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经过研究得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所在,兴趣在学生智力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使感觉、知觉等活跃起来,注意力、观察力、得到提高,这是发挥自己主观能力的重要条件。另外,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是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应根据小学生好奇心重,好玩,好强,喜欢动手等特点,有效的开展实验教学。同时应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自主认真的学习。
一、完善实验标准,有序的开展激趣活动
科学实验都有一套专门而严谨且复杂的科学流程,实验要考虑到外界各种因素对研究的影响,而小学科学课上的实验都是简单而浅显的,不复杂,又很贴近生活,学生能直接间接的获得一定的认识,但是实验的流程仍然需要从小做起,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严谨的思想态度。根据成功实验课的评价标准,需要我们从实验的准备、开展过程、最终结果开始,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切实做好以下方面: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合理的小组搭配,简单且有条理的相互合作学习是比较实用的方式。小组的划分要考虑学生学习水平,相互之间的差距应该在同一个层次,需要精心的观察和了解学生,避免出现小组权威、组员分散等现象,力求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动手,思考问题,同时也要做好明确的分工,一人负责一个环节,人人都能有机会动手去做,还能有机会发言。这样分工细致,有条理的让学生参与到了课堂,发挥了其主动性,他们的兴趣也被开动了起来。兴趣动机开始了才能进一步为学生愿意学,乐于学打好自主学习的基础。
2.实验中的帮助引导。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有的老师不停的在补充说明,深怕学生做错了或者不会做;有的老师事前安排了较为细致的实验步骤,分好了比较合理的小组,强调了几个注意的地方,课上就站着看学生们自己做。这是最不好的,前者很有可能会使得学生产生自我怀疑,或者听到注意事项之后就不敢动手了,甚至有的学生的学习思路会被打断,这就禁锢了小学生的天性,打消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后者立足观望的态度也会使学生厌烦,甚至实验中遇到问题得不到帮助,就直接失去兴趣。最好的做法是教师尽量做好服务者,引导者的角色,给各个小组准备好材料,引导学生记录观察到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好相关总结与发现,组织语言、材料,理顺思路,做展示发言的准备工作。另外教师应对表现突出的地方做积极表扬,不足之处给予修正和鼓励,让学生在试验中有收获,开心实验,快乐学习,进而增强信心,提高兴趣。
3.实验后做好总结点评。实验最后通常是小组的汇报交流环节,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在实验中的感悟心得,教师应该首先给予肯定,然后对一些做的不好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意见和建议,比如实验器材的整理与保护等。同时也对学生个人和小组都进行“美”和“丑”两个方面的点评,积极给与鼓励和奖励,这样使得小组和个人都有面子,大家都努力的为了得到奖励而奋进,科学课堂的热度,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学习乐趣,更迫切的想要知道科学实验结果,学会更多知识,这就打下了更深的自主学习潜意识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简单的实验加强课堂趣味
学生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往往是带着兴趣和好奇而来,其中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些实验到底如何操作、能得到什么结果、是否有趣等,这些就是他们学习心理所在,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情绪心态,努力的设计教学活动,把有趣的实验改造引进课堂,广泛地吸引住学生,不让他们分心,利用趣味实验开启学生的心灵,抓住好奇心培养兴趣、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查找知识,找到自主学习的路径。比如设计一个趣味活动——吹不开的气球。将两个气球用细绳栓在一根横木上,悬挂起来,让学生从两个气球的中间吹气,尝试让两个气球分开。如图:学生尝试之后会发现两个气球并没有像想象中的被吹开,反而靠的更紧了。这个时候创设的巧妙环境必然吸引着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如果老师再巧妙的加以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望便被引发出来,兴趣也随之而来,他们就会快速的进入到科学实验学习状态中。另外也可以开展专题式的训练课实验,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专项试验中用到的知识就是曾经学到的,这样就起到了巩固旧知识的作用。经过实验,学生得出来的结果会使他们印象深刻,他们会深深感受到实验的好处,自己也会随着兴趣开始学习,去探索。综上,当我们的科学实验课有准备的合理的开展,学生的兴趣便不会停歇,他们获取知识的动力也不会消减,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必然能根据学习兴趣,开始自己的自主学习之旅。
作者:顾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