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任务型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一、何谓“任务型教学法”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作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任务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具体的汉语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缺乏真实性的语言形式为目的。2.将真实性的汉语材料引入课堂环境,强调有意义的语言内容。3.培养留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学会使用汉语交际的能力,交际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提高。4.留学生先前的知识和个人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因素存在,它追求留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及交际策略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让留学生自发、自主的投入到自觉的语言实践中去,以完成任务的形式来体验完成任务的成就。

(二)任务型教学法设计的原则

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原则,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真实性原则。所谓的“真实性”是指“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课堂学习环境”,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需要指出的是,“真实”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一切为语言教学目的而编写的材料语言都是不真实的,这里强调的是学习者应尽可能接触各种真实的语言材料和真实的语境,让留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境中习得语言。2.任务相依性原则。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深入、相互依存的原则。每一个任务的设计都依赖于之前任务的完成,这样同一课或同一个单元中的不同任务构成一个“教学阶梯”,每一个任务都是阶梯的一个环节。3.形式/功能原则。语言形式代表一定的意义,设计任务应明确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学生一目了然,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理解语言的功能,并在真实的交际中运用。

二、基于任务的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实例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完成语言任务来习得语言的模式既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按照Willis(1996)任务型学习模式的框架,任务型口语教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阶段、任务环节阶段、后任务阶段。那么,如何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实现汉语口语教学的目标呢?在此,我们提出“建立以汉语交际任务为教学组织单位的新教学模式”的构想,结合实践,以《标准汉语教程》(王国安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入门”第二册第十六课“我家在浦东”为例,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汉语口语课堂中的教学设计。

(一)前任务阶段(pre-task)

即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任务型教学法特别强调导入语与任务的相关性。在“我家在浦东”一文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要设计几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如:你去过上海吗?你能区分浦东和浦西吗?你是如何区分的?因为大部分外国学生都有去过上海的经历,因此这几个导入问题的设计更能激发他们交流的兴趣和动机,使他们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任务情景中。在前任务阶段,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教师设计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不能超越留学生固有的语言水平和生活经历。Willis(1996)认为,任务的难易度决定学生的注意力分配结果,另据徐琴芳(2005)的研究,任务难度对语言的准确性和复杂度都有影响,任务越难,准确性、复杂度越低。在材料的输入方式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浦东、浦西、黄浦江等图片用投影仪、幻灯片等形式加以呈现,让学生对所要完成的任务有更直观的了解,从而减轻认知负担。根据周卫京(2005)和周丹丹(2006)等人的实验和定量研究,视觉输入对口语准确度和复杂度的提高促进作用最大;输入、输出频数对口语质量有影响,能提高口语的流利性和准确性;输入第四遍和输出第三遍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练习的最佳频数。根据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训练目标让学生完成看图片进行对话的任务。

(二)任务环节阶段(taskcycle)

即任务的执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要作为汉语交际的主体,以结对或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语言做事来完成任务。在“我家在浦东”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回答导入式问题进入课文主题后,教师就把预先设计的两个活动安排学生完成。第一个活动是请学生比较浦东和浦西的不同,附带引入上海这个城市和南京等中国其他城市有何不同,上海这座东方城市和西方城市有何不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先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已经掌握的关于描写城市、建筑物特点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法,为他们后来的表达提供帮助。然后让学生采取两人配对或三、四人一组的形式,自由讨论,完成信息交换,观点交换,最后决定任务,解决问题任务,创造性任务等,通过合作或竞争,presentation等形式,描绘出不同城市的特点及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别,使之对学生的汉语口语训练朝着“准确、得体、流利、多样”四性统一的方向发展。课堂教学实践也表明,借助教师提供的词汇和表达法,学生在后续的交流活动中比较容易而且愿意展开对话和小组讨论,说明他们已经建立起用汉语表达和交际的自信心。在第一个活动顺利完成的基础上,第二个任务为计划阶段,保证十分钟左右的计划准备时间,明确提出报告的要求:“我眼中的浦东”。根据Foster和Skehan(1996)的研究,准备时间对不同的任务类型有不同的影响。Mehnert发现,十分钟是提高语言流利性、复杂性的最佳计划准备时间。因此,我们提供给学生的准备时间为十分钟。任务的形式为将全班分为三个讨论小组,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各自讨论总结浦东和浦西的特点,要求用例子来说明。经过讨论以后,每个小组推选一人在课堂做报告,其他小组可以补充不同看法,也可以根据报告人的内容提出具体问题请报告人来回答。分组汇报的学习任务让每位同学都责无旁贷,参与到口语训练中去,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后任务阶段(post-task)

包括对任务的评估和语言提升活动,这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反思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语言使用的最后阶段。首先,教师对学生在前一阶段所做的“我眼中的浦东”的报告进行评估,评估的重点集中在学生的交际策略和语言使用问题上,并对学生陈述中出现的语法、词汇错误作出反馈。其次,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他们去中国不同城市旅行的经历,特别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城市。这个问题的设计与留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最能激发讨论欲望,他们也非常渴求能够与他人分享经验。最后,教师作为陈述者,提出自己对中国城市的看法,学生也纷纷提出见解,形成多个报告题目,如“我眼中的北京”、“我眼中的广州”、“我眼中的南京”等等。这些任务使留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转化为具有生活真实性的语言交际,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新的内容。这是汉语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宗旨。

三、对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法的思考

任务型教学法的引进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有很深的启示意义,它促使我们反思原本以输入为主的对外汉语学习模式,使其得到有效匡正。从教学的角度看,任务型教学的先进性体现在它的教学原则上:师生的互动性原则;引进真实文本的原则;重视学习者个人经历对语言的促进原则;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运用相关性原则。只要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上述原则,相信我们的对外汉语课堂一定会焕然一新。但是,针对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在学制规模和时间跨度以及学习深度和广度上都难与国内英语教学相匹敌的特点,况且留学生的构成比例多为零起点或低水平的学习者,有人提出任务型教学法并不适合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对此,我们的看法是:绝大部分留学生缺乏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储备为推行任务型教学确实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但是目的语国家正规的课堂教学和目的语环境很好的弥补了以上不足,因为任务型教学强调的是要让学习者通过对目的语的大量接触与使用,以及与同伴的交流互动和协商来体验感受目的语,从而构建起对目的语的认识,达到习得目的语的目的。因此,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它强调的“大量真实性输入”和“在做中学”等教学理念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于晓日 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任务型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141333.html

    相关专题:通化师范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格式


    上一篇: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初探
    下一篇:电网调度数据通信网应用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