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应用
1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1.1重构共生原则生态建筑的设计要具有重构意识,利用建筑所在地的各种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积极营造一个人与建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针对一些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更要突出生态设计理念的重要作用。比如将有条件的污染源采用绿化措施改变成风景怡人的公园,为生态建筑的建设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生态化设计理念并非只是一个抽象性的概念,设计师要将自身改造自然界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将重构、共生的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对其周围的生态环境予以改善,实现区域内的生态平衡。1.2因地制宜原则所谓因地制宜即就地取材,将气候因素、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充分考虑进来,充分尊重环境的生态价值及效益,将有价值的生态要素保留下来,最大程度上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因此设计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建筑场地周围的地形地貌、植被水文、日照、土壤等各个自然要素,分析建筑物对这些自然因素产生的负面影响,针对其本质特性开展建筑设计,保证建筑类型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控制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1.4旧材料的回收与新型材料的开发生态理念下的建筑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相应的建筑所用的材料也要尽量做到回收利用,实现与生态系统的再次整合。如果住宅建筑结构条件允许,尽量保留原有建筑,采取科学、合理的改建措施以适应新功能,减少建筑材料的消耗;即使必须拆除旧有建筑,也要尽量保护砖石、钢材、木料、板材等建筑材料的完整性,再根据实际情况回收利用,实现由建筑材料到新建筑的良性循环。
2现代建筑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实例
某综合性建筑工程项目集商场、住宅为一体,总建筑面积55000m2,建筑高度39.6m;地上建筑面积45000m2,地下建筑面积10000m2。项目设计初期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论证,详细分析当地气候条件、能源状况及建筑性质,最后得出如下生态节能方案:分析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改善其热工性能;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做出改善;分析自然通风及自然采光优化的可行性;研究诸如水源热泵、热电联产、太阳能等新型生态能源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将冰蓄冷技术、天然免费冷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利用电价峰谷差异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程的社会效益;对供热系统、通风空调系统进行优化,在建筑内部合理划分空调区域,采用独立分层空调系统,实现空调系统的灵活调节与启停;采用大温差冷冻水系统及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并实现各个控制系统及运行方式的优化。具体措施如下。2.1建筑围护结构及通风系统的设计本建筑项目中,为保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建筑的玻璃门窗、透明幕布等采用双层中空Low-E镀膜玻璃,Low-E镀膜的位置视结构的具体朝向而定,最大程度上满足结构保温、隔热的功能。在不影响建筑立面的前提下,尽量增加非透明幕墙的面积,对窗、墙的面积比进行优化、调整。此外,对冷桥进行精心、严格的处理。围护结构采用Low-E镀膜玻璃,可有效控制夏季太阳辐射热量进入室内,并在冬季减少室内的热量损失。采用固定或电动的铝合金翼板外遮阳,与建筑外立面设计相结合,不仅可实现节能的设计目标,而且建筑的立面质感及空间层次感也有所改善,增加建筑整体的美感。针对面积较大的建筑空间,在其顶部及底部设置电动控制的可开启外窗,保证室内的自然通风;针对封闭的屋顶结构层,在两侧设置同样的电动控制的通风窗,夏季开启形成有效的自然通风,最大程度上降低建筑的冷负荷。2.2空调系统冷热源设计本工程空调系统的冷源设计,是在充分了解项目特点、当地资源情况与能源价格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最终确定采用复合能源系统。整个空调冷源系统包括水源热泵系统、冰蓄冷系统、湖水换热辅助冷源系统、市场热力备用热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将这些系统科学、合理的结合在一起,既保证了建筑空调系统的冷热源需求,系统的能量消耗及运行成本也得到有效控制。本工程四周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因此水源条件得天独厚。