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
初中还有不少语学老师依旧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作为教学方法来授课,没有从学生角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自以为只要自己在课堂上面面俱到的讲解清楚所有的知识点,学生就能源源不断地接受这些知识。却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变化,要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他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能吸收多少还要看他们的接受程度。这样的想法就太过理想化,也就是没有意识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讲解教材中的文章时,通常步骤是先一步步地讲解段落层次、文章大意、中心思想等,之后对重、难点字词句子进行讲解。学生在听了教师的讲课后,表面上能很好地理解掌握文章的大意和中心思想,实际上都是在听答案,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如果长期这样训练,就容易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特别不利于锻炼其实际应用能力。
2加强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
2.1抓住初中语文课本知识
从教学目标来看,是要让学生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基础知识,发展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要促使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成学生思想意识的整体提高。可是,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比较容易忽视这些要求,在初中阶段更加侧重应试教育。其实在初中语文的长篇课文中,有着丰富的审美内容和科教内容渗透其中。因此,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课本知识,不断优化提问方法,采用启发式提问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培养。比如,在学习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春》时,有一段是关于小草的描写,老师可放映小草的图片,让学生们实际观察草的形态:近看是什么样子,远看又是什么景象,这和作者写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如果是自己来写又会在什么地方表现的不好。通过这种提问逐层挖掘,然后在心里体验比较。这样的提问教学中,学生抓住文章的整体内容,更是针对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寻找依据。因此,从课本出发的阅读课堂问题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2要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探索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一定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依靠的不是教师的传授,而是学习者自己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主动建构的,而这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正是指的一定的现实情景。学习者在这样的实际问题情景中便可以借助更加直观生动的形象去引起联想,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去同化新知识。情景化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加优越的学习资源和空间环境,令其更加主动地去进行探究、合作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其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增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上另一篇著作《背影》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各自在文中体悟到了什么,有哪个地方会有心底的触动。作者不止一次看到了背影,在不同的时间段的具体含义也是有区别的,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所有的思考凑到了一起,都会给对方新的思维提示。又或者,这篇文章中有许多细节方面的描写,就像对于买桔子这一个小细节,有些学生可能认为这个小细节会给他带来很深的感动,有的人认为这是一份心意等等。正是通过这样的思考,将思维拓展开来。
2.3运用现代技术增加学生提出问题机会
多媒体技术活跃了初中语文课堂,也大大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机会。网络技术的应用则使师生交流互动的空间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拓展。师生之间还能在课后借助电子邮件、qq、微信等交流工具进行沟通,还可以建立讨论群组,规定某一时间,大家一起在线讨论交流,实现借助于网络平台的畅所欲言,教师进行实时的指点评价,进而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这就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其它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学习是一个向上过渡的过程,接触到的是一种文化思想的传播,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文化。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锻炼语文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语文知识。
作者: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