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亲属称谓语的社会文化论文

一、性别区分意识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也积极向西方靠拢。日语中的亲属称谓语也与西方的亲属称谓语接近,几乎没有性别区分意识。日本人无论父亲的父母还是母亲的父母统一称作“おじいさん、おばあさん”。父母的兄弟姐妹统一称作“おじさん、おばさん”,父母的兄弟姐妹家的孩子也都用一个称呼“おにいさん、おねえさん”。特征最明显的是祖父母无论是孙子还是孙女都称作“まご”,完全忽视了性别。

二、内外区分意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传统宗法制也是以血缘关系为基准来来划分亲属关系的内外亲疏。亲属关系分血亲和姻亲,其中血亲又分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由于中国是传统的父系氏族制,父系亲属就被划分为“内”,由姻亲关系形成的母系亲属划分为“外”。内外有别,因此亲属称谓语也是由亲到疏。例如,父亲的父母称为“祖父母”,而母亲的父母则称为“外祖父母”,冠以“外”字与直系血亲的祖父母相区分。再如父亲的兄弟详细地划分为“伯仲叔季”,而母亲的兄弟简单地统称为“舅”。即使是与父亲有血缘关系的姐妹,因为终归要出嫁他人,变为外人,也简单地统称为“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称谓语上详细区分已无意义。与亲属称谓语的性别区分意识背景相同,日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亲属关系上并不区分血亲、姻亲等的内外亲疏关系。

三、上下尊卑意识

汉语亲属称谓语严格区分辈分和上下尊卑。对辈分高的人要绝对尊敬。不论是父系亲属还是母系亲属,作为辈分高的人及其配偶都要受到尊敬,必须用亲属称谓语称呼。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伯父、叔母、舅父、姨妈”等。对同辈分的兄弟姐妹,比自己年长的要称呼“哥、姐”,无论是父系还是母系的旁系兄弟姐妹,比自己年长的也要用亲属称谓语称呼。父系堂兄弟姐妹,要称呼“哥、姐/名字+哥、名字+姐”,母系表兄弟姐妹要称呼“表哥、表姐/名字+表哥、名字+表姐”。对晚辈以及比自己年幼的同辈,可以直呼其名,也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语,如“儿子、二妹、三弟、侄子”等等。探索原因,上下尊卑意识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封建等级制密不可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讲究长幼有序,封建王朝还建立了严格的“君、臣、父、子”等级秩序,“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等级分明。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重要体现的亲属称谓语自然也就讲究上下尊卑意识。日本和中国同属东亚文化圈,日本也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讲究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在日本,亲属关系最基本的就是长辈与晚辈的概念。长辈和晚辈要使用不同的称呼语。对长辈,不能只称呼其姓名,而要用亲属称谓语称呼。对晚辈,可以称呼姓名,但不能用亲属称谓语称呼。因此,对祖父母、父母、叔伯、姑姨等长辈以及比自己年长的同辈要使用亲属称谓语。而对晚辈以及比自己年纪小的同辈不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语。像汉语中的“侄子、儿子、弟弟”这样的称呼,在日语亲属称谓语的面称中是不使用的。这一点与汉语亲属称谓语有所不同,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四、长幼序列意识

汉语亲属称谓语和日语亲属称谓语都注意区分长幼序列。这还是因为中日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受传统儒教思想影响的结果。汉语中,父亲的兄弟根据是否比父亲年长而分称“伯父”“叔父”。伯父或者叔父多于两人以上时又会以“大伯、二伯”“二叔、三叔”等加以区分。受父系氏族制的影响,父亲的姐妹和母亲的兄弟姐妹没有长幼的区别,但也按照出生顺序冠以“大、二、三”等。如“大姑、二姑”“大舅、二舅、大姨、二姨”等。在日语中,不论是父系亲属还是母系亲属,根据比父母年长还是年幼也有“伯父、叔父、伯母、叔母”等的汉语词,但通常还是称作“おじさん、おばさん”。叔叔伯伯们也不按照出生顺序加以区别。如果父亲的兄弟姐妹多于两人以上时,通常会以“在东京工作的叔叔”等的表述加以区分。汉日亲属称谓语在区分“兄”和“弟”、“姐”和“妹”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汉语中区分长幼的意识在兄弟姐妹的称呼上也有所体现。兄弟姐妹比较多时,会称呼“大哥、二哥、大妹、二妹”等。家里的孩子依据长幼顺序,考虑性别因素,有相应的表示出生顺序的称呼。如日语中的“長男、次男、三男、長女、次女、三女”等,汉语中的“长子、次子、长女、次女”等。汉语中有时还会忽略性别,按照孩子的出生顺序称为“老大、老二、老三”,这种称呼在日语中不存在。

五、从儿、从孙意识

亲属称谓语中的从儿、从孙现象是指父母或祖父母按照家里的孩子来使用称谓语称呼自己或其他亲属。这种从儿、从孙称呼意识在汉语和日语中都普遍存在。汉语中,父母对孩子可以自称“爸爸、妈妈”,如父亲对孩子说“一会儿爸爸带你去公园”。祖父母对孙辈可以自称“爷爷、奶奶”,如祖母对孙子说“让奶奶抱抱”。在直接对孩子称呼其他亲属或有孩子在场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从儿、从孙称谓语。例如母亲对孩子提到孩子的父亲时“爸爸明天放假休息”。再如孩子在家时,父母对孩子的祖母说“奶奶去睡一会儿吧”等等。在家庭内部,祖父母有时跟随孙辈互称对方为“爷爷、奶奶”,父母互称对方“爸爸、妈妈”。父母对孩子称呼“哥哥、妹妹”等。这种亲属称谓方式之前仅限于局部地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称呼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见。亲属称谓语中的从儿、从孙现象也可以看作是亲属称谓语的一种泛化。究其原因,是受以家庭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是由一个个的家庭构成的,在家庭内部,这种从儿、从孙称呼方式能够表现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日语中,祖父母和父母对孩子自称和他称时的称谓语使用和汉语几乎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的家庭中,祖父母间互称“おじいさん、おばあさん”,父母间互称“おとうさん、おかあさん”,是及其普遍的现象。祖父母和父母还经常按照最小的孩子称呼其他孩子为“おにいちゃん、おねえちゃん”。对于这一现象,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在人情相对淡薄的日本,比起夫妻关系来,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所以更加稳固,安全程度也更高。因此,夫妇以共同的孩子为基准来称呼对方,把横向关系变为纵向关系,想要进入一种永续的安定状态。

六、结语

对于中日亲属称谓语,从性别区分意识、内外区分意识、上下尊卑意识、长幼序列意识和从儿、从孙意识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两国既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方面。这与两国的传统文化背景和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紧密相关,也体现了相对应的社会文化内涵。本文只是对汉日亲属称谓语的初步粗浅探讨,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继续研究。

作者:王庆美 单位:滨州学院外语系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亲属称谓语的社会文化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137831.html

    相关专题:特种金属功能材料 自贸区与一带一路


    上一篇:酒店建筑设计的精准性与关键性
    下一篇:ERP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