当水源热泵处于制冷状态时,冷却水系统通过湖水进行冷却,可以取得优于冷却塔的冷却效果,所以,与常规采用冷却塔冷却的水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相比,水源热泵空调的COP值更高,至少可降低能耗5%~10%左右。当水源热泵处于制热状态时,由于热泵仅需消耗搬动热能的功,可获得4∶1的COP值,故节能效果十分明显;与传统的燃煤锅炉供热网络系统相比,其运行成本至少可下降15%~20%,有效实现空调系统的节能目标。此外,在冬季及过渡季节,湖水换热辅助冷源系统可以利用水源热泵对建筑物外区供热产生的冷水再实现对内区制冷,这种天然冷源的有效应用可有效降低空调系统的能量消耗。市场热力备用热源系统也作为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的辅助热源,冬季还可实现热力供应。2.3空调通风系统的改善通风系统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可以获得较低的送风温度,从而降低总送风量的1/3左右,并至少降低10%的风机电能。排风与新风利用全热交换器进行热回收,可降低10%~20%的能量消耗。针对其他空调分区,采用独立的空调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节开启数量;针对灯光散热,可以采用分层空调系统来实现,并对排风和新风通过热交换进行热回收,至少可回收60%以上的灯光散热。综合大厅无需设置独立系统,采用喷口射流送风的形式,同样,排风与新风利用全热交换器进行热回收,以降低10%~20%的能量消耗。前庭及休闲区域设置独立的全空气空调系统,灵活调节启停数量以满足实际需求。前庭设置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可降低1/3的能量消耗;为增加建筑环境的舒适度,可以沿落地玻璃幕墙设置地板条缝送风口。其他小空间可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模式进行空气调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冷热调节。本工程所有全空气空调均采用双风机系统模式,新风比的调节利用控制焓值的方法来实现,尽可能采用新风冷量。此外,空调水系统可以采用四管制系统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同时供冷供热的要求,还可以防止由于冷热中和导致的能源浪费。尽量提高供回水温差,以降低输配水量,控制初期建设投资,降低水泵功耗。2.4其他节能措施设置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白天利用太阳能集热板收集热能,晚上可供使用;并辅以市场热力备用热源系统,可保证全天候热水供应。对建筑室内灯光热能进行回收:本项目属于综合性建筑,会用到大量的照明设施,而照明设备会产生大量热量,如不加以处理不仅会导致能源浪费,而且会增加空调系统的负担。因此设置中间媒质热回收系统可回收40%的灯光散热。
3结语
建筑设计是一项综合技术工程与艺术设计的综合性专业,而对于生态节能建筑而言,其各项技术应用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实现节能环保的设计目标。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在充分考虑建筑功能及特点的前提下,以功能决定形式,实现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提高各项技术应用的针对性、系统性,将整个建筑及区域的建造、建筑全生命周期内运行的能源消耗、其对环境及区域生态链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促使建筑融入生态循环中,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真正实现人、自然、建筑的和谐与统一。
作者:岳建文 单位:山西省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第二篇:建筑设计光影运用
1建筑内部空间光影的应用
(1)通过集中光影营造出的统一、秩序、明确指示的空间效果,对人们的视线进行引导,以此强化建筑空间的主题。此种光影设计手法多应用于具备展示意义的空间中集中的光源投射,配合展示效果明确的受光物,产生的明暗对比与阴影效果可以强调受光物体轮廓,隐藏阴影部分细节,使得空间效果明快而有力。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图2)。光之教堂以坚实的混凝土墙所围合,创造出绝对黑暗空间,阳光集中从墙体上留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开口渗透进来,营造出充满秩序感的光影效果,明确引导和指示了空间的意味。(2)利用规律布置的光源,产生均衡的光影效果,使内部空间产生比较弱的明暗效果,营造出朴素、宁静、严谨的空间效果。这种设计手法大多用于办公空间或正式的实用空间。(3)利用柔和的光影配合均衡的受光物营造出温馨,舒适,朦胧,浪漫的空间效果,在这种光影效果下,可以平均的显示物体细节和分布明暗关系,人的生理机能自然放松,处于轻松的心理状态,产生宜人的感觉。这种设计手法多用于居室、宾馆、茶室、咖啡室等。
2建筑外部空间光影的应用
