过敏反应、血细胞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生化指标异常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为2.70%、75.67%、45.94%、51.35%和16.21%,与观察组的5.40%、72.97%、43.24%、54.05%和18.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不良反应

3.1.1过敏反应:培门冬酰胺酶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用药,属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门冬酰胺酶制剂,可降低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其主要是由水溶性、分散性、保湿性人工化学合成聚合体(聚乙二醇)与门冬酰胺酶蛋白合成所制成,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左旋门冬酰胺酶生物活性。针对外源性细菌蛋白质而言,其减少了免疫原性,延长了半衰期[3]。有研究结果发现,左旋门冬酰胺酶半衰期为20h,而培门冬酰胺酶达5.5d,为前者的5倍左右。有关文献报道,培门冬酰胺酶所致过敏反应少,针对左旋门冬酰胺酶所致超敏反应者而言,予以国产培门冬酰胺酶替代疗法,可将过敏反应发生率降低至10%左右;予以其他类型的门冬酰胺酶制剂治疗,过敏反应发生率可高达32%[5]。在本文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中1例持续腹泻伴皮疹,1例全身散在皮疹伴瘙痒,表明应强化左旋门冬酰胺酶脱敏治疗监测,规避过敏反应,若皮肤试验结果呈阴性,过敏反应风险仍然存在,需严密观察。而培门冬酰胺酶免疫原性相对较低,在左旋门冬酰胺酶所致过敏时替代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

3.1.2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在本文研究中,2组患儿均出现血细胞减少情况,多表现为低蛋白血症、白细胞计数降低,且2组患儿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左旋门冬酰胺酶对正常细胞蛋白质合成具有抑制作用,能减少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诱发凝血功能障碍[6]。而2组患儿中性粒细胞下降多因长春新碱及吡柔比星所致,与培门冬酰胺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据的相关性尚待进一步探讨。有关文献报道提示,左旋门冬酰胺酶对蛋白质S、C合成具有一定影响,易形成动静脉血栓[7-8]。在本研究中,2组患儿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头痛、惊厥等症状,故需考虑出血或血栓风险,临床治疗中应强化凝血功能动态监测,及时解除凝血功能障碍,必要时予以停药处理。

3.1.3血糖异常:有研究结果发现,左旋门冬酰胺酶对胰岛素分泌具有一定影响,易诱导继发性高血糖,出现一过性改变现象[9],故宜行短效胰岛素治疗,并强化血糖动态监测。在本文研究中,对照组患儿未出现血糖异常情况,评估培门冬酰胺酶之于糖代谢的作用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是否有区别,尚需大样本观察。

3.2临床疗效比较

考虑到随访时间较短,故本文尚无法对2组患儿的远期疗效进行系统评估。王亚等[10]通过对54例初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系统研究,对比左旋门冬酰胺酶与培门冬酶酰胺酶的短期疗效,发现左旋门冬酰胺酶组总有效率为92.59%,培门冬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2组短期疗效无明显改变。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上述研究结论相似。以本研究结果为依据,综合既往研究资料,可见培门冬酰胺酶于体内发挥作用长,抗白血病作用更为明显,但考虑到作用时间相对较长,故骨髓抑制期极其容易出现出血、感染,其中肺部感染尤为明显,需予以早期干预措施,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行抗菌药物治疗,必要时行冷冻血浆或新鲜血小板输注[11-15]。

综上所述,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行培门冬酰胺酶治疗,临床疗效较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疗效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相近,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程向东 单位:孝感市中心医院总务科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观察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149498.html

    相关专题:破碎维度 海尔供应链金融


    上一篇:企业风险与全面预算管理导向
    下一篇:多元文化主义语言教育战略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