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性教学在高中语文日常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教师广泛地将探究性教学运用在阅读教学中,为的是实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目标,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对此,结合教学理念和教学实际,就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进行初步探究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探究性阅读
要想更好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就要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培养,注重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鉴赏水平。随着新课改的逐步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已经广泛的应用了探究性阅读教学,但是实践探索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1探究性阅读的意义
探究性阅读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寻找值得探究的问题,归纳整理相关资料,互相探讨交流心得体会的一项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
2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及其特点
2.1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相对而言比较高,一般层面上的通读理解已经无法达到教学目标了,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带领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能够从容的应对各种不同类型和体裁的文章。
2.2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特点
探究性阅读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和创新性的特点,要求读者不能拘泥于标准答案,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因此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后,学生的收获是无法统一计量的。此外,探究性阅读教学还具有问题性、探索性和自主性等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探讨研究,共享学习资料。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必须具有开放性,具体体现在问题的提出,讨论方式和问题的答案等方面,不再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单一死板的内容。
3当前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3.1探究性阅读在教学活动中安排不当
由于探究性阅读教学方式还有待探讨,部分教师对此理解不足,应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时容易出现错误,比如不管课文是否合适,盲目的在课文中安排探究性阅读。例如,在小说和科技类这些不适合安排探究性教学的文章中安排探究式教学,这种举动容易影响整体的教学安排,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没有什么帮助。除此以外,过多的重视高中语文的探究性阅读教学中的延展性,会使教学活动违背教学目标,比如,设置的问题超出了语文学习的范畴,这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目标,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成果。
3.2探究性阅读教学过于形式化
有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探究性阅读的过程中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发掘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本质。比如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完成探究式教学任务和学生的探究结果这样一些表现层面,对学生具体的探究过程视而不见,这样的行为无法体现出探究性教学的意义。除此以外,有些教师仅仅是简单粗暴的将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任务加入自己的教学方案中,不做任何科学的变动,为了实现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运用而运用,这样是无法达到探究性阅读教学目标的。
3.3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未考虑到个体差异
探究性阅读教学进行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知识积累也有相应的要求。但是现实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往往在设计探究性教学的时候忽视这个现象,对所有学生统一要求,这往往会削弱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
4针对探究性教学中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4.1结合教学安排和学生实际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
要想更加科学实际的安排探究性阅读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要预测教学过程和结果,根据教学经验选择用于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以免盲目的安排造成不必要的结果。教师在课堂中要把握节奏,控制探究的内容和问题范围,以免不恰当的话题延伸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
4.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式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容易形式化,这是因为教师对于自己的定位模糊,忽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题地位,对学生在教学中的行为没有加以引导,无法准确的把握住教学活动的主题。教师应当重视这些问题,在实践中避免类似的问题出现,以免使探究式阅读教学浮于表面。
4.3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考虑学生的整体状况
鉴于有些学生无法适应探究式阅读教学这种方式或者是能力有所欠缺,无法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出发,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上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
5结语
教师要在教学中科学灵活的采用探究性阅读教学,对于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要积极主动的寻找解决方法,努力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达到理想中的教学结果,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杨.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J].教师,2014,(12).
[2]王继化,肖红梅.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浅析[J].考试周刊,2013,(81).
作者:程艳丽 单位: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吉林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