由于光赋予建筑空间以生命,使建筑空间充满情感,所以对建筑形体的塑造,光有着其他视觉要素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许多优秀的建筑除了注重内部空间的光影运用外,也充分利用光影在外形的构建上,使光影成为造型手段。通过不同的光照方式、方向、角度和建筑材质的不同而营造出各种各样的建筑外部空间。建筑造型和光影的结合,使建筑物体“可塑性”增强,科学合理的光与影对比混合,可以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中都不乏光影效果的运用,如帕提农神庙(图5)。它排列整齐的柱廊在阳光下形成“亮暗”相错的富有韵律的艺术美感,其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加强了人的审美的心理强度。又如贝聿铭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图6)。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又不失为一个整体。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而研究中心的入口则偏处一隅。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巨大而简洁的几何体在阳光下被分成清晰的明暗面,并投出巨大浓重的阴影。整个体型显得明确、肯定,能在第一眼就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难忘的印象。所以在建筑设计时,为了凸显建筑的造型,除了科学合理的运用建筑材料以满足完美的建筑造型外,还需合理的利用光影效果来达到设计效果。光照的作用,可以产生明暗对比效果,凸显建筑的层次感、体现建筑的体量感、为建筑带来更加完美的质感,更加深刻的表现出建筑的内涵。
3建筑设计中光影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人生活在建筑之中,往往是依托在阴影的基础上,对于光的需求的。如果阴影和黑暗不存在,那光明也就没有意义。然而有的建筑对光的过度使用,导致大量光污染产生,破坏了建筑生态,影响到了生活在建筑之中的人们的健康,所以应该科学合理的应用光影,保持两者的平衡,营造出建筑的自然美。(1)建筑光影的生态失衡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平衡而成的一个生态体系,如果这生态环境的平衡被打破,那么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破坏。光是我们生存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元素,但有的建筑中光影却被我们过度的开发利用而成为一种环境污染。国际上将建筑光污染分为三类:一是室内视线的污染;二是建筑外墙的污染;三是一些日常光污染。长期的光污染不仅仅是影响人们的生理健康,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所以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光影的生态平衡,否则给人们带来极大影响。(2)建筑光影的文化失衡人类文明的进步、先进文化的产生都有光影的影响。传统观念里,光明与黑暗是对立统一的,两者是相辅相成。中国周易中的相生理论,经过哲学家的思辨和文化的衍伸,赋予了黑暗更加深刻哲理。古代由于人们自身的能力有限,在黑暗中视觉受限,需要借助火把在夜里追逐野兽,火把给当时的人们带来安全感,所以光影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记。然而这种黑暗哲理快被现代化的光明的过度使用而掩盖,人们对光过度开发利用,使得我们被光包围,就算黑夜来临之后,光依然存在。光与影的原有平衡的打破,导致生活在光明下的人们忘记了黑暗的存在,忘记黑暗哲学带来的文化思考。
4结束语
建筑设计中应该通过合理光影应用,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光影效果在特定场合中表现出来,展现出建筑的特有美感。光把建筑凝缩成最简约的存在,而建筑空间的创造就是把光的力量纯化和浓缩。建筑物中光影效果的运用是从古至今都在沿用的,建筑师通过对光影的精心设计,极大的提高了建筑视觉环境的质量和效果,使建筑物更赋生命力。因此建筑设计中科学合理的应用光影技术,已经成为当代建筑设计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作者:李绮敏 单位:鹤山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三篇: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应用
一、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1、保护环境的原则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的设计是重中之重。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工作之前,要全面对建筑现场以及建筑工程的情况进行了解,通过仔细的分析和研究,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2、约能源的原则能源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节能是绿色环保理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能够使我国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在建筑设计中,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规划和利用,是非常必要的。