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文本的认识与思考
教材关注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同一模块知识在不同的学习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否关注这一点,并付诸实施呢?教材的结构特点十分鲜明,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即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为改进数学学习方式提供必要的保证.同样,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否也关注到这一点呢?
二、从教材文本走向有效性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文本,我们提倡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而不是带着教材走进学生,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教材的示范引领作用也不能忽视.把握教材文本中的学习目标、经验、方法,设计有效的建构活动.新课程更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提供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机会,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然而,学生往往在此过程中觉得有困难,这不仅与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有关,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建构活动的设计不尽如人意,因此,笔者提出三点思考:(1)关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目标,教学设计要紧扣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概率”这三个学习阶段的课堂教学时,因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同,所提出的问题也不同,如下面这个问题:有4个盒子:1号盒子中放有10个红球;2号盒子中放有10个白球;3号盒子中放有8个红球、2个白球;4号盒子中放有5个红球,5个白球.对于以上题设,在苏科版《数学》教材中的“感受概率”教学时,设计问题是;现在要从某一个盒子中摸球,几号盒子一定能摸到红球?几号盒子有可能摸到红球?几号盒子一定摸不到红球?但是,在苏科版《数学》教材中的“认识概率”教学时,设计问题是:让你分别从4个盒子中摸出1个白球,摸到白球的概率分别是多少?而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中的“概率的简单应用”教学时,设计问题是:将4个盒子中的球全部放在一个口袋里,显然袋中装有白球和红球共40个,如果事先不知道袋中有多少个白球、多少个红球,那么你能提供一种方法来估计袋中白球数和红球数吗?你采用的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事实上,学生对某一个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这也有利于学生不断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因此,不同的学习阶段应有不同的设计要求,要充分把握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尊重认知规律,适当提出问题,让学生的能力发展合乎规律.(2)关注学生原先探索知识的方法,通过迁移方法来支撑有效的数学思考.设计苏教版《数学》教材“图形的相似”的教学时,全等形是相似形的基础,可以通过类比、猜想、说理的方法由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去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笔者设计的问题情境为: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条件”的研究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如何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引导学生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类比,从中感悟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3)关注学生原先探索知识的经验,应用经验来支撑有效的探究活动.苏教版《数学》教材“中心对称图形(一)”第1节“图形的旋转”引导学生回顾图形平移的概念,以及平移性质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从概念、性质、作图这三方面来研究,从而与图形的平移进行类比.探索研究的设计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概念教学设计中,突出类似图形的平移,抓住平移方向、平移距离,图形旋转扣住旋转的中心、方向、角度三个要点;性质探索设计中,突出类似平移研究的角度,引导学生研究旋转前后的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旋转角等;作图教学设计中,突出类似平移作图,抓住几个关键的点的旋转来完成作图.
三、开放、创新地处理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设计有效的巩固训练活动
例题、习题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进一步理解知识,为此笔者提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的例题、习题课做加工.比如,教材的章节开头,往往会给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在每节的例题讲解中,常常会以封闭的方式呈现问题,教师就要重新加工,改变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问题的实际背景,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考与探索过程,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基于学生初学时的实际情况,教材大多数习题的条件和结论是明确的,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如到了整章复习或期中、期末复习时,教师可以对例题、习题进行二次改编,改变陈题的条件或隐去旧题的结论,增强问题的开放性.教师还可利用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练一练”等内容设计反思型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提高探索规律的能力.
四、领会教材所遵循的理念,设计有效的应用与拓展性问题
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力求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此理念下的有效的数学学习应为不同学生留下个性化的发展机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可以设计一个拓展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是综合性强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也可以是探究性强的,思维要求高的,甚至需要同伴合作才能解决;还可以是开放性强的,要求我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等等.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应是教师在理解、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教师要理解和钻研教材,特别要注重弄清教材的编写体系以及结构意图和思想,这样才能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也就能从数学的整体来构思,关注数学内部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教学设计更加有效.
作者:周玲燕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