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拥有更好的未来,他们四处漂泊当不失理想,在社会的缝隙中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机遇,即便是困顿重重依然勇往直前,因为“他们的生命基因里镌刻着一种坚韧的民族性格和难以排解的忧患意识。”(1)英国艺术史论家赫伯特•里德曾经这样评述他们:“犹太民族迄今为止仍然过着漂泊流利的生活,就某种意义来说,他们是游牧民族,但却成为了欧洲文化的一部分,犹太人迄今保持着他们祖先那种生性好动的局促不安的禀性。由于他们是被压迫和被排斥的,故此比其他民族造型也似乎起步晚。不过,犹太人所创造的艺术却独树一帜。他们不像雅利安人的艺术那样注重形,也避免明确、静态的描写。他们的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富有浪漫色彩、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
犹太人把绘画当做表达内心世界而非解释外在世界的一种工具,正因为如此,他们采用了抒情主义和象征主义这两种基本的表现方式。”(2)这种判定,也是对巴黎画派艺术家共有特征的总结。莫迪里阿尼是巴黎画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莫迪里阿尼(AmedeoModigliani,1884-1920),意大利艺术家,20世纪20年代巴黎画派的重要代表,1884年出生于意大利的里沃纳,自幼体弱多病。18岁时莫迪里阿尼曾到佛罗伦萨学习绘画,一年后转到威尼斯艺术学院,1906年前往艺术之都巴黎寻求发展。1909年莫迪里阿尼在巴黎结识来自了罗马尼亚雕塑家布朗库西,在布朗库西的影响下进行雕塑制作,后来因为疾病的原因,于1915年就放弃了雕塑转向绘画艺术,但这几年的成绩对其日后的艺术创作带来了重要影响。和布朗库西交往的几年,正是布朗库西走向成功、声名鹊起的几年。
这个现代主义领导者的成功对莫迪里阿尼有着很大鼓舞。莫迪里阿尼的雕塑整体结构上和布朗库西有着相似之处,如简洁、洗练和原始主义的美学取向等。不同的是他塑造的形象多为头像,脸部夸张地拉长,外貌为半弧形,眼睛睁开或闭合,嘴巴小巧精致,圆形的下巴和垂直的肩颈,构成别具一格的莫迪里阿尼式风格。由于从业的时间短暂,莫迪里阿尼的雕塑不像布朗库西的题材那样丰富多彩——有人物、飞鸟、建筑式雕塑、纪念碑式雕塑等,除了几件人体外,作品表现的都是年轻女子的肖像。莫迪里阿尼的雕塑材质运用也比较单一,多是各种质地粗糙的页岩、花岗岩石材,目前只发现一件青铜材质的头像。这些艺术形象中,人物的五官处理精致生动,而发髻和背部等部位稍显粗糙,兼工带写一笔带过,没有太多细节。
人物情绪或腼腆羞怯,或是安静内敛,或忧郁彷徨,性情表现各有不同。由于身体的原因,1915年后莫迪里阿尼没再进行雕塑创作,但他自己塑造的这些唯美的女性形象全部被移至到画面上。油画中那种极富生命力度的线条勾勒出的女性肖像,如长长的颈部、纤细的鼻梁,精巧的小嘴,体形的简化处理、略显哀怨伤感甚至是冷漠的情绪等,无不是来自他雕塑造型的影响。莫迪里阿尼的风格既不同于传统艺术,同当时的新艺术有着一定的区别,但彼此间的联系又非常密切,他笔下那些敏感冷漠的人物形象,幽幽的眼神中隐现着哀怨和伤感,似乎诉说着个人的种种磨难和不幸遭遇。莫迪里阿尼因生活放纵、长期超负荷工作和病痛的折磨,身体每况愈下,1920年36岁时英年早逝。宛若一颗耀眼的彗星,短暂而夺目的一生谱写了瑰丽隽永的篇章。
作者:张三聪 唐珂 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