3、消除污染的原则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于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相关的设计人员就要从多个方进行设计和分析,采取能够有效控制噪音污染以及减少建筑垃圾的方法,进而有效的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建筑理念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在我国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减少建筑耗能以及降低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因此,相关的施工设计人员,合理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融入到设计规划中去,从建筑施工的源头就将节能环保的工作做好,是新时期,时代赋予建筑行业的责任和目标,以下是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应用的几个方面:1、节地设计绿色建筑的设计也是相对复杂的工作。建筑工程的用地较多,范围较广,因此,节地设计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场地的设备,帐篷,建筑用料等等都会占用到土地,这些都要算为占地指标,设计人员将这统统定为最低占地指标,并且要将设计的中的平面分布问题,解决落实好,这样做是为了适应各种施工现场,对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是一种保障,减少空地面积以及土地的死角,尽量做到土地的使用达到九成以上。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临时建立很多简易房屋,设计中应该将这些房屋的占地面积尽量规划好,使其占地越少越好,同时还要兼顾在拆建的时候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建筑工程的建筑工地周围要设立围墙,这些围墙的材料要使用轻钢,同时还要设计活动围栏,这样做能够有效的减少建筑垃圾的扩散,也能够是建筑用地得到有效的保护。2、节能设计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对于建筑耗能方面的节约设计,是绿色环保理念得以有效贯彻的重要方面,由于建设物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相关的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首先关注到这个方面,我们要从能源使用结构开始考虑,设计中,要着重体现耗能控制的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并且,设计规划中,工作人员要将一些新型节能设备以及节能工艺,规划进来,在建筑材料的设计方面,一定要首先利用节能环保的绿色材料,施工设计是建筑工人进行具体操作的指导和规范,我们只有从各个方面都做好全面细致的规划,才能将节能的理念贯彻落实好。3、节水设计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用水,都要使用地下水,这些地下水我们要借助水泵来抽取,这些水源的绝大一部分并没有完全的利用到建筑建设中,其中很多被排入了下水道,这造成了地下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相关的工作人员就要设计一些节水管道以及制定一些节水的措施。在相应的工地以及办公地点设立系统的节水工具,也设计一些定量用水的计划,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提高其利用率。
三、结束语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绿色建筑将是未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是一个历史的必然。社会越是发达,人类活动也将越发频发,这样的结果毕竟会给环境和资源带来更多压力,因此,在各个领域都积极的贯彻绿色环保的理念,这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建筑的普及,能够使人和自然的相处更加和谐,也能够有效的提升环境品质,我们在建筑设计中,也应该坚持不懈的贯彻这个绿色设计的原则,降低建筑污染,通过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实现人类自身以及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既提高了经济收益,也为子孙后代造福。
作者:汤海涛 单位:秦皇岛广泽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第四篇:民用建筑设计中具体应用
1房屋的平面和结构设计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相关防火规定,为了降低民用建筑火灾发生的频率,需要科学的规范房屋的相关平面设计。幼儿园等教育场所,考虑到期针对的人群,一般不设在高层建筑内部。而如果设在高层建筑内时,所以一般设在较低的楼层之中,确保火灾发生时对小孩子的安全疏散,也可以避免因混乱情况对小孩子造成的人为伤害。在高层建筑中,一般商场设置在地下一层或者平层等较低的楼层,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疏散人群,也可以避免因火灾过大造成楼层倒塌时,对人员的伤害。游戏等场所最好靠外墙进行建设和布置,避免将其安置在袋形走廊的两边火灾末端,因为此类场所的人员较为复杂,装修色彩和光线较为复杂,避免发生火灾时人员发生暴乱。如果此区域发生火灾,为人员的疏散提供较为宽阔的出口,避免拥挤等现象的出现。相关人员也能及时将火扑灭,减少火灾对建筑的损坏。针对建筑的防火结构设计,在火灾发生时为了避免人员的拥挤,避免火势的过快蔓延,应避免将防火墙设计在U型和L型建筑的内部转角处。防火墙如若设计在转角附近区域,两个墙面的门窗洞口的最短距离不能低于4米。紧挨着防火墙两端的门窗疯狂的距离需要超过2米,如若不能,就必须设计固定的乙级防火窗。再则,在楼板处需要每隔两三层使用类似楼板耐火度最高的不燃体作为防火的分隔板。如若民用建筑的总体高度大于100米时,则需要对每层进行防火分隔。同时,针对防烟楼梯的前室与封闭楼梯间的内墙,只能在同层设计通向公共走廊的安全出口。而消防电梯必须在建筑的每层都停靠,而且其必须考建筑的外墙进行修剪,在平层需设计有疏散和逃生的直通出口。
2防火和防烟区设计
防火区主要由防火墙、不燃烧体分隔物、防火门窗、防火阀等组成,在对其进行设计时,需要结合民用建筑物的整体设计和布局进行设置。在不影响建筑物的相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第一步考虑防火墙的设计。防火墙上最好不设计门洞等,避免降低其防火和防烟等相关性能。对于设计较为特殊的场所,可以选择适量的防火帘。同时,为了减少火灾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损害,必须时刻保持安全通道的畅通性。在建筑的进出口和楼梯等地方,必须对楼层的相关设计图进行展示,对安全出口的方向也必须有明确的标示,以便在火灾发生时,人们能及时的找到正确的疏散路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一般的民用建筑物内都设置有地下车库,而防烟区的设置主要针对的就是地下车库的安全问题。根据我国相关规定,有排烟设置的过道,其高度低于6m时需要设置有挡烟垂壁。每个防烟区的总面积最好小于500平方米,防烟区更加不能够跨越防火区。防火防烟区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在火灾发生时,为暂时无法逃出火灾区的人员提供一个暂时的修正区,为相关人员的营救提供一定的时间,避免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加之,民用建筑内部,包含的人员数量较多,防火防烟去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对民用建筑的防火和防烟区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建筑内的人流量、物流量、空间、内外部的具体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结合相关的防火技术,充分运用现有的科学原理和消防建设,对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和技术等进行科学的设计。
3安全疏散设计
当火灾发生时,最为重要的是组织建筑内的人员进行有序的疏散,避免火宅造成的人员伤亡。在对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和计算安全疏散的距离、宽度、楼道三个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疏散的距离。依据相关部门的防火规定,对疏散距离进行科学的设计。首先,大型空间内的安全疏散,这主要以高层建筑中的餐厅、阅览室、展览厅等人流量较多的公共活动空间。该区域的内部空间与疏散口的距离最好小于30米,最远点到疏散口的距离必须不能超过14米。在相关的具体规定之中对房间内部到房门的距离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例如:二者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袋形过道两端或者末端的最大范围。如果在建筑内部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设备,那么二者之间的距离可以适当的扩大约24.9%。其次,类似于丁字形内过道的长度,应该依据安全出口之间的实际距离进行合理计算,例如袋形过道的长度需要加倍计算。针对地下车库的安全出口设计,除了人们常常理解的安全出口之外,相邻防火区之间的防火门可以算作另一个安全出口。在我国的相关防火规定之中,明确的规定防火区的安全出口需要超过两个。如若两个防火区之间存在相通的防火门时,并且二者的总面积小于一个面积的1.40倍时,需要设置一个安全出口。再次,相关文件规定,对于建筑外门的宽度,居住建筑约为1.09米,医院是1.29米左右,其他用途的建筑一般是1.21米,具有公共性质的场所其外门需要超过1.39米左右。再则,多层建筑的疏散通道及楼梯的宽需超过1.09米左右,最小过道的宽不能小于1.3米。楼梯间的相关设计是民用建筑的整体防火设计重要部分,依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设计封闭楼梯和防烟楼梯。以便在火灾发生时火灾火势过猛时,相关人员的短暂休息,最大限度的确保逃生人员的安全。
作者:李图强 单位:重庆渤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第五篇: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运用
一、生态建筑设计目标与原则
生态建筑的设计以及建造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并对现有的空间等相关设施进行合理的利用,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态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能力,使其能够强化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融入自然的氛围中去。所以,明确生态建筑设计的目标以及设计的原则对于绿化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以及价值的发挥将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1.1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生态建筑首先要满足空间和功能的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集约化,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节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生态建筑注重于强调资源和环境,强调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要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1.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生态建筑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条件下利用适当的技术,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物质空间。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系统,考虑节能节水、方便美观、适用等因素,实现人类居住的舒适、高效,使人们所生活的环境即是一个良好的建筑生态系统,并达到和谐、良性循环的目的。
二、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生态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植被覆盖率将绿化技术应用于生态建筑中是一项明智的选择,虽然这种表面意义上的建筑绿化技术应用并不能够将绿化技术的应用价值发挥到最大,但是在现阶段承建单位对各个楼盘的建设中已经得到了大量的利用。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一般均需要对相应的地理环境以及地形、地势条件进行分析。在进行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的应用中一般是为了提升空间以及场地的利用效率,对整个建筑内部起到衬托景物以及美化周边环境的作用。通过对某项建筑工程实行绿化技术,将能够有效的提升绿化技术在生态建设中的运用价值,营造出自然的、舒适的生态环境,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舒适、愉悦。2.2绿色技术中的能源节约能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国家的建设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面对当前的大量能源被不断浪费的问题,还有在环境问题上出现的严重污染的状况,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就必须使用一些较为先进的设计手段,并将绿化技术运用到建筑设计的环节中,充分的利用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等资源,逐步的取代对煤炭资源以及天然气资源的大量使用,尽可能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通过利用绿色建筑技术,对建筑设计中水源的使用进行处理也是很重要的,提高水源的循环利用能力,降低生态建筑内部对水源、电能的无节制浪费也是绿色生态技术重要的利用价值。为了避免建筑内部存在安全性隐患,使用绿化技术、使用大量的绿色建筑材料、减少有毒材料的使用,将有助于提升绿色建筑技术对建筑资源及材料的节约。2.3绿化技术中污染物的管理与处置生态建筑的设计是需要合理的规划的,在前期规划中的重点对绿色植被以及能源系统的建设进行了设计,所以在后续的分析中应该将着力点放在生态建筑园区内部的垃圾处理问题以及处理系统的建设问题。面对城市建设所面临的大量垃圾处理问题,一般选用的高温焚烧以及物化处理等方法对垃圾进行综合处理,确保建筑小区内部的环境清洁以及质量可以得到保障,有效的实现建筑小区内部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绿化。为了提高绿化技术实际的应用价值,相应的建筑质监部门应该对整个设计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并对最终建成的生态建筑进行设计上的评估,确保整个建筑的绿化环境得以保障。结语: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面对着当前全球环境污染及破坏现状不断加重的今天,通过在生态建筑的施工设计中引入绿化技术,这将为我国生态建筑前后期的维护起到巨大的现实作用。只有在未来发展中不断强化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中的技术运用,才能够有效的提升人与自然、自然与生态建筑、人与生态建筑的和谐相处。
作者:张黎美 单位:秦皇岛广泽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第六篇: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应用
1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原因分析
1.1建筑千篇一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升,相应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逐渐涌现出更多建筑。但是,在全球化发展日益严重的今天,建筑设计方面也日益向国际化发展,各国各城市之间的建筑逐渐出现趋同的现象,所有城市的建筑千篇一律,不具备自己的特色。就国内建筑设计来看,很多建筑吸取了国外文化精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市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国是一个民族文化深厚的民族,在千篇一律的现代建筑面前,每个地区独具的文化被压抑了,不能与建筑融合在一起,致使建筑风格以及样式雷同[2]。在地域建筑夜色逐渐消逝的今天,想要突出城市特点,需要进一步将地域文化应用于建筑设计中,使得地域文化与建筑文化得到更好的发扬与传承。1.2地域文化发展需求地域文化是建筑的灵魂,而建筑是地域文化的标志。在每个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想要更好的突出城市所具有的文化气息、民族风情,以及体现出当地人们生活习惯等,可以通过建筑设计完美的呈现出来。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将此种文化与当地建筑设计融为一体,可以通过建筑来代表地域的精神风貌、文化内涵。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将不同的历史传统以及不同的民族背景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将文化传承下去,使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逝,使其能够跟随着当地建筑一起流传下去。
2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实例分析
2.1建筑项目简述安康市古称为“金州”,位于陕西省最南部,是连接我国西南、西北通向华北、华中以及华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安康城地理位置使得此地地域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周秦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以及荆楚文化的相交,形成了多层次文化积淀的特性。汉江水系也是安康市地域文化的其中一部分,汉水流域是楚人故乡,同时更是荆楚文化的源头,荆楚文化的中心是老庄文化,就顺应自然规律、力求人与自然合一的生存观。这对安康市地域文化的形成以及流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安康民居建筑设计具有深远影响。2.2地域文化在建筑中应用策略(1)空间与功能融合不同地方造就的建筑不同,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建筑的追求更多,也更为严格。为了能够将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融为一体,更好的体现本地特色文化,首先可以在建筑空间与功能上下手。以安康城城展馆为例,在进行设计时是以建筑的围合来限定空间。选定主楼居中,将配楼分布在主楼两侧,围合形成集散广场空间。同时将连廊、广场等室外空间与建筑内部空间进行有序的连接,可以使得建筑空间层次独立又紧密联系。对于建筑功能上,地下部分主要为城展用房,而地上部分则为多功能展厅,同时具有办公和贵宾接待等功能。整个展馆东侧为主要入口,选用玻璃幕墙迎合人流于外环境;建筑西侧为次要出入口与景观广场;南侧与汉江比肩而立;北侧由自然山体覆盖,此种设计可以使得整个建筑与周边环境进行有机融合,凸显出安康“山水”地域文化特性。(2)本土材料应用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将代表地域文化的各种元素生硬的添加到建筑中去,而是要求建筑能够贴近文化并顺应自然。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选择本土材料可以更好的体现本地地域文化。安康城城展馆在设计时,灵活的选用本地青砖、木材以及石瓦等材料,可以进一步使得建筑色彩与安康自然环境更为贴合,真正意义上将地域文化融入进建筑中。另外,选择用本土材料来进行建筑的设计,可以以材料特有的本地符号来实现建筑对地域文化的呈现。(3)细节处理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并不只是对建筑躯壳进行塑造,更重要的是要将文化感情融入进去。通过细节处理可以更好的实现这一目的,建筑设计师需要将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以及心理需求等都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同时对建筑各个环节中所表现的民族风情、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基础等方面能够更为具体。安康城城展馆外立面的处理,是采取中国传统官式建筑处理手法与陕南传统建筑细部融合的方式,例如建筑翼角起翘深远等,立面风格体现了川、鄂、陕以及渝等文化的相互融合。通过对建筑细节的处理,不但增加了建筑立面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而且使得普通人群能够更近距离的接触到地域文化,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逐渐涌现出更多具有特色的建筑,但是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各国各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建筑设计时不但吸取了更多的文化因素,同时也具有很强烈的趋同性。为了能够更好体现出建筑所具有的文化特点以及地方特色,需要将地域文化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实现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共同发展。
作者:王春飞 单位:宁波市鄞州区测绘院
第七篇:民用建筑设计中防火应用
一、民用建筑建筑结构设计中所蕴含的防火技术
1.1应该使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对管道每隔2~3层的楼板处惊醒防火隔离,如果建筑物总高度超过了100m,则应该分为每层进行分隔,且井壁检修门应该为丙级防火门。1.2为了提升在应急危害发生时的疏散能力,除现有设计的防烟楼梯前室以及公共疏散门外,在其他的房间就不应该继续安装门窗。在消防电梯的设计中,应该确保其一旦运行,在每一个楼层均应该进行停靠,电梯整体设计外形应该靠近墙体。相应的应急直通出口也必须在首层进行设置。根据我国出台的相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应该充分的考虑一旦发生火灾,相应的火焰温度变化会对建筑中钢筋所产生的影响,并就温度灼烧对钢筋混凝土的影响进行分析,根据实际的建设形势以及规格,对相关建筑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进行重新的划定以及计算,确保其耐火性能能够达到实际规定的要求。并通过相应的表面抹灰技术等相关施工措施,对整个钢筋混凝土的外表面进行处理,提升耐火性能。
二、建筑设计中平面布局与设置对民用建筑防火的影响
平面布局设计对民用建筑防火的影响非常大,合理的布局设计能够降低火灾发生的频率以及造成的损失。面对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大量兴建,合理的布局设计对相关设施的安全防火使用至关重要。在进行民用建筑设计时,应该根据相关的规定,对实际的状况进行分析,将建筑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入探讨,设计相应的施工方案。完善建筑施工的平面布局设计,将能够有效的提升基础设施的防火能力,向现阶段大量兴建的酒吧等娱乐场所,面对鱼龙混杂、人员密集、员工出入量大、设备使用繁多等现状,他们在消遣完之后,一般都会出现意识模糊,判别能力以及应有意识显著下降的状况,一旦发生火灾,他们的反应均相对较慢,并在撤离以及疏散的过程中比较不愿意服从指挥,面对这种民用建筑场所,一般都不会进行高层建筑,也不会设计复杂的布局,且内部活动通道较为开阔宽敞,门口基本没有杂物。
三、民用建筑设计当中对安全疏散问题
4.1在具体的建筑架构设计中,以高层娱乐场所的疏散为例,其内部空间各点与疏散口的距离不能超过30m,其他房间最远点与疏散口的距离应该保持在15m以内。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以上所述内容有着非常明确细致的规定与描述,但是在实际设计、施工时,常常容易被忽视,所以必须对其进行重点考虑。4.2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于房门与房间内部之间的距离也有着非常明确细致的规定,其内容规定了距离应该被严格控制在袋形走道两侧的最大间距之内,而在建筑内部如果配设了自动喷水灭火器的消防设施,那么房门与房间的距离可以增加规定距离的25%。4.3在设计丁字形疏散安全走廊的时候,一般其出口的设计都会选择存在两个,且在设计疏散走廊的时候一般都会较长,距离实际的安全出口具有一定距离。这种问题的出现是相应的设计人员忽略了安全出口的重要性,在设计防火区疏散口与安全出口的时候经常混淆二者的含义,导致了设计出现问题。更具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明确指示,在地下空间防火墙安全门的设计过程中,安全的防火区出口必须达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如果两个防洪墙存在防火门的连通,那么在防火区在设计的时候,其整体的结构面积大小均不应该超过对方的1.4倍以上。如果发生了这种状况,一般最好是将两个防火门合二为一,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以及防火门的整体宽度,避免践踏的发生。
四、民用建筑设计中的防火和防烟分区
民用建筑的设计人员往往对防火区以及防烟区的设计存在混淆,对两个识别区的设计过程中存在盲点。对于防烟区的设计通常会在高层建筑与地下设施中出现,并对于其他的相关建筑并不适用。但是在高层民用建筑防烟区的设计中,应该保证相关的排烟设施通道在六米以内,在划分过程中以五百平方米为一个计量单位。在进行排烟系统的地下安装时,一般其能够影响的面积不宜超过两千平方米且不能偶进行跨区防火。在一些民用的多层建筑以及地下公用设施中,一般应该将排烟疏散的通道以及直排自然通风管道的设计在二十米以上,但长度不宜超过四十米,面积也应控制在五百平方米以内。这种设计方式是为了保证一旦发生火灾,内部的工作以及非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避难以及撤离,避免了安全性问题发生可能性的在提升。
五、结语
合理的将建筑防火技术运用于民用建筑的设计中,有助于提升民用建筑的防火质量以及防火能力,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所以完善建筑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对民用建筑安全使用及防火、疏散性能的提升均有帮助。
作者:郑刚 单位:秦皇岛维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相关专题: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民众如何应对金